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26270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王晓华 对人道主义的批判是后期海德格尔哲学的中心内容。这种批判是对存在与时间中的存在理论的发展和修正。他认为“一切人道主义都是形而上学的“(1) ,而“形而上学执拗在对存在的遗忘中(2) ,所以,人道主义作为形而上学的一种样式不可能在存在的高度上把握人的人道和物的物道并因而无法接近天的天道。人道主义的本质是虚无主义。海德格尔在这种虚无主义的统治地位中看到了毁灭世界根基的危险,因而殚精竭虑地寻求超越人道主义的道路,并把这种超越当作根本性的拯救力量。可以说,一部后期海德格尔哲学的历史就是试图超越人道主义的历史。由于后期海德格尔哲学属于反

2、主流文化范畴,而人道主义的涵义又极其多样化,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评价海德格尔的反人道主义思想之前弄清楚人道主义的主旨和本质。人道主义(Humanism)又称人本主义或唯人主义。 新大英百科全书 (1974 年第 15 版)将人道主义定义为:“一种把人和人的价值置于首位的观念,常被视为文艺复兴的主题。“(3)P 爱德华主编的哲学百科全书 (1972 年美国版)说:“人道主义也指任何承认人的价值或尊严,把人作为万事万物的尺度,或以某种方式把人性及其范围的利益作为课题的哲学(4) 。这两个定义说出了人道主义的本质,即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的哲学和行动逻辑,其中心实质就是我们说的主体性哲学。海德格尔所

3、批判的正是这种把人当作与客体相对立的主体的学说,尤其是这种学说所意味着的人类中心主义。他对人道主义的批判实际上就是对主体性哲学的批判。这种批判目的在于通过消解主体概念建立新的世界图式和存在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批判来领受他的后期哲学的超越性和欠缺。人道主义对存在的遗忘:批判的根据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是对存在的遗忘,因为它只着眼于存在者,而不思考存在者之存在。人道主义在历史上虽然有各种表现形式,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人道的人的人性都是根据一种已经建立起业的对自然、历史和世界基础的解释来规定的,即根据对全体的存在者的解释来规定的,即根据对全体的存在者的解释来规定的“(5)

4、。因此,“各种人道主义如果不是建立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就是它本身就造成了一种形而上学的基础。如果不去追问存在的真理,而以对存在者的解释为前提来规定的人的本质的话,无论对此有知或无知,总之都是形而上学的。“(6)但人道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形而上学,因为它把人看作这样一种存在者:他作为主体与客体对立并在这种对立中将自身设定为最高目的。这种理论和行动逻辑将人当作超越其它一切存在者的存在者,征服其它存在者并将它们规定为属人之物。我们可以在普罗泰戈拉那句著名的话中听到人道主义的最初宣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7)但人道主义在西方文化史上的真正创始人是笛卡尔

5、,因为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推论出我思的中心地位,从而把其它存在者置于我思的认识论-价值论视野之中,使之成为我思的对象。正如 William Lovitt 在为海德格尔追问技术英文版所作的导言所指出的那样:“笛卡尔不注意超越他的实在,而只注意出现于他自己意识之内的东西。人的自我意识成为最高主体,其它主体则在此自我意识中找自己的场所,因而人成为实在的决定性中心。“(8)笛卡尔之后的康德看到了这种观点的武断性,做出了自在之物与现象界的区别,并将人的立法权限定,因为实践理性可以抵达自在之物。费希特和黑格尔则取消了自我与非我或自在之物与为我之物的区别,使除了上帝之外的一切存在都成为属人之物。叔本华和尼采把

6、世界当作人的意志和表象,因而使人为世界的绝对中心,将人道主义原则推到了极端。这样,人道主义就将人设定为世界的中心和目的,而其它存在者对他来说不过是:(1)作为被改造者是价值;(2)作为被认识者是人的观点。人道主义的本质正是这种将存在者当作人的价值和观点的主体主义:“但当人成为第一位的和真实的主体,人成为这样一种存在者,在其中,所有存在者都在他的存在和他的真理的特性上奠定基础。人成为所有这样的存在者与之联系的中心。而这只有在存在者作为整体的概念被变形中才有能。“(9)这种变形就是所有关于存在者的学说都变成了人类学:“被征服的世界越完全彻底地为我们所控制,客体的客体性就似乎更加客体化,主体的主体性

