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导游口试豫园景区小景点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18443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导游口试豫园景区小景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海导游口试豫园景区小景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海导游口试豫园景区小景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海导游口试豫园景区小景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海导游口试豫园景区小景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导游口试豫园景区小景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导游口试豫园景区小景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豫园景区一、豫园概况1、位于原上海老城厢东北隅,与著名的城隍庙毗邻,是座典型 的江南古典园林,号称“百景之首”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2、由明代四川右布政司的上海人潘允端为其父亲建造。其父潘 恩因御倭有功,政绩卓著,官至刑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 后告老还乡。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 年)在上海老城厢建园。至万历十五年(1587 年) ,前后经营 28 年,始成豫园。后潘 恩卒于万历十年(1582 年) ,享年 87 岁。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和叠山,当时占地 70 余亩,规模 宏伟,景色佳丽,时人称誉“为东南名园冠” 。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一

2、些富商士绅重建楼台,再造山林, 大型土木二十余年,交由城隍庙管理,豫园辉煌再现。3、后三遭兵燹:一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5 月,陈化成殉国,吴淞口失 陷,英军入城,驻扎豫园,烧杀抢掠,豫园“风光如洗,泉石 无色” 。二是咸丰五年(1855 年) ,清兵血洗小刀会豫园内城北指挥部, 豫园香雪堂、莲花厅、得月楼、花神阁一片瓦砾。三是咸丰十年(1860 年) ,清廷邀英法联军镇压太平军,驻军 豫园, “园林幽趣,荡然泯矣” 。4、1956 年,人民政府大规模修缮豫园,历史 5 年,于 1961 年 9 月对外开放。1986 年、2000 年豫园又进行了两次重点 整修。5、园林题额“豫园”两字

3、,为明代王穉登所题。二、大假山1、豫园正门背面题额是“椿寿”两字,典出庄子逍遥游 。 迎面是来自黄山重达一吨的石块,镌刻江泽民所书“海上名 园”四字。2、后面为恢弘宽敞的大堂,名为“三穗堂” 。高 9 米,单檐歇 山式建筑。屋顶有“张飞义释严颜”泥塑,左为拿着长矛的 张飞,右为手持大刀的严颜。中堂挂有潘允端所撰豫园记 ,其上高悬“三穗堂” 、 “灵台经始” 、 “城市山林”三块匾额。“三穗堂”之“三穗” ,典出后汉书蔡茂转中“梁上三穗” 的故事。大堂正门的 8 扇格扇裙板上雕刻有稻麦、玉米、高粱、 瓜果等图案。“灵台经始”匾,典出诗经大雅灵台 。“城市山林”匾,表示园主建园追求“身居闹市而有山

4、林野趣” 。回廊四周,有 8 幅泥塑漏窗,此为构园漏景手法。东北角漏窗 中松树参天,仙鹤回首,取松鹤延年意;四边为回文“福禄寿 喜”四字,寄寓对长辈的祝颂,再点豫园园名。3、出三穗堂,一座建于同治五年(1866 年)的两层楼厅,隔 荷花池与大假山相望。下层为仰山堂、上层是卷雨楼。“此处有崇山峻岭”为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句子。点出这是 观赏大假山的佳处;另外此堂原供奉孔子神位,有“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之意。卷雨楼之“卷雨” ,典出唐王勃滕王阁序之“珠帘暮卷西 山雨” 。仰山堂四角,每角有 3 个翘角;卷雨楼四角,每角有 4 个翘 角,共计 28 个翘角。4、大假山高 14 米,宽 60 米,深 4

5、0 米,有 2000 吨浙江武康 黄石叠成,是明代张南阳传世作品。山顶有望江亭,昔日站在亭上, “视黄埔吴淞皆在足下,而风 帆云树,则远及于数十里之外” ,清末民初乃重阳登高之处。山麓有挹秀亭,山后有萃秀堂。堂右有伏龙墙。5、仰山堂东侧是游廊,是进入大假山和万花楼景区的通道。游 廊口西侧有“武举夺魁”砖雕和“梅妻鹤子”泥塑。游廊口有一堆铁狮,左雄右雌,铸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 年) ,原置放在河南安阳县衙前。抗日战争时期,被掠至日本, 投降后归还中国。廊中有匾“渐入佳境” ,典出晋书顾恺之传 。匾下有一太 湖石,高约 2 米许,状似美女柔腰顾盼,名“美人腰” 。廊后西侧有一洞门,明代祝枝山

