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文本写作的叙事学思考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1564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文本写作的叙事学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新闻文本写作的叙事学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新闻文本写作的叙事学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新闻文本写作的叙事学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新闻文本写作的叙事学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文本写作的叙事学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文本写作的叙事学思考(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闻文本写作的叙事学思考新闻文本写作的叙事学思考前前 言言在新闻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新闻业务空前繁荣,新理念、新思路纷拥而至;新方法、新名词层出不穷,新闻实践呈现出瞬息万变、蒸蒸日上的态势。一面是热闹纷争、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新闻业务实践;一面是脱节滞后、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新闻理论研究,二者相互影响与牵制。新闻业务改革和发展要从困惑走向澄明,从自发走向自觉,需要新闻理论研究提供不仅仅局限于经验化、描述性的研究模式和思想资源,而且要将微观、具体的业务总结与宏观、整体的理论体系结合起来,从中观的角度解决新闻传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尤其需要打破学术界限,突破传统研究领域,跨学科、跨领域

2、,在多维学术视野中探求新闻传播的特殊规律,在多学科的有益交叉中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正是在这种召唤之下,叙事学出现在新闻理论研究的理论视野之中。新闻本身就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叙事方式。在研究叙事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可资新闻学研究借鉴的方法和可以借用的理论成果。可以说,叙事学与新闻学就像两个不同圆心的圆,沿着各自的轨迹存在着一定的相交的部分,关注这些相交的部分,就可以开拓出新闻传播的新的领地。在两门学科的2合力之下,解决新闻业务中存在的种种弊病,实现新闻传播的效果优化。本文旨在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考察和借鉴新闻文本写作,使新闻文本写作得到一种新的理论滋养、学科滋养;使新闻文本在叙事学观照下更具

3、可读性、更易为人接受,使符号编码更合理。通过指出叙事学在方法上、观念上与新闻写作的相容之处,使新闻写作找到一种新的尺度和取向,从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需要进行一项预置说明的就是关于本文的研究方式。对新闻学研究者来说,叙事学几乎是一个全新的参照学科体系,两门学科原本异质、异源、异流、异态,但在认识的对象和方法上存在着一种“对对行原理行原理”。1所以,本文在以叙事学理论来观照新闻文本写作时,也遵照这一“对行原理” ,对二者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操作手法进行比较对读。所谓“对” ,指的是两者之间可以彼此对照,有此无彼或此高彼低,均构不成“对” 。所谓“行” ,指的是两者之间可以交流借鉴,固步自封或闭关自守,

4、均构不成“行” 。对行原理就是这样一种强调对照和沟通的良性原理。遵循对行原理,我们在借鉴叙事学成果的时候,首先应考察清楚新闻学本身。随着两个学科各自发展的需求,两者之间的相交部分会越来越大,但依然是两个圆。如果不加消化和变通地把一个圆所引导出来的理论体系,硬套在另一个圆上,就有可能失去这个圆心附近属于精华、或属于自身特色的一些东西。合理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对新闻传播现状作深度了解后,参照叙事学的理论加以辩证汲取,启发新闻学科建设的创造性3思维。关键点在于返回新闻所在的圆本身,找出它的圆心,以便从圆心出发,进行既有主体性,又求开放性;既有批判性,又求建设性的理论思考。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界说与渊源:

5、新闻是一种特殊的叙事界说与渊源:新闻是一种特殊的叙事“叙事是与人类历史本身共同产生的;任何地方都不存在、也从来不曾存在过没有叙事的民族;所有阶级、所有人类集团,都有自己的叙事作品,而且这些叙事作品经常为具有不同的、乃至对立的文化素养的人所共同享受。 ”2(法)罗兰巴特一、叙事学及相关概念一、叙事学及相关概念叙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巴黎交际杂志1966 年第 8 期的“符号学研究叙事作品结构分析”专号。法国的叙事学代表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最高成果,因而我们国家自八十年代末开始译介和引进叙事学的理论成果起,大都以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为参考体系,本文涉及到的与叙事学相关的概念与理论也是以结构主

