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科技发展正处在重要的跃升期

j****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3KB
约12页
文档ID:46011120
我国科技发展正处在重要的跃升期_第1页
1/12

我国科技发展正处在重要的跃升期国家科学技术部 原部长、中国科学院 院士 徐冠华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增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初步形成2006 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进入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把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现有的科技基础和能力,充分利用难得的历史机遇,增强信心,鼓足干劲,推动科技事业大发展一、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十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正处于重要的跃升期,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良好基础1.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1)基础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2005 年我国国内科技论文总数已达 35.51 万篇,比 2004 年增长了 14.6%,论文总量是 1996 年的 3 倍 “十五”期间国内科技论文年增长率在 15%左右,特别是 2002~2005 年间的论文数量年均增量超过 3 万篇2005 年我国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总数达到 15 万篇,占世界总数的比重接近 7%。

论文被引用次数也有大幅度增加从 2000~2005 年,我国国际科学论文数从世界第 8 位提升到第 4 位,被引用次数从第 19 位上升到第 13 位在最活跃的生物、纳米等前沿学科领域,我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量迅速增长,其中 2005 年纳米领域是世界第 2 位,生物领域是世界第 6 位这些情况表明,中国受世界同行关注的基础研究成果正在快速增长2)发明专利数量明显提升2005 年我国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出现迅猛增长,三类专利的申请和授权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2005 年我国专利申请总量达 47.6 万件,较 2004 年增长 34.6%,两年内增长 16 万余件其中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3 种专利申请在连续 5 年平均年增长 20%以上的基础上继续高速增长,同比增长达到 18 年来最高水平从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在过去十年的变化看, “十五”期间的申请总量为 128.5 万件,比“九五”期间高出 147.6%;“十五”期间的授权总量为 68.4 万件,比“九五”期间高出一倍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原创性的技术突破迅速增加3)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加速形成大批科技人才迅速成长,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事业的中坚力量。

“十五”期间,45 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队伍总人数的近80%在 863 计划的课题负责人中,45 岁以下的中青年专家达到 55%以上在2005 年国家科技奖的获奖者中,45 岁以下的中青年科学家占到 60%一批高质量的海外专家为国服务,仅 2002 年和 2004 年,863 计划就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分别为 1126 人和 3155 人,聘用国外专家分别为 114 人和 476 人同期,科技攻关计划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分别为 1049 人和 1823 人,聘用国外专家分别为 88人和 212 人2.科技投入规模不断扩大(1)我国科技经费持续增长“十五”期间,我国的研究与发展(R&D)总经费年均增长速度高达 18.6 %,5 年累计 R&D 总经费是“九五”期间的 2.5 倍2005 年 R&D 总经费首次突破2000 亿元,达到 2450.0 亿元R&D 经费持续多年的高增长,使得我国 R&D 活动的国际地位逐年提高,科技投入总量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由 2000 年的世界第九位升至 2004 年的世界第六位R&D 总经费占世界主要国家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1.7%提高到 2004 年的 2.7%。

全国科技大会以来,全党全社会认真贯彻大会精神,形成倡导和推进自主创新的良好局面,全国科技投入有了进一步提高2006 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 2943 亿元,比2005 年增长 20.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41%中央财政 2006 年安排科技投入716 亿元,比 2005 年增加 19.2%;2007 年安排科学技术支出 881.21 亿元,比2006 年增长 20.1%2)科技人力资源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拥有一支世界规模最大的科技人力资源队伍2005 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3500 万人,位居世界第一位;全时 R&D 人员 136.5 万人年,位居世界第二位 “十五”期间我国 R&D 人员总量增加了 44.3 万人年,年均增长 8.2%,约为“九五”期间年均增长率的二倍;R&D科学家工程师总量年均增长 9.98%,高于 R&D 人员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得我国R&D 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2005 年达到 82.0 %,R&D 科学家工程师人数达到 111.9 万人年3.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1)一批关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被攻克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工程、超级计算机、移动通信系统、核心软件、集成电路装备、大型燃气轮机等领域相继取得重大突破。

