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著名抗日将领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768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军著名抗日将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川军著名抗日将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川军著名抗日将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川军著名抗日将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川军著名抗日将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军著名抗日将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军著名抗日将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四川抗战四川抗战 - 四川川军抗战将领四川川军抗战将领杨森杨森【 杨森】 (1884年2月20日1977年5月15日) ,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四川广安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和水晶猴子邓锡侯、巴壁虎刘湘、多宝道人刘文辉,王灵官王陵基并称川军五行、一生追求洋气和新潮,他还是民间秘密组织袍哥会的一名舵主。川军将领杨森 ,在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是抗战中第一支出川抗战的川军,从淞沪会战开始,无役不从,是三次长沙会战的骨干兵团,曾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珠影山战斗中全歼日军第九混成旅加藤大队。是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

2、亡85%以上。杨森曾经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 ”,这段话可谓代表了广大川军将士的心声。这位杨森虽然也是一名军阀,但很有民族气节,当年驻防川东门户万县,就曾率部与英国海军血战(事件缘起于英国兵舰在川江上肆意横行,撞毁我渔船、残杀我平民,详情请查阅万县“九五惨案”有关史料-与“五卅运动”同时期) ,杨森可谓川军中的代表人物。当时蒋介石需要兵源、另一说称其也有“借刀杀人”之意,遂同意调川军出川抗日。 刘湘刘湘【刘湘】 (18881938)中华

3、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汉族,四川大邑人,一级陆军上将。生于1888年7月1日。老家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祖父刘公敬,系前清武举。父亲刘文刚,字鉴堂,家有水田四十余亩,另还与两户亲戚合营水碾一座。母亲乐氏,生有三子,刘湘居长。妻子刘周书是大邑县苏场的一个农村女子,生了三子(其中两个夭折)一女。他是当时四川近代一世枭雄,在战事中勇猛,外号“巴壁虎”,又名“刘莽子”,他与蒋介石虚与委蛇,生前始终保持四川的半独立状态,军事才能与政治才能均甚老辣,但他极为迷信。当时刘湘正在患病,众多士绅、谋士、川中父老都苦劝他不要率军出征,但刘湘执意抱病亲率首批十万川军出川抗日,说是要以血战一赎川

4、军二十年内战的罪过、洗刷川军“打内战”的恶名。1937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川军各部组成第二路预备军,以刘湘为总司令、邓锡侯为副总司令,下辖两个纵队。从9月7日起,川军分别从川北和川东开赴抗日前线。同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任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负责督师抗战。蒋介石将川军编成第二十二、二十三两个集团军,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邓锡候,副司令孙震,辖四十一、四十五、四十七军(由李家钰新6师扩编而来) ,第二十三集团军由刘湘自任总司令,唐式遵副之,辖二十一、二十三军。蒋介石先将从川北出川的二十二集团军调往山西,划入阎锡山二战区。当由川江出川的二十三集团军到达汉口时,蒋介石又将其划归程潜

5、第一战区,拱卫南京外围。等到刘湘到达南京时,他第七战区防区何在,任务是什么都还道,手下的川军就全没了,刘湘完全失去了对川军的控制,不久就病死了。对于刘湘的死因,另一种在川内流传很广的说法是:刘湘在前线吐血不止,不得不回到武汉医治,但随即处于军统特务的监视和软禁之中。刘湘遂与手下设计诈死,图谋躺在棺材中以“灵柩回乡”的名目返回四川再作打算。不料被戴笠识破,戴笠遂将计就计派人将棺材钉死,把刘湘活活闷死在了棺材中。载灵柩的船到达重庆朝天门码头,欢迎会就开成了追悼会。也有说他是在武汉治病时被蒋介石的特务下毒谋害的,各种说法中, “阴谋论”占了上风。总之,刘湘一死,不仅川内军阀一时群龙无首,已经出川的川

