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算术--新九章数学教育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1608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章算术--新九章数学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章算术--新九章数学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章算术--新九章数学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章算术--新九章数学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章算术--新九章数学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章算术--新九章数学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章算术--新九章数学教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九章算术刻本九章算术是中国汉族学者在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 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 九章 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要注意的是九章算术 没有作者,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 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目录简介 主要内容 主要特点 数学成就 历史考证 后世影响 历史影响 简介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汉唐之间出现的十部古算书)中 最重要的一种。魏晋时刘徽为九章算

2、术作注时说:“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 九章是矣” ,又说“汉北平侯张苍、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皆以善算命世。苍等因旧文之遗 残,各称删补,故校其目则与古或异,而所论多近语也” 。 九章算术 根据研究,西汉的张苍、耿寿昌曾经做过增补。最后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但是其基本内 容在东汉后期已经基本定型。 汉书艺文志(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写成者)中着录的数学 书仅有许商算术 、 杜忠算术两种,并无九章算术 ,可见九章算术的出现要晚 于七略 。 后汉书马援传载其侄孙马续“博览群书,善九章算术 ” ,马续是公元 1 世纪最后二、三十年时人。再根据九章算术中可供判定年代的官名、地名等来推断, 现传本九章算术的成书

3、年代大约是在公元 1 世纪的下半叶。九章算术将书中的所有数 学问题分为九大类,就是“九章” 。 1984 年, 九章算术 在湖北出土了算数书书简。据考证,它比九章算术要早一个半世纪以上,书中有 些内容和九章算术非常相似,一些内容的文句也基本相同。有人推测两书具有某些继 承关系,但也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九章算术没有直接受到算数书影响。 后世的 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许多人曾为它作过注释。其中最著 名的有刘徽(263)、李淳风(656)等人。刘、李等人的注释和九章算术一起流传至今。唐 宋两代, 九章算术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到了北宋, 九章算术还曾由政府进 行过刊刻(1084

4、),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在现传本九章算术中,最早的版 本乃是上述北宋本的南宋翻刻本(1213),现藏于上海图书馆(孤本,残,只余前五卷)。清代 戴震由永乐大典中抄出九章算术全书,并作了校勘。此后的四库全书本、武 英殿聚珍本、孔继涵刻的算经十书本(1773)等,大多数都是以戴校本为底本的。 作为一部世界科学名著, 九章算术在隋唐时期即已传入朝鲜、日本。现在,它已被译成 日、俄、德、法等多种文字。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九章算术的内容十分丰富,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有 246 个与生产、 九 章算术 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问题,其中每道题有问(题目) 、答(答案) 、术(解题的步骤,但没有证明

5、) ,有的是一题一术,有的是多题一术或一题多术。这些问题依照性质和解法分别 隶属于方田、粟米、衰(音 cui)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及勾股九章如下所 示。原作有插图,今传本已只剩下正文了。 九章算术共收有 246 个数学问题, 分为九章、它们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第一章“方田”: 主要讲述了平面几何图形面 积的计算方法。包括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圆形、扇形、弓形、圆 环这八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另外还系统地讲述了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以及求分子分 母最大公约数等方法。 第二章“粟米”:谷物粮食的按比例折换;提出比例算法,称 为今有术;衰分章提出比例分配法则,称为衰分术

6、; 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问题; 介绍了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其程序与现今程序基本一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位数和 分数开方法则。它奠定了中国在高次方程数值解法方面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第四章 “少广”:已知面积、体积,反求其一边长和径长等;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 体积计算;除给出了各种立体体积公式外,还有工程分配方法; 第六章“均输”:合 理摊派赋税;用衰分术解决赋役的合理负担问题。今有术、衰分术及其应用方法,构成了 包括今天正、反比例、比例分配、复比例、连锁比例在内的整套比例理论。西方直到 15 世 纪末以后才形成类似的全套方法。 第七章“盈不足”:即双设法问题;提出了盈不足、 盈适

7、足和不足适足、两盈和两不足三种类型的盈亏问题,以及若干可以通过两次假设化为 盈不足问题的一般问题的解法。这也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成果,传到西方后,影响极大。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组问题;采用分离系数的方法表示线性方程组, 勾股定 理求解 相当于现在的矩阵;解线性方程组时使用的直除法,与矩阵的初等变换一致。这是世界上 最早的完整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西方,直到 17 世纪才由莱布尼兹提出完整的线性方程 的解法法则。这一章还引进和使用了负数,并提出了正负术正负数的加减法则,与现 今代数中法则完全相同;解线性方程组时实际还施行了正负数的乘除法。这是世界数学史 上一项重大的成就,第一次突破了正数的范

8、围,扩展了数系。外国则到 7 世纪印度的婆罗 摩及多才认识负数。 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种问题。其中的绝大多 数内容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提出了勾股数问题的通解公式:若 a、b、c 分别 是勾股形的勾、股、弦,则,mn。在西方,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等仅得到了这个公式 的几种特殊情况,直到 3 世纪的丢番图才取得相近的结果,这已比九章算术晚约 3 个 世纪了。勾股章还有些内容,在西方却还是近代的事。例如勾股章最后一题给出的一组公 式,在国外到 19 世纪末才由美国的数论学家迪克森得出。 编辑本段主要特点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框架,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以

9、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目的的风格。其影响之深,以致以后中国数学着作大 体采取两种形式:或为之作注,或仿其体例着书;甚至西算传入中国之后,人们着书立说 时还常常把包括西算在内 九章算术 的数学知识纳入九章的框架。 然而, 九章算术亦有其不容忽视的缺点:没有任何数学 概念的定义,也没有给出任何推导和证明。魏景元四年(263 年),刘徽给九章算术作注, 才大大弥补了这个缺陷。 刘徽是中国数学家之一。他的生平现在知之甚少。据考证, 他是山东邹平人。刘徽定义了若干数学概念,全面论证了九章算术的公式解法,提出 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命题,他在数学理论方面成绩斐然。 刘徽对数学概念的定 义抽象而

