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有毒物质去除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24620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修有毒物质去除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装修有毒物质去除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装修有毒物质去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修有毒物质去除(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购买的家具,我们应该如何彻底的除味新家具除味,净化室内空气!现如今有很多的家具在生产中都使用了板材和粘胶剂,我们 买的家具散发的异味就是从这方面来的。这些异味主要是甲醛、苯、氨、氡气等有毒气体 分子。 新装修好的居室往往会留有一些异味,这些异味不仅难闻,有的还有害身体健康。如何清 除残留异味呢?在这里给出了除装修家具异味的几种方法。 方法一 1、适当打开不直接风干墙顶的一面窗户,进行通风; 2、用面盆或者小水桶之类的盛器打满凉水,然后加入适量食醋放在通风房间,并打开家具 门。这样既可适量蒸发水份保护墙顶涂料面,又可吸收消除残留异味; 3、如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买些菠萝在每个房间放上几个,大的

2、房间可多放一些。因为菠 萝是粗纤维类水果,既可起到吸收油漆味又可达到散发菠萝的清香味道、加快清除异味的 速度,起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在房间里摆放桔皮、柠檬皮等物品,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去味方法,不过它们的见效不会很 迅速。 方法三 吸附是一种固体表面现象。它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处理气态污染物,使其中的一种或 几种组分,在固体吸附剂表面,在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从 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常用的固体吸附剂有焦炭和活性炭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活性炭。 活性炭对对苯、甲苯、二甲苯、乙醇、乙醚、煤油、汽油、苯乙烯、氯乙烯等物质都有吸 附功能。 方法四 植物消除法(吊兰、芦荟) 吊

3、兰、芦荟、虎尾兰能大量吸收室内甲醛等污染物质,消除并防止室内空气污染; 茉莉、丁香、金银花、牵牛花等花卉分泌出来的杀菌素能够杀死空气中的某些细菌,抑制 结核、痢疾病原体和伤寒病菌的生长,使室内空气清洁卫生。室内装修五大禁忌分类:新房装修常识凡事都有禁忌,如果硬要尝试,势必是要吃些苦头的。由于室内装修 不当而引发的悲剧数不胜数,人们对此也变得越来越重视。其实健康装修也并非是什么难 事,只要在一些细节上稍加注意,不要触碰禁忌就可以了。 第一忌:家具有裸露面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跟大家讲过很多次有关“112”的定理,就是说堆砌容易导致污染 物超标。 在选择家具时还应注意一闻二看:闻闻有没有强烈的刺激性

4、气味,看看家具有没有裸露的 端面。 若有味道,而且味道冲鼻、刺眼,说明有害气体释放量较高;而裸露材料会导致有害物质 释放,所以家具必须要全部封边,这样就可把甲醛封在里面。 第二忌:地板只用一种 地板分为人造板、复合板、地砖等多种类型。但是不论是哪种材质的地板,都含有一定的 有害物质。单一使用有可能导致某一种有害物质超标。 比如实木地板虽说是最环保的,但含有油漆,有可能造成苯污染;复合地板含有甲醛,如果只使用这一种就容易造成甲醛超标。 建议客厅铺瓷砖,卧室、书房用实木地板,搭配使用对健康有利。 第三忌:贴壁纸 壁纸本身,以及贴壁纸时所用的壁纸胶等基层处理材料都含有害物质,可向室内释放大量 有机物

5、,如甲醛、氯乙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不要贴壁纸。 第四忌:涂料有“香味” 涂料选择不当的危害在于,其含有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及重金属。市场上有部分伪 劣的“净化”产品,通过添加大量香精去除异味,实际上起不到消除有害物质的作用。因 此,买涂料最好选择没有味道的,使用前应打开涂料桶,亲自检查一下:一看,看有无沉 降、结块或严重的分层现象,若有则表明质量较差;二闻,闻着发臭、刺激性气味强烈的 不好;三搅,用棍轻轻搅动,若抬起后,涂料在棍上停留时间较长、覆盖较均匀,则表明 质量较好。进行墙面涂饰时,还要注意基层的处理,禁止使用 107 胶,也别用调和漆或清 漆,否则会造成甲醛和苯双重污染。 第五忌:装饰布买来就用 新家里,窗帘、桌布、沙发套、门帘、地毯这些装饰布,很多人买回后就直接使用。其实, 装饰布在生产过程中,常会加入人造树脂等助剂,以及染料、整理剂,其中含有甲醛。尤 其是深色布料,以及经抗皱、柔软等特殊处理的布料,甲醛含量更大。因此,装饰布买回 后别忙着用,最好先在清水中充分浸泡,以减少残留在上面的甲醛含量。 另外,在选购时也要注意:千万不要买有刺鼻气味的,颜色越浅越好。 只要避开我们为大家总结出来的几大禁忌,相信您的小屋充斥着的都将是清新的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