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20题(三)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24582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山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20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景山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20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景山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20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景山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20题(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景山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20题(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山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20题(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山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20题(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景山景山 20092009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 2020 题(三)题(三) 第十三题第十三题 公平正义公平正义(一)产生不公平现象的原因1、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执行;2.税收制度的不合理;3.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健全;4.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5.不平等竞争的存在。(二)当前重视社会公平的依据1、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安全运行、体制的创新等都同社会公平紧密相关。2、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3、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构建社会主义

2、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三)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1、加快发展步伐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2、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3、要从法律上、制度上、体制上营造一个维护权利公平的制度环境。4、要高度重视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合理调整国民收入与 分配格局,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5、努力建立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6、当前,要特别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参考例文

3、参考例文】机会平等是实现收入公平的根本途径机会平等是实现收入公平的根本途径在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 0.4 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越过这条警戒线,就容易产生社会动荡。1990 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在 0.34 左右,2003 年已经逼近 0.45,2004 年超过 0.465。当前贫富差距拉大,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由过渡体制弊端和法制漏洞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和不公平竞争;历史上形成并继续扩大的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由某些倾斜政策和行政性垄断造成的地区差别和行业差别,由市场扭曲造成的企业和个人在经济上的分化等。透过这些原因,我们发现: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实际上不是收入的不公平,而是机会的不平等,或者

4、说是由不平等而导致的不公平。机会平等这种源于现代福利经济学的观点认为,所有具有工作能力的人,其就业、投资、职务升迁、赚钱赢利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作为竞争主体,他们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勤奋努力,抓住机会,就可以从低收入者进入高收入者的行列。可见,机会平等可以促进收入。机会平等意味着对身分特权的否定、对财产权的有效保护、对未来均等机会的开放。要实现机会平等,关键是要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现在的收入分配不公,首先是市场平台的不公,远没有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如目前的要素市场没有市场化,距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这四个要求差距很大。劳动力市场依

5、然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的阻隔、土地市场受到产权模糊的约束、资金市场受到若干歧视政策的影响。二是确立合理的政策机制。即使是市场机制运行良好,它所带来的收入分配格局也不能说是正确、合理、公平或合乎道德的。市场机制本身有加剧贫富差距的特性。因此政府有责任通过政策机制对过大的收入差距进行补救,如对弱者的援助、对垄断的遏制、对收入的调节等,从而改善公平。三是推进基本的制度保障。要在制度上保障人民平等竞争的权利,核心是保证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社会保障方面的起点公平。每个人的能力不等、贡献不同。之所以贡献不同,基本问题是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同。社会成员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其收入的多少成正比列关系。受教育机会的不均衡

6、导致了收入的巨大差距。柬埔寨、尼泊尔、越南这些人均 GDP 是中国 1/3 的国家,都实行了免费教育。中国现在完全有能力实行农村的义务教育免费,同时对农民工和城市失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职业教育。中国目前有近八亿农民,占总人口的 60%以上,但农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却不到 15%。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达 3 亿-4 亿。如果一大堆人挤在一小块土地上的情况不改变,那中国的农民怎么能富起来呢?因此,必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并使他们有平等的就业机会。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明显不足。覆盖劳动者养老保险只有 20%,医疗与失业保险的覆盖率不到 20%。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有利于起点公

7、平,也是市场竞争的社会安全阀。由此可见,机会平等是实现收入公平的根本途径。只有从机会平等这一根本问题入手,解决机制、制度等方面的关键问题,才能缩小贫富差距,实现收入公平。第十四题第十四题 资源、能源、环境资源、能源、环境(一)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1、我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形势日益紧张,不容乐观;2、我国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现;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实现。(二)为什么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1、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整个自然界的环境,人就不可能生存、繁衍。(三)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8、境友好型社会?1、.大力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和环保观念;2、进一步加大投入;3、要有制度作保障;4、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5、依靠科学技术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参考例文参考例文】能源紧张逼出战略转变能源紧张逼出战略转变现在,全国能源紧张。经济连年快速增长,人民生活用电普及,全国耗能总量已占世界第二。为此,国家实行“开源节流”政策,一方面继续加强能源生产和进口,另一方面宏观调控高耗能行业投资规模,在保证居民生活用电的同时要求厉行节能。相信紧张态势会有所趋缓。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这一情况,与 30 年前的日本有相似之处。当时日本企业也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耗” 。然而,1973 年爆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成

9、了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折点。因为国际油价突然上涨 75%,对于曾 99%依赖进口的日本经济不啻是一次毁灭性打击。于是,危机成了转机。为了生存,日本全国上下决定转变战略,从“大量生产”转为“提高质量” ,而实现这一转折的唯一出路便是:“科技立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投资结构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严重背离。投资增长最快的竟是高投入、高耗能、低效益的粗放型产业,而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集约型产业,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第三产业、农业等,则明显投资不足,规模偏小。蕴含了粗放型增长方式的深层次矛盾还表现于:在增长速度上,偏重于依赖高投入、高消耗为支撑,而不是依赖科