6、义叙事学为蓝本的。作为一种研究叙事作品内在结构、功能和模式的学科,叙事学还很年轻,但它研究的对象叙事却是贯穿于人类的发4生和发展全程的。正如法国当代文论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在叙事文的结构主义分析导论一文中曾经这样说:“叙事是在人类开蒙、发明语言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超越历史、超越文化的古老现象。叙事的媒介并不限于语言,可以是电影、绘画、雕塑、幻灯、哑剧等等,也可是上述各种媒介的混合。叙事的体式更是十分多样,或神话、或寓言、或史诗、或小说,甚至可以是教堂窗户玻璃上的彩绘,报章杂志里的新闻,乃至朋友之间的闲谈,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任何社会,都少不了叙事。 ”3所以

7、,要说清什么是叙事学,得先从叙事的概念入手。(一)什么是叙事(一)什么是叙事关于什么是“叙事” ,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广广义义的叙事的叙事指的是:“人们的一种存在方式,只有通过叙事,人们才能把握他们与过去的联系,也只有通过叙事,人们才能为自己的经验提供存在的可能性,才能设想与未来的关系。”也就是把叙事看作是人类的本能之一,作为人类对自身的由来和演变进程的记录和想象,它是一种人类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社会和个人的基本方式。狭狭义义的叙事的叙事指的是:对一个或一个以上真实或虚构事件的叙述。4在很多地方,包括西方叙事学研究中,叙事与叙述是通用的,对应于英文的“narrative”一词。 而叙述在辞海

8、上的条目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指作家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 ”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这样的句子意义隽永,却不是叙事,因为它没有表现任何5事件。最简单的一则新闻消息的标题都可能是叙事,如“中国记协主席会议在京召开” ,因为它通过话语表现了一个事件,反映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叙事一向都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解读:“表达”和“理解” 。这两个方面是叙事与生俱来的两面性,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对此,洛朗理查森指出:“叙事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为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叙事既是一种推理模式,也是一种表达模式。人们可以通过叙事理解世界,也可以通过叙事讲述世界” 。5也就是说

9、,叙事具有两面性,一是为了表达,二是为了被理解。表达是为了被理解,叙事实现表达的同时必然也实现了理解。除了充当表现形式之外,还可以是一种说明事件的方式,它要解答的问题在于:如何将理解(knowing)了的东西转换成可讲述(telling)的东西。从叙事学概念入手可以看到:叙事作为符号的产品,它可以被看作是有关某个领域或话语世界里的行动、事件和事态的报道。因此,本文所涉及的叙事是叙述事件的行为,叙事的过程除了叙述这一表现手法外还包括描写、抒情等其他表现手法,换句话说,叙事是对素材的艺术安排。叙事是对素材的艺术安排。(二)叙事学的定义与范畴(二)叙事学的定义与范畴对于叙事学的定义,学术界历来颇为争

10、议,比较公认的是“叙事学”这个名词的首创者托多洛夫的观点。他认为,叙事叙事学是学是“研究叙事的普遍结构的学科研究叙事的普遍结构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叙事的本,其研究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质、形式、功能。6叙事学是关于叙事文本的理论。7按照这一理解,所有的6叙事文本都是叙事学所要探讨的资料集(corpus) ,那么,这个资料集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小说、童话、寓言、新闻报道等等是它的当然组成部分。 ”8目前的叙事学研究多数把目光对准文艺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电视作品等,对于新闻报道这样一类叙事作品,缺乏关注。其实,叙事学的研究范围完全可以扩展到文学叙事之外,进入“新闻叙事”的范围,

11、把新闻叙事看作是普通叙事话语研究的一个亚领域。如果说,文学作品重在描述一种虚构叙事的话,新闻作品则是从真实的或者说非虚构叙事的角度进行考察。简而言之,叙事学是研究表达方式的一门学问,它的研究范围很宽广,其中包括了对新闻文本的研究,所以本文把叙事界定在新闻学视角范围内,从新闻学的角度分析叙事的功能、特性以及它在新闻中起作用的方式,考察其在新闻业务革新与理论创新中如何发挥独到的作用。(三)叙事学的相关概念(三)叙事学的相关概念为了便于理解和接受这一学科的内涵,可以将叙事学的主要子概念分为素材、故事和文本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素材层面素材层面素材是按逻辑和时间先后顺序串联起来的一系列由行为者所引起的或经