以信息领域为例,4项高端技术的突破为彻底改变信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奠定了基础:曙光4000A 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在性能价格比和性能功耗比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 10 万亿次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国内首款 64 位高性能 CPU 通用芯片——龙芯 2 号研制成功,在此基础上开发的低成本计算机具有市场竞争优势;“银河麒麟”计算机操作系统实现了典型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具有高安全性、高可用性和强实时性,是我国目前通过认证的安全等级最高的操作系统,也标志着我国操作系统研发水平迈上新的台阶;0.1 微米等离子体刻蚀机和大倾角离子注入机成功研制并进入市场,光刻机也将在近期完成,使我国在集成电路重大设备制造技术领域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在生物技术领域,超级稻育种技术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先后育成超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 221 个; “十五”期间,863 计划共有 15 个品种获得一类新药证书,109 个新药品种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重组人 p53 腺病毒注射液是世界上第一个批准上市的基因类药物;II 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太罗改变了我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糖尿病药物的历史;我国自主研制成功世界领先的抗艾滋病新药西夫韦肽,疗效明显优于国际上最新抗艾滋病药恩夫韦肽(T20),是我国第一个在美国获得专利许可的生物技术类药物。

2)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从 1991 年以来,53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取得了长足发展到2005 年,这些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国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 9%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城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20%以上的有 31 个,其中达到 30%以上的有 18 个,达到 40%以上的有 7 个区内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总额达到 80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 2.79%,远高于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 0.76%的水平在区内企业 4 万多种产品中,企业自有技术的产品已超过 70%这些数据表明,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技术创新基地3)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经过多年来的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科技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在得到体现2000 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为 537 亿元,2005 年增长到 1673.8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 42%2000 年国内企业获得职务发明专利授权仅占国内职务发明授权总数的 28%,2005 年已提高到52%,远远超过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发明专利授权。

转制为企业的开发类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05 年中央级 240 家转制院所申报专利 2348 项,授权专利 1351 项,是 2001 年的两倍多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正处在重要的跃升期和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我国科技迎头赶上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制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矛盾,充分利用已经积累的科技基础和能力,有效把握全球新科技革命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大好机遇,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二、科技工作成效显著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科技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有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战略部署,团结科技界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国科技工作成绩十分显著1.组织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 《规划纲要》编制及配套政策制定工作2003 年,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国务院启动《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

这次规划工作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一次规划,在国务院领导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全国 2000 多名专家学者,开展了近两年的战略研究作为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挂靠单位,科技部不仅承担了极其繁重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而且从各个司局和事业单位抽调大量人员,全身心地参与战略研究的所有专题研究工作,抽调人员数量占科技部全体工作人员的 50%以上这次战略研究是中长期规划工作的一个亮点,摸清了我国科技的家底,形成了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2004 年,在国务院领导下正式成立了《规划纲要》起草组,科技部动员各方面力量,投入到规划纲要的前期准备、框架设计、任务凝炼与政策梳理、草案形成和征求意见、结构和内容的调整和修改等各项工作之中在此过程中,科技部很好地发挥了组织和参谋作用,准备了大量素材和参阅材料,科技部领导亲自带领起草组连续工作近一年时间,数易其稿,圆满完成了《规划纲要》起草任务 《规划纲要》已经由国务院正式发布实施 2005 年,中央要求科技部等部门开始研究制定《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在研究阶段,由规划办组织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分别牵头,成立了 12 个专题工作小组,共有 23 个部门的 200 多位管理人员和专家参与工作。

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形成了配套政策草案,报国务院审议后正式发布配套政策颁布后,为更好地发挥其效果,国务院要求科技部等部门牵头,制定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在细则制定过程中,科技部积极会同各有关部门,就政策落实有关情况和问题沟通协商;与地方联动,充分听取地方意见,了解和掌握地方需求,并使地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国家有关政策精神2.实施三大战略和 12 个重大科技专项“十五”初期,为了积极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效应对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严峻形势,科技部制定了“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组织实施了 12 个重大科技专项,对促进我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在人才战略方面科技部把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发现、培养和稳定青年人才作为重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提高科研经费中人员费用的比例,探索在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期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通过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学术带头人、建立开放竞争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业、提高人才薪酬等措施,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的竞争人才战略实施 5 年的时间里,承担 973、863 计划的青年科研人员和归国人员均提高到半数以上,归国留学人员以年均 13%速度持续增长,企业研发人员占全国研发人员总数的比例已超过 60%,一支以中青年科学家为中坚力量、老中青相结合的科技人才格局基本形成。

2)在专利战略方面科技部建立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管理中的导向作用,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