6、军将士更是顿时成了没爹没妈的孤儿,境遇如草寇一般。九月从川中出来时,十万人都是单衣草鞋,一路向东、向冬,到寒冬之时却没有什么补给,也无人理睬。徒步行军千里,冻饿而死者不计其数。二十二集团军逆着国民党的溃军,义无反顾地来到第二战区的山西前线,却饱受阎锡山晋绥军的欺压和白眼,连口粮都要自行解决,于是只好四处骚扰,有扰民的、有砸开军械库“自己解决”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土皇帝阎锡山趁机向蒋介石告状,说川军是“土匪”,让蒋介石把川军赶回四川,蒋介石也想趁机撤并支解这些川军部队。幸亏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当时应堪称杂牌军收容处)收留,向蒋介石的军委会求情,暂缓撤并川军编制,还为川军补充给养,把他们

7、安置下来。 李家钰李家钰 【李家钰】 (18921944年5月21日)字其相,绰号李矮子,四川军阀中最小一个派系-军官系的首领,抗战爆发后率两个师出川,转战山西,河南。1944年在担任第36集团军司令的时候,在豫中会战失败后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队的袭击,壮烈殉国,这是八年抗战中继张自忠在第一线督战,死战不退战死后第二个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追赠上将。川军李家钰部第四十七军,长期在晋东南作战,后编为三十六集团军,驻守河南,在豫鄂湘桂战役中,由于国民党上层指挥不力,豫西各部在混乱中转移,三十六集团军因是杂牌,奉命担任掩护。1944年5月,在河南陕县秦家坡,在转移途中的司令部直属队不幸与日军穿插分

8、队遭遇,总司令李家钰当场中弹身亡,成为抗战中殉国的川军最高级别将领。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举行国葬。1984年5月,民政部追认为“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 王铭章王铭章王铭章(18931938) ,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今成 都市新都区) ,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刚毅、 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在中国抗日战争徐州会 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 将领之一。中文名:中文名:王铭章别名:别名:字之钟国籍:国籍:中国民族:民族:汉出生地:出生

9、地:四川新都出生日期:出生日期:1893年7月4日逝世日期:逝世日期:1938年3月14日职业:职业:军事 国民党将领毕业院校:毕业院校: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主要成就:主要成就:陆军二级上将誓死血战日寇人人物物生生平平王铭章(18931938) 生于1893年7月4日(清光绪十九年五月二十一)。四川新都人,字之钟。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 1914年军校毕业后派任四川陆军第 2师(师长刘存厚)第4旅(旅长刘成勋)第7团(团长汪可权)少尉排长。 1917年7月升任第2师直属混成旅(旅长汪可权)第 2团(团长陈国栋)中尉连长。 1918年1月所部改称第 23混成旅(旅长汪可权)第

10、 2团(团长陈国栋),升任上尉连长。 5月第2团扩编为第 4师(师长刘成勋)第 7旅(旅长陈国栋),升任第13团(团长段荣宗)第 1营少校营长。 1920年8月所部改称四川陆军第 3军(军长刘成勋)独立旅(旅长陈国栋)第 1团(团长段荣宗),升任第1营少校营长。9月所部扩编为第 7师(师长陈国栋)第 13旅(旅长段荣宗)第 25团,升任中校团长。1924年4月第13旅扩编为第 13师(师长段荣宗)第 25旅(辖两团) ,升任上校旅长。同月 16日加陆军少将衔。 1925年4月代理第13师师长。9月实任第13师(辖两旅)少将师长。 1927年4月第13师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29军(军长田颂尧)第

11、1路(司令孙震)第 3混成旅(辖两团),降任少将旅长。 1928年10月混3旅扩编为第 29军第2路(辖两旅) ,升任中将司令。 1931年9月所部改编为第29军第4师(辖三旅) ,改任中将师长。 1935年10月所部改编为第 122师(辖三旅) ,仍任中将师长。 1936年2月26日叙任陆军少将。 10月28日晋任陆军中将。11月12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 1938年3月17日在山东滕县与日军作战时阵亡。4月6日追赠陆军二级上将。 早早年年经经历历王铭章一八九三年七月四日生。父王文焕,经营小商业为生,家境清贫。双亲早年 相继病逝,遗王铭章兄妹三人,生活窘迫。 王铭章由叔祖父王心田资助,就学于新