12、历的事件。9素材是固定的,包括客体和过程。客体即行为者、地点、时间;过程即在客体中与对象一起或通过对象而发生的变化。过程强调的是诸事件之间的发展、连续、变更与相互关系。7事件指的是从某一状态到另一状态的转化。10根据事件在叙事中的不同地位和性质,事件又可分为核心事件和卫星事件。核心事件就是构成故事的重要事件。属于对整个新闻叙事具有核心功能的事件,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件一经发生,必然引发故事中接踵而至的下一个事件。卫星事件是对整个叙事来说起催化功能的事件,可分为背景事件和细节事件等。故事层面故事层面故事,是以某种方式对素材的描述。在这一层面探讨的是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事件如何加

13、以艺术性的编排,诸如节奏、频率等方面的控制。所谓节奏,就是通过省略、停顿、延缓、加速等方法来达到对时间和动作进行描述和控制,以求形成内在的叙事张力。所谓频率,由事件频率和叙事频率组成。事件频率是指这个事件本身是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还是偶然发生的。事件的次数,就是事件的频率。叙事频率是叙述者讲述的次数。有一次性叙述、重复性叙述、分头叙述、不完全叙述之分。11文本层面文本层面文本层面是读者可以直接进入的部分,它探讨的是叙事文本的核心概念“叙事者”是谁、从谁的视角观察世界、谁在发出声音的问题。叙事者:是在文本中确立的一个人物,在整个叙事活动中起着幕后操纵者和幕前引路人的主导作用。可以是个人,也可8以

14、是集体;可以参与情节发展,也可以不参与情节发展。叙事视角:在叙事中,事件无论何时被描述,总是要从一定的“视角范围”描述出来,因此要选择一个观察点,即看事情的一定方式,一定的角度,这就是叙事视角。12可以是从叙事者的视角看,也可以从被叙事的人物的视角展开视野。叙事声音:指叙事者在叙事过程中通过人物或者干脆以议论的方式,所做出的评价、分析、思考等等非单纯叙事的语言。按发出声音的强度,可具体分为隐匿的叙事声音和公开的叙事声音。二、新闻与叙事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二、新闻与叙事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今天,如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言,我们生活在一种巨大的信息潮流之中,需要更加频繁地与社会与他人交换信息以维持自己的生

15、存。这样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必须借助一种更加简洁、清楚、明朗的叙事方式,以便使我们在取舍信息的过程中减少时间和思考成本,以求信息效益的最大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新闻是一种有着广泛受众需求的叙事类型。(一)一致性:新闻作为一种叙事类型(一)一致性:新闻作为一种叙事类型陆定一说:“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而所谓报道又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新闻的基本手段。这些定义内在地规定了新闻的对象是客观的事实,以事件及事件的发生发展为主,是对客观事实的动态叙述。报道一个事实、一桩事件,是通过信息的传递,使许许多多个别的事实具有新9闻性。新闻与叙事的一致性体现在:1、从本、从本质质上看:二者的

16、上看:二者的过过程与目的合拍程与目的合拍新闻的本质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新闻的表现形式是新闻报道。叙事的本质是赋予某一事件以一定的语言形式,这种形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像、音符或其它符号。新闻的客体就是客观发生的新闻事实,事件有起讫始终,事物有发端本末,要以一定篇幅将自然形态的新闻事实表现为受众最终接受的成型的新闻文本,这一切都离不开叙事。新闻以“传” (transmission)事为主要目标,告诉读者某一事件如何在时间中流过,从而展现它的起讫和转折。叙事关注的是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是如何流动,如何成为最终被受众接受的新闻文本。叙事告诉读者某一事件如何从某一点开始,经过一道规定的时间流程,而到某一点结束。因此,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闻与叙事在目标和过程上皆有合拍之处。因为新闻重信息,叙事重表达,所以叙事赋予了新闻内容以更合理的表现形式。如果说新闻采访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的是一个“说什么”的问题,叙事恰恰回答了“怎样说”的问题。正如罗兰巴特所说, “重要的不在于对象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