10、技进步和对资源高效利用上;在增长形态上,偏重于依赖水平扩张,各部门之间整和性差,结构不合理,而不是依靠产业垂直分工,讲究产业链集约发展;在速度效益间的关系上,偏重于速度效益型增长,有速度才有效益,而不是效益性速度,寓速度于效益中。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困难与困扰,几乎都与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密切相关,如能源、原材料紧缺,结构性瓶颈制约,以及产品滞销等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我国已经实行了 20 多年,初期进展还不错,近几年却出现了回潮和逆转。究其成因,既有崇拜 GDP、追求政绩的浮躁心态所致,又有外资、外企大量进入,国际竞争国内化,中资技术难以匹敌,故退而求其次,发展基

11、础工业。关键是核心技术挡住了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产业投向。现在,国内能源已经吃紧,今后 20 年实现工业化和小康社会,仅石油、天然气需求累计就已经超过国内探明储量10 倍以上,经济增长方式再不做战略转变,则能源供应必将难以为继。能源问题节能是关键,要搞好节能工作,首先,要有节能规划和总体目标;其次,要有具体的技术指标、节能指标;再次,制定有关法规节能法 、 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要加快制定或进一步修改完善;第四,要制定标准、标识,建立新的体系,标准要先进、科学;第五,要依靠技术进步,通过产业升级换代来节能;第六,要制定积极的政策引导;第七,要加强管理与监督检查;第八,推行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

12、方式;第九,大力宣传,倡导节能型社会。 第十五题第十五题 消费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消费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一)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1、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水平较低,有些标准已经滞后,检验能力低下;2、由于实行多个部门共同监管的体制,关系不易理顺,所以存在“十个部门管不住一顿饭”的问题;3、未能有效地建立关于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4、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查处不力,不少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5、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二)解决食品的安全问题的对策1、相应提高食品质量控制标准。对常用食品的质量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如:禁止乱用添加剂;加强对畜、禽、蛋、肉、水产品等生产的监控,

13、提高上市质量;整顿奶制品市场;加强对蔬菜、食用菌农药残留检测等等。2、对食品市场治理整顿应痛下狠手,从源头抓起。各职能部门和工商、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真正负起责任,防患于未然。不要等恶性事件出来以后才课以重罚。3、建立一整套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4、建立健全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将食品卫生法修订为食品安全法 。5、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要引起高度重视,把绿色食品消费作为一件大事抓好。用优惠的政策支持企业开办绿色加工基地,在城市开办绿色食品商场等。【参考例文参考例文】消费安全考问政府监管效能消费安全考问政府监管效能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于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可谓三申五令,各

14、种制度标准也不断出台,为何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依然频发?甚至波及知名品牌、跨国企业?当“齐二药” 、“欣弗” 、 “瘦肉精” 、 “SK-II”等事件发生时,许多消费者不禁感到有些困惑。特别是近期暴露出来的三鹿奶粉事件,更让人匪夷所思。专家指出,安全事故屡屡被曝光,这在显示了公众知情权逐步得到增强的同时,也暴露出当前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复杂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对政府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而在这个涵盖法律法规、标准、检测、行政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中,行政体系当属“要害” 。到目前为止,多头监管的问题还没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以食品药品安全为例,各监管部门职能相互交叉、重叠,造成监管效力低下

15、、监管成本高昂;多部门共管一个环节,各自为政,使得监管对象无所适从;监管部门之间沟通不足,又导致监管真空地带的产生。于是在实际工作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对于一些上档次的、有规模的大型食品企业,许多职能部门表现积极,发营业执照、发卫生许可证;对于一些小的企业、小作坊、小摊小贩,由于担心管不了、管不好,不少职能部门躲着跑, “管理的时候大家都上,出事的时候大家都推” 。我国食品药品企业量大面广、参差不齐,多头监管在导致职责不清的同时,又造成了有限行政资源的浪费。比如,质量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分散,一些部门无力进行及时的技术升级,部分对技术装备依赖性高的检验无法开展

16、,相关产品的管理放任自流。一位食品安全专家直言,除了法律滞后、标准缺失,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一大问题,还在于有章不循、执法不严。尤其是在当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与商业利益、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发生冲突时,又的人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惜与违规企业成为一根“利益绳索”上的蚂蚱。事实上,同样实行多部门监管模式的英国,为了应对职责分工不明确、职能交叉或空白、部门行动冲突所造成的隐患,专门成立了独立的食品安全监督机构食品标准局(FSA) 。2005 年 2 月,就是这个代表英王履行职能、向英国议会报告工作的独立监督机构率先公布检验结果,引起了全球性对食品中添加苏丹红染料的围剿。“在整个事件过程中,FSA 不断向公众告知等事件的进展,公布涉及使用含有苏丹红染料的食品及生产企业名单。 ”上海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顾仁达评价说, “FSA 充分发挥了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作用,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专家指出,理想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还应当拥有涵盖整个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涵盖全过程的法律,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