12、都县高等小学,一九 O 九年毕业后,考入 四川陆军小学堂 第五期。辛亥秋, 四川保路运动兴起,王铭章激于义愤,参加了保路同志军的反清作战。 一九一二年,王与陆小第四、五两期同学百余人反对四川 政府改组陆军小学堂,愤然离故赴南京。二次革命时,王铭章与同学参加了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英士指挥的进攻江南制 造局的战斗。后返川,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 一九一四年毕业,分发川军第二师刘存厚部任排长。 一九一六年, 护国战争起。川军第二师响应护国,参加讨袁,与袁世凯派来的军队交战 于川南泸(州)纳(溪)一带。作战中,王铭章负伤,因功升任连长。不久,他参与刘部与滇军 罗佩金部在成都的巷战,追击滇军至仁

13、寿土地坎,又负重伤。此后转战资、内、沪、渝等地、积功升任营长。一九二年川军整编,王铭章任第七师十三旅二十五团团长。一九二四年升任川军第三师二十五旅旅长。一九二五年第三师驻防 德阳,升任师长,隶属于 川西北屯殖军田颂尧部脚。一九二六年,川西北屯殖军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 军长田颂尧、副军长 孙震,王铭章任第四师师长。一九三三年, 四川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 “三路围攻”,王铭章任左纵队总指挥,担任主攻,为红四方面军击败。此后,曾数次与红军交战。一九三五年,二十九军改编为四十一军,孙震任军长, 王鹏任一二二师师长,授 陆军少将,辖三六四、三六六两个旅共四个团。次年,晋升 中将。 出出川川

14、抗抗日日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浪潮,川军爱国将领纷纷请缨抗战。当时任一二二师师长的王铭章 将军亦请求率部开赴前线作战,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二日,他在德阳驻地慷慨誓师,表示要用热血报国的具体行动,来赎回他二十年来参与内战危害人民的罪愆。当时,川军各部编为第二路预备军出川作战,刘湘任总司令, 邓锡侯任副总司令,下辖两个纵队。王铭章所在之第四十一军与四十五军、四十七军编为第一纵队(后改称二十二集团军) 。经川陕公路开赴抗日前线。 部队到达宝鸡后,因晋北忻口与晋东娘子关受日军猛攻,战况紧急,西安行营奉转 蒋介石命令,要二十二集团军立即由宝鸡乘火车直开 潼关渡河,归第二战区战斗序列,驰援晋东。王铭章将军之

15、一二二师为前卫部队,十月十四日到 风陵渡,渡过黄河进入 山西。十五日,王铭章在 赵村车站号召三六四旅全体官兵要 “受命不辱,临危不苟,负伤不退,被俘不屈。 ”十九日,三六四旅到达太原后,接到负责指挥 正太线作战的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肱的命令,东行至岩全镇。二十四日又接到黄绍肱命令 “即刻出发迎击西进之敌 ”。由于情况不明,二十五日拂晓,三六四旅在东回村与日军遭遇,三六四旅尚未部署完毕即遭日军炮火袭击,敌机轰炸扫射,各部伤亡很大,但该旅官兵士气高昂,以简陋装备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激战一日,伤亡近二千人,当日夜晚撤退。由于黄绍肱直接指挥师、旅、团,部队建制被分割,以至于被敌各个击破。当

16、王铭章到达前线时,一二二师已处于混乱状态。经过两个星期的作战,四十一军伤亡近半,为利于今后作战,军长孙震整编部队,每旅两个团并为一个团,一二二师二个旅四个团缩编为二个团(旅番号继续保留) ,整编后,即开到平遥、 张兰一带继续与敌作战。 浴浴血血台台儿儿庄庄一九三七年底,日军占领南京以后,为了沟通南北战场,遂沿津浦路南北对攻,企图攻取徐州, 徐州会战开始。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下,津浦路南段的日军进攻势头被阻,两军形成隔 淮河对峙的局面。津浦路北段因 韩复榘在日军进攻面前不战而退,济南、泰安、曲阜等地弃守;形势万分危急。第二十二集团军奉令急赴鲁南,增援北线作战。 一九三八年一月上旬,二十二集团军抵达临城(今薛城) ,以四十五军为第一线部队,四十一军为第二线部队,均部署于滕县以北。一二二师为集团军预备队,准备扼守 滕县。三月上旬,日军在 邹县、兖州大量增兵,并以小部队及飞机向四十五军阵地反复进行侦察,准备发动大规模攻势。十日,孙震为加强守备, 重新调整部署,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