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区企业“用工难”问题调研报告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766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于我区企业“用工难”问题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于我区企业“用工难”问题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于我区企业“用工难”问题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于我区企业“用工难”问题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于我区企业“用工难”问题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于我区企业“用工难”问题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我区企业“用工难”问题调研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对对于我区企于我区企业业“用工用工难难”问题调问题调研研报报告告就业乃民生之本,职工为企业发展之基。而自 2011 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复苏,企业工人需求量急剧增加,全国很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招工难的问题。不仅长三角、珠三角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用工荒现象,就连河南、山东等地也相继出现。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席卷全国的用工荒主要出现在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领域,以加工制造和建筑业等产业的体力劳动力供不应求为主要特征。与此同时,我区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那么从劳动力过剩到劳动力稀缺的转变原因是什么?愈演愈烈的“招工难”问题如何尽快解决?一、上街区一、上街区 “招工招工难难”现现

2、状状 一直以来,我区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如设备制造业、吕制品加工业等。这类企业对劳动力的依赖非常强,据中小企业科统计,全区有 80%的企业表示出现招工难,更有一些企业 “用工招不进、留不住”的现象再次显现,熟练工人不断流失,已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二、二、 “招工招工难难”现现象成因分析象成因分析1.从企业角度看2(1)工时长、活计脏、劳动强度大我区以机械制造业为主,这些行业以“苦”、 “脏”、 “累”工种居多,对工人的体力、耐力要求都非常高。而且大多企业都存在加班现象,正常工作时长都在每天 10 小时以上,当定单紧急时,工人还要熬夜加班;节假日一般也都不按国家规定执行。同时,部分企

3、业工作环境恶劣,劳动保护条件差,有的甚至危及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些都使劳动者望而却步。 (2)企业管理能力较差由于企业的管理能力良莠不齐,不少企业管理人没有认识到“人”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不把员工的利益放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也从不重视企业要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劳动者的人格得不到尊重。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人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全面的保障。再加上相关政策及制度的缺失,企业抱着“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用人理念,片面强调“劳动力价格成本优势”,未能很好地履行起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劳动者的工资、社会保障、户籍管理、住房等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职业发展空间极为有限,这都使员工难以对企业产

4、生归属感,客观上造成“用工荒”现象越来越严重。(3)企业提供的发展空间有限3我区的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型民营业企业,这类企业的多为“父子式”、 “夫妻式”的家族管理方式。一般来说,农民工在企业内技术培养无路,职务晋升无门。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新生代的农民工很多都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升职加薪”。显然,发展范围有限的上街企业对其吸引力明显不如外地一些管理方式更为科学的企业。2.从工人角度看(1)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由于产业升级,企业的规模、技术得以不断的提升,对农民工的技能要求也普遍提高,现有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及素质已难以满足用工要求。而招聘机构的调查中显示,制造业企业招聘信息中 20%

5、以上的企业要求应聘者有技工证,应聘人员中只有不到 5%的农民工有技工证。技术工人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在 1980 之后出生的户口在农村的但在城市工作的人。 “80 后”和“90 后”是当今招工的主要对象。他们的文化层次较他们的上一代都有很大提升,超过40%学历在高中及高中以上。但由于我区农村城市化程度较高,他们对农业、农村、土地都不熟悉,大多数又为独生子女,不能吃苦耐劳。轻松、体面、报酬高的工作成为他们选择工作时的首选。4三、三、苏苏北地区北地区“招工招工难难”问题问题解决解决对对策策1.政府方面首先,区政府应该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地方经济发

6、展与劳动力供求规划。从目前来说,我区进入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所以招商引资过程中应该仍以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重,逐步建立新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朝阳产业。以点带面,不断提升我区的产业结构。避免不考虑当地劳动力供求的实际,盲目求大求快的功利性做法。其次,政府要为农民工提供基础知识的培训机会。各地就业服务机构多管齐下,统筹运作,建立适合各类求职者的培训体系,做好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职业培训以“质量”为主导。随着劳动力市场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培训尤其应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以经济发展需要和农民的需求为向导,实行订单、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这有利于提高低学历劳

7、动者的知识水平、锻炼毕业生的技术技能,从而推动企业科学生产改造,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发展。最后,我区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用工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信息互递。应通过网络等方式成立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努力发挥这些平台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职业交流、职业培训等方面传递信息的作用,做到扩大5宣传,动员在先,特别是要让就业困难人员及下岗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农村劳动力等充分了解企业用工信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不定期为他们举办一些针对性的专场招聘会,从而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二)企业方面1、提高工人工资,提升福利待遇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决定劳动力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8、价格。我区企业首要确立职工就是企业财富的理念,真正把人力资源开发、提高职工工资待遇作为企业的一项硬投入。应该主动降低对由廉价劳力形成低本高利的预期和依赖。适应劳动力供求的市场变化,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缩小与东南等地区的差距。使员工感到劳有所值,从而保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性。2、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无论是从产业升级,还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企业都需要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生产工效。注重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企业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积极采用自动、流水作业,把劳动力投放到合理的不可替代的岗位上去,发挥更大的作用。3、倡导企业丰富人文内涵,

9、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经营者应重视研究职工需要,在员工情感、个性、物质、精神等多种层面上尽量满足职工需求。组织员工学文6化学技术,开展岗位技术技能比武,大力表彰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大力提拔任用有才华有能力的打工者到企业重要技术岗位和高管层面。坚持以人为本,以温情式的管理,唤起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管理实现从“任人唯亲”向“任人唯贤”的理念转变,真正保证由家族式管理向职业化管理的过渡,完成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三)职工方面职工应竖立不断接受再教育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类职业培训,提升自身的工作素质,满足企业对职工基本职业技能的需求。新生代农民工要改变就业观念,在家门口工作,同样能够大有作为。新生代农民工既然已经步入社会,就应该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提高承压能力,树立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