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复习—王莹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637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微观复习—王莹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宏微观复习—王莹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宏微观复习—王莹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宏微观复习—王莹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宏微观复习—王莹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微观复习—王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微观复习—王莹(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即“经济人”假设。2、完全信息的假设 3、产权明确 需求规律: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供给规律:供给量和商品价格之间具有同方向变动关系。 均衡状态:均衡状态:一个经济变量是一种经济力量的数量表现,在经济学中,当一个经济量在其它 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达到一种相对静止状态时,称该经济量处于均衡状态。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是该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供求力量达到一 种平衡时,价格或价格机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时所决定的市场价格。 均衡的稳定性均衡的稳定性 1、静态稳定性: 均衡价格稳

2、定的条