6、所题“溪山清赏”门额。洞门 一侧墙上有神仙图砖雕,上有观音菩萨、达摩祖师、福、 禄、寿星和魁星,老寿星前有一岁孩童,名项橐。廊尽头石壁上刻有清嘉庆年间过庭闻书“峰回路转”四字。三、万花楼1、鱼乐榭,榭前小溪,长仅 40 余米,饰有漏窗和半拱洞门的 粉墙,让人产生“小溪不知流向何处”的遐想。榭右侧有一株三百余年紫藤。2、榭左侧是一复廊,中间用墙分隔,饰有洞窗,此为构园框景 手法。复廊西端有方亭,上有“会心不远”匾,典出世说新语 。复廊东有小轩, “观山观水两相宜” ,为“两宜轩” 。3、东出复廊,便见“万花楼” 。重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 ,明代此处为花神阁。清末楼内供城隍神小像,人神

7、仅咫尺 相隔而取名“神尺堂” 。回廊围栏雕饰“暗八仙” ,吕洞宾的宝剑、铁拐李的葫芦、汉 钟离的芭蕉扇、韩湘子的宝笛、曹国舅的檀板、何仙姑的荷花、 张果老的渔鼓、蓝采和的花篮。楼下四角泥塑漏窗有梅、兰、竹、菊图案。万花楼前庭院还有两颗古树,一是 400 年雄银杏树。一是百 余年的广玉兰。四、点春堂1、从万花楼向东,过曲折小廊、 “穿云龙”墙,进入点春堂景区。2、点春堂建于道光元年(1821 年) ,七开间,宽敞开阔,为豫 园之最。堂名取自苏轼词句“翠点春妍” ,为苏淞太兵备道沈秉成所书。小刀会起义时,义军城北指挥部设帐于此。对面是古戏台,台上平置郭沫若游览豫园时写下的诗篇:小刀会址忆陈刘,一片

8、红巾起海陬。日月金钱昭日月,风流人物领风流。玲珑玉垒千钧重,曲折楼台万姓游。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园有史足千秋。点春堂后有临池水阁,上有“飞飞跃跃”匾;点春堂北有藏宝 楼,西北有古井亭,东北有学圃,东南有湖石假山,上有双层 楼阁。下层延爽阁,上名快楼。快楼向南有静宜轩、听鹂亭。3、和煦堂的家具,全部是南方的榕树根制作,两侧的龙凤榕树 根雕,工艺精巧,造型别致。五、会景楼1、出和煦堂西面的双龙戏珠门,便是会景楼景区。2、主建筑建于同治九年(1870 年)的会景楼,下层敦厚堂, 上名会景楼。3、会景楼西北是九狮轩,为 1959 年修缮豫园时所建,九狮, “救世”谐音。4、池南有亭,名“流觞亭” 。典出

9、东晋王羲之等 41 位诗人墨客 临坐绍兴兰亭曲水之岸,将盛酒之觞浮在溪水之上,酒觞漂 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觞吟诗,诗不成,罚酒。5、桥西是浣云假山,假山以湖石叠成,面临清池,背倚得月楼, 水中假山与天上彩云倒影浑然一体,水波上下,如洗白云于 水中,如染假山于云间,名曰“浣云” 。6、会景楼东有积玉水廊。北起会景楼东,南至内园。廊东墙上 有砖雕“八仙图” 。六、玉玲珑1、过曲石板桥,进“引玉”洞门,便是玉玲珑景区。 “引玉”有 引导游人走向玉玲珑景区之意。2、玉玲珑与苏州瑞云峰、杭州绉云峰并称江南三大太湖石,是 豫园镇园之宝。玉玲珑高约 4 米,奇石瘦、皱、漏、透特点皆备。如“以一炉 香置石底,

