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部分见解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20996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部分见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近代史部分见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代史部分见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部分见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历来是史学界争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对于它的说法可谓是 众说纷纭。本文采用一种比较新的观点,附以拙见,对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力图从新的时 空观上加以审视,最后得出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亦即中国早期现代化的 第一阶段的结论。笔者认为,洋务运动的弊端固然不容小视,但总的来说,它还是完成了 它的历史任务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关键词:洋务运动 近代工业化 中国早期现代化兴起于 19 世纪 60 年代而止步于 19 世纪末的清末“洋务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一 直是学术界讨论比较热烈的问题。虽然以前的历史学者也肯定了它的积极性,但是相比之 下,却更注意它的缺点和不

2、足,以致于把 1895 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看作是 “洋务运动”完全破产的标志,贬低了它的历史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的展开以及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在更广泛的时空观上,从现代化 的角度,对洋务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进行重新阐释。以这种态度对“洋务运动”进行研究会 得出一些新颖的结论。笔者认为其中之一就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亦即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 “中国近代化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基本上是内涵相同、可以互 相替换的历史概念,只不过前者顾及表述传统、突出其历史性,后者涵纳新学、注重历史 与现实的联系与贯通。 ”1“洋务运动”产生于中国

3、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就决定了 “洋务派”自身的两重性。传统史家认为洋务派代表人物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是 封建性、保守性十分浓厚的历史人物。笔者在此不想对这一问题做过多的争论,只想提醒 一下持这种观点的史家,他们是否注意到了当时中国特殊的国情。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封建 性特别浓厚的国家,像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样的开明地主可谓是凤毛麟角。试 想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兴办洋务是何等的艰难。因此,我们不能对洋务派及“洋务运动”的 期望过高。正如李时岳先生指出的:“简单的说,洋务派的历史任务就是:缩短中外的差距, 引进机器生产,实现由手工制造到机器生产的转变,加速中国资本主

4、义的发生。洋务派活 动于中国资本主义从无到有的时代,它的任务是实现有, 有以后才能谈到发展,那是又 一个历史阶段的任务。所以,严格的说,历史所赋予洋务派的任务是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 发生,而不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是不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呢?应该说,基 本上完成了,事实俱在,毋庸讳言,至于完成得好还是不好,那是另外的问题。 ”2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洋务派,不得不承认英法“大炮之精纯, 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 ”3更抱着“灭发捻为先,治俄 次之,治英又次之”4这种镇国内、御外侮的主观意图,洋务派开始兴办军事工业。但是, 也正是军事工业的兴办,吹

5、响了中国近代化的号角。综观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英国、美 国等欧美强国已完成工业革命;“18051833 年,默罕默德阿里在埃及实行改革”。5 “与此同时,埃及开办了步、骑、炮各兵种的军事学校,聘用欧洲军事教官,按欧洲方式改 组、训练军队,至 19 世纪 30 年代,埃及已经拥有了新式陆军 20 万,海军 2 万,军舰 32 艘”。6就是中国的东临日本在明治维新前也开始了军事工业的创办。 “1855 年,德川幕府 先后决定在江户汤岛制造洋式枪炮,试造洋式军舰。 ”“在明治维新前,这样的活动也不同程 度地在西南各强藩渐次进行。 ”7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西方列强“迫 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不

6、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 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 ”8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中国洋务军事工业的创办看 成是东方近代化的缩影。 “这些近代兵工厂以蒸汽机为动力,配备了全套机器设备,采用二 班制的大机器生产方式,是对传统手工军械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 ”9把军事工业的创办即 国防近代化看作是中国近代化的弊端,就在于它的生产与以往的生产有质的区别,即由手 工变成了机器。而在江南制造总局, “华匠学徒,按日点工给价”, “内地工匠,小工则人无定数,视公务之缓急为衡;价有差等,较技艺之优劣为准”,10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他们 的近代军事工业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雇佣劳动关系

7、,这也说明在军事工业内部存在着一定 程度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随着军事工业的运行, “非铁不成,非煤不济”成为洋务派官员的共识,由此引发了 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高潮。 笔者认为,这一举动意义非同小可,它不仅引发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并且可以说民用 工业中的一些官僚总办、帮会办本身就是资本家。这一时期的民用工业主要以官办、官商 督办、官商合办、商办等形式出现,而以官督商办最为引人注目。 “所谓官督商办,就是 以招商的方式,在政府监督下,利用商人资本创办民用工业。 ”11这些“官督商办”企业都采 用股份公司的形式。 “统计数字表明,在轮船招商局初创之时,如购买一股股票,即投资一 百两,到 1883

8、 年 6 月,经 10 届结账分红,股息所得,累计已达一百两。 ”12更有甚者, 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于 1882 年 10 月 24 日正式开业,这样,通过直接 投资或购买近代中资企业的股票,很多人转化为资本家。另一方面, “一部分封建官吏以李 鸿章等人为靠山,直接参与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逐步转化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另一 种类型中国早期官僚资本的人格化身。 ”13至此,历史期盼已久的中国资产阶级就这 样诞生了。而在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其一,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其二, 在他们的经营管理下,这些企业都使用或参用机器和近代改良工具;其三,这些人的日常 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一切改变了传统封建小农经济的思维模式, 商品经济规律初步使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起来。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