7、也就更加上升,而且对于世界的解释和沉思以及关于世界的学说更加不可避免地转变为对于人的学说,转变为人类学。海德格尔认为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必然遗忘存在,而这首先表现为对于物道的遗忘。人道主义将物当作隶属于人这个绝对中心的价值和观点,因而只知道是为我之物(Things-for-us) ,忘记了物还是自在之物(Things-in-themselves) 。海德格尔称之为“挑战性显现“,认为在这种挑战性显现的统治下,无物被允许作为自身所是的存在者去出现。人在把物领受为被改造和认识的对象时忽略了物的自立性:“只有因为成为客体is(是)的才被承认为存在者。“与此相应的物的概念只是将物看作:(1)特征的载体;(

8、2)感觉的复合;(3)有形的质料。而这些定义都是操作性的,以人使用物的便利为终极目的:“任何地方任何物都被命令来等待,来立即上手,来确实地立于斯以便为进一步的命令而随时待命“(11) 。物被当作人完成自己设计的质料,人自始至终在其中只看到自己所加之于其上的结构,而物自身由于对象化的统治已经隐而不见。海德格尔称之为人对物的“伤害性忽略“,认为它最终将摧毁作为物的物。人道主义的要害在于取消自在之物,而这种取消决定了它对物道的遗忘乃至消灭。海德格尔写道:“偶尔,我们甚至有这样的感觉,即长久以来物的物性被粗暴地歪曲了,并且思想也参与了这一粗暴行为。“(12)科学至上主义作为人道主义的表现形式就是如此:

9、“科学认识,在它自身的领域(对象的领域)是强制性的。早在原子弹爆炸之前,它已消灭了作为物的物。原子弹的爆炸,只是长久以来作为物的消灭的全部粗暴的证实中最粗暴的。对于这一证实物,作为物是微不足道的。物的物性仍然是遮蔽的,遗忘的。物的本性没有达到光照;即它从来没有获得倾听。这正是我们谈论物的消灭的意义。“(13)对于物道(物的物性)直接导向对于世道(世界的世界性)的遗忘,因为世界本身也被当作一物。海德格尔在世界图景的时代一文中指出:人成为第一位的和真实的subjectum(主体)的过程只有在存在者作为整体的变形中才有可能,而这种变形就是世界整体成为可控制的图景的过程(14) 。这里的世界指存在者整

10、体,不局限于作为自然的宇宙,而且包括历史。世界变成图景的过程与人变成主体的过程是一致的,因为人要控制整个世界,就必须将整个世界当作他的观点和由这个观点而形成的图景。所以,海德格尔说:“世界图景,正确的理解是,不是世界的图景,而是被理解为图景的世界“(15) 。世界图景意味着人将所有存在者当作由人设立和宣布的存在,似乎人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只遇到他自己。所以,海德格尔说:“并不奇怪,人道主义只有在世界变成图景时才出现。“(16)人道主义世界当作被统治的应用性表象必然使人遗忘世界的世道,因为它忽略了世界的自立性,似乎人不是世界的一部分,而是涵括世界于其中的绝对整体。但世界在最本质的意义上并不是与

11、人对立的征服对象,而是人筑居于其中的家园,人对世界的归属关系比任何主体-客体对峙都更原始;世界的世道具有不能归为人道的独立性和尊严。我们将在本文第二部分进一步证明这一点。人道主义遗忘了物道和世道,而人总已经与物处于原始的交道中并因此筑居于世界之内,因此,对物道和世道的遗忘必然使人遗忘人的人道。这种遗忘首先在于人丧失了对自己的位置意识,不是把自己作为世界基本结构中的构成。而是将自己夸大为涵括世界于其中的超越整体。这表面上将人抬高到绝对主体的地位,但实际上使人成为悬空的存在,丧失了存在的根基。位置意识的丧失使人无法把把握到自己的本质,因而在这个世界图景的时代虽然处处只遇到他自己,但却从未与自己的本