10、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 。玉玲珑为宋徽宗花石纲散佚之物。后辗转到浦东三林堂储昱的 私家“南园”中。嫁女时陪嫁到潘家,过黄浦江沉入江底,打 捞时另有一石头作现在的底座。玉玲珑后有墙,墙南面有“寰中大快”四个篆字,意为见石为 “天下大快”之事。墙对于玉玲珑来说起着衬托的作用,为构 园衬景手法。墙对环龙桥来说,欲扬先抑,为构园抑景手法。3、正对玉玲珑,主人特地建一书斋,为“玉华堂” ,为文徵明手 迹集字。堂内陈列明代紫檀木画案等珍贵家具。4、玉华堂前有市花白玉兰两株,东有积玉峰和积玉廊。玉玲珑 景区,有玉华堂、白玉兰、观玉台、玉玲珑、积玉峰、积玉 廊,皆冠以“玉”字,成为此景区的精华。

11、5、玉华堂西为得月楼,楼为二层,底楼为“绮藻堂” ,上为“得 月楼” 。楼南北屋檐挂有匾额,南“皓月千里” ,北“海天一 览” 。6、得月楼南有藏书楼,又称书画楼。得月楼与书画楼之间的庭院,院墙上有砖雕“广寒宫” ,可见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 兔捣药、刘海戏金蟾。院廊上“人境壶天”匾额,为苏曼殊 题写。7、院西有“跂织亭” ,以前供奉“纺织始祖”黄道婆。亭有屏门 8 扇,正反两面雕有 16 幅种棉、织布、销售木刻,是研究近 代上海民俗和经济史的实物资料。8、涵碧楼,材质全为楠木,且是最好的黑心楠,呈暗橙黄色。 楠木用料逾 200 立方米。墙外有“进京赶考”泥塑, “千里送 京娘”砖雕。9、听涛

12、阁,所陈设均为名贵的紫檀木制成。七、内园1、内园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 ,原系上海城隍庙的后 园,修复后与豫园相连,成为园中之园。2、静观厅是内园的主体建筑,单檐歇山式,屋顶有硕大的“岳 飞大战金兀术”泥塑。厅内中堂高悬两块匾额,一曰“静观” , 二曰“灵昭渟峙” 。静观厅内所有图案都与道教有关。厅前两侧有一清代石狮。3、假山上有耸翠亭、延清楼、还云楼,西侧有观涛楼。昔日登 上三层的观涛楼可观沪上八景之“黄埔秋涛”景色。4、静观厅东侧有九龙池。池东有小院,院中有方形小厅,名 “可以观” ,厅前有砖雕“郭子仪上寿” 。5、穿过假山曲径,迎面就是内园古戏台。原在闸北区塘沽路北 钱业会馆

13、内,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 年) ,为双戏台。因 市政搬迁,一迁嘉定汇龙潭公园,另一至豫园内园。戏台 7 米见方,全高约 15 米余。古戏台顶藻井为 22 层圆圈 与 20 道弧线相交。西门正壁二门,东侧门额“出将” ,西侧 门额“入相” 。戏台前有一硕大的“金砖” ,边长 123 公分,后 16 公分。戏台正对面还云楼,两边有双层看廊,人们称誉为“江南园林 第一台” 。八、城隍庙1、秦裕伯为上海县城隍神,与霍光合署办公。2、临街的三门牌楼上有“保障海隅”四字,点名城隍职责所在。3、前殿供霍光。前殿后面过道是元辰殿,供奉六十甲子神。前殿后院,东为文昌殿,西为关圣殿。4、后殿供秦裕伯。东侧殿

14、供城隍父母像,西侧殿供城隍夫人像。九、上海老街1、位于上海城隍庙前,古时为“庙前大街” ,这里曾是上海开埠 后,最早灯火辉煌、万商云集的地方。2、东起人民路、西至河南南路,全长 825 米。十、豫园有哪些特色1、以小见大, “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艺术风格。 “芥子纳须 弥”是明清园林所追求的境界。2、建筑体式丰富,艺术手法精巧。3、园林布局精巧十一、豫园的主要构景手法1、抑景,2、漏景,3、框景,4、对景5、添景,6、障景,7、衬景,8、借景十二、豫园种“芥子纳须弥”的例子1、大假山2、鱼乐榭3、船舫十三、豫园的龙1、大假山后的伏卧龙2、万花楼东的穿云龙3、和煦堂西的双龙戏珠4、内园的睡眠龙十四、豫园的制高点1、大假山顶的望江亭2、点春堂东侧的快楼3、内园的观涛楼十五、其它1、8 对狮子2、泥塑砖雕之多是豫园的一大亮点,不下百件之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