10、严谨。他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基本符合现代逻辑学和数学对概念定义的要求。而 且他使用概念时亦保持了其同一性。如他提出凡数相与者谓之率,把率定义为数量的相互 关系。又如他把正负数定义为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摆脱了正为余,负为欠 的原始观念,从本质上揭示了正负数得失相反的相对关系。 九章算术的算法尽管抽象,但相互关系不明显,显得零乱。刘徽大大发展深化了中算中久已使用的率概念和齐 同原理,把它们看作运算的纲纪。许多问题,只要找出其中的各种率关系,通过乘以散之, 约以聚之,齐同以通之,都可以归结为今有术求解。 一平面(或立体)图形经过平移或 旋转,其面积(或体积)不变。把一个平面(或立体)图形分

11、解成若干部分,各部分面积(或体 积)之和与原图形面积(或体积)相等。基于这两条不言自明的前提的出入相补原理,是中国 古代数学进行几何推演和证明时最常用的原理。刘徽发展了出入相补原理,成功地证明了 许多面积、体积以及可以化为面积、体积问题的勾股、开方的公式和算法的正确性。 编辑本段数学成就九章算术中的数学成就是多方面的: (1)、在算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有分数运 算、比例问题和“盈不足”算法。 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了分数运算的著作, 在第二、三、六章中有许多比例问题,在世界上也是比较早的。 “盈不足”算法需要给出两 次假设,是一项创造,中世纪欧洲称它为“双设法” ,有人认为它是由中国经中世纪

12、阿拉伯 国家传去的 九章算术中有比较完整的分数计算方法,包括四则运算,通分、约 分、化带分数为假分数(我国古代称为通分内子, “内”读为纳)等等。其步骤与方法大体与 现代的雷同。 分数加减运算, 九章算术已明确提出先通分,使两分数的分母相同, 然后进行加减。加法的步骤是“母互乘子,并以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这里 “实”是分子。 “法”是分母, “实如法而一”也就是用法去除实,进行除法运算, 九章算 术还注意到两点:其一是运算结果如出现“不满法者,以法命之” 。就是分子小于分母时 便以分数形式保留。其二是“其母同者,直相从之” ,就是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加减,运算 时不必通分,使分子直接加

13、减即可。 九章算术中还有求最大公约数和约分的方法。 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称为“更相减损”法,其具体步骤是“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 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这里所说的“等数”就是我 们现在的最大公约数。可半者是指分子分母都是偶数,可以折半的先把它们折半,即可先 约去 2。不都是偶数了,则另外摆(即副置)分子分母算筹进行计算,从大数中减去小数,辗 转相减,减到余数和减数相等,即得等数。 在九章算术的第二、三、六等章内, 广泛地使用了各种比例解应用问题。粟米章的开始就列举了各种粮食间互换的比率如下: “粟米之法:粟率五十,粝米三十,粺米二十七,糳米二十四,”(图

14、123)这是说: 谷子五斗去皮可得糙米三斗,又可舂得九折米二斗七升,或八拆米二斗四升,。例如, 粟米章第一题:“今有粟米一斗,欲为粝米,问得几何” 。它的解法是:“以所有数乘所求 率为实,以所有率为法,实如法而一” 。 九章算术第七章“盈不足”专讲盈亏问 题及其解法其中第一题:“今有(人)共买物,(每)人出八(钱),盈(余)三钱;人出七(钱),不 足四(钱),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 “答曰:七人,物价 53(钱)。 ” “盈不足术曰:置所出率, 盈、不足各居其下。令维乘(即交错相乘)所出率,并以为实,并盈,不足为法,实如法而 一置所出率,以少减多,余,以约法、实。实为物价,法为人数” 。盈不

15、足术是中国数 学史上解应用问题的一种别开生面的创造,它在我国古代算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盈 不足术还经过丝绸之路西传中亚阿拉伯国家,受到特别重视,被称为“契丹算法” ,后来又 传入欧洲,中世纪时期“双设法”曾长期统治了他们的数学王国。 (2)、 九章算术 总结了生产、生活实践中大量的几何知识,在方田、商功和勾股章中提出了很多面积、体 积的计算公式和勾股定理的应用。 九章算术方田章主要论述平面图形直线形和圆 的面积计算方法。 九章算术方田章第一题“今有田广十五步,从(音纵 zong)十六步。问 为田几何。 ” “答曰:一亩” 。这里“广”就是宽, “从”即纵,指其长度, “方田术曰:广从 步数

16、相乘得积步,(得积步就是得到乘积的平方步数)以亩法二百四十步(实质应为积步)除之, 即亩数。百亩为一顷。 ”当时称长方形为方田或直田。称三角形为圭田,面积公式为“术曰: 半广以乘正从” 。这里广是指三角形的底边,正从是指底边上的 高,刘徽在注文中对这一计算公式实质上作了证明:“半广者,以盈补虚,为直田也。 ” “亦可以半正从以乘广”(图 130)。盈是多余,虚乃不足。 “以盈补虚”就是以多余部分 填补不足的部分,这就是我国古代数学推导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所用的传统的“出入相补” 的方法,由上图“以盈补虚”变圭田为与之等积的直田,于是得到了圭田的面积计算公式。方田章第二十七、二十八题把直角梯形称为“邪田”(即斜田)它的面积公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