12、质相遇。这种人与自己本质的疏远状态被海德格尔称为“人的本性之死。“它意味着人对人道的另一种遗忘:人虽然将自己高扬为支配一切的主体,但他在取消物和世界的自立性之时也取消自己的自立性,因而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可计算的对象性价值。人恰恰在高扬自己的主体性之时丧失了自己的本质和尊严,这种典型的人道主义式悲剧源于人对存在的遗忘:存在是一切存在者之存在,所以,遗忘存在意味着遗忘世界和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因此不能从天道整体的高度去思考物并通过这个整体领受物的尊严,而仅仅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出发赋予它们以属于的价值,最终使包括人在内的一切存在者都被当作持续贮存着的质料。不能从存在的高度把握人的本质是人道主义对人道

13、的根本遗忘。海德格尔反对人道主义的理由就在于此:“这种反对并不是说,这样的思想使自己去反对人道而主张非人道的东西,去维护非人道和贬低人的尊严。之所以要反对人道主义,是因为它没有把人道放到足够高的高度。海德格尔在三个层面上探讨了人道主义对于存在的遗忘,证明了这种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的主体性哲学存在着本质性的欠缺,并因此去寻找超越人道主义的道路。走向倾听和守护:超越人道主义之路既然人道主义的本质是以人为绝对中心和终极尺度的主体主义,那么,超越人道主义的道路首先在于恢复主体概念的原始涵义。海德格尔再次回到古希腊去寻找接近本原之思。他认为主体概念来自于古希腊语中的 hypokimenon,意指那立于我们面

14、前的存在-它收留一切于自身之中并成为它们的基础,这种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主体概念与无特殊的关联并且与我毫无关联(18) 。主体即是那聚集者,所以,任何存在者都是主体。人作为主体的一种存在形态并不具有决定其它主体的中心地位。存在者作为主体是自立-自持之物。它并不由于人在主体的直观的意义上面对它才成为存在者,相反,人为存在者所面对,被拉入它的自我敞开中,为存在者的矛盾所折磨并带上它的冲突的烙印(19) 。人道主义的主体概念的消解使我们能够领受物的物道,因为物不再被当作单纯的对象性存在,而是自立-自持的存在者,海德格尔以水壶为例说明这一点:“作为器皿,水壶乃是自持之物,这种自持规定了水壶作为某种自立性的

15、东西。作为一种自立性的自立,水壶区别于一对象。一自立-自持之物能成为对象,如果我们将它置于面前,不管是直接的感知,还是把它导入心灵加以综合地描述。然而,物的物性不在于它作为描述的对象,它也不能以任何方式,根据其对象性,对象的相对性来规定。“(20)陶壶的自立性在于它是聚集着的 hypokimenon,那么,它原始地聚集着什么呢?海德格尔认为陶壶的容纳本性-接受和保持-决定于陶壶作为陶壶的倾泻,而倾泻给予了水和饮用的酒;水和酒中居留着大地和天空的信赖;倾泻的赠礼是为了短暂者-人-的举杯,但陶壶的赠礼更给予了奉献,因而在其中居留着神圣者。这样,海德格尔就以一种诗意的方式推断出物中聚集着的四元:天、

16、地、人、神(20) 。物的物性不在于其对象性,而在于它是四元之聚集。聚集不仅仅是保持,而且还是转让。四元的转让-反射活动便是世界:“这种大地和天空,神圣者和短暂者纯然一元的转让的反射活动,我们称为世界。“(22)物聚留四元的活动乃是物的物化,而四元(天、地、人、神)由于物的物化而世界化为世界。只有把物放到世界的世界化这个高度,才能真正把握物之存在:“如果我们允许物世界化而世界以其物性现身的话,那么,我们就把物作为物来思考“(23) 。海德格尔所说的世界比人道主义所说的属人世界更广阔,因为人不过是世界四重性结构之一元,而通过世界的世界化来把握物也就是从存在的高度领受物。这种思考恢复着物的尊严。由于物聚集一转让着四元,所以,物的尊严的恢复也就是天-地-人-神的尊严的恢复。人作为四元之一也因此恢复着人的人道。因此,人的人道只有在人道主义被超越时才能达到足够高的高度。世界的四重性结构意味着人不过是四元之一,因此,人在后期海德格尔哲学中不再是绝对中心和最高主体。人必须谦逊地接受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通过与其它三元的转让-反射活动来完成自己的使命,由于世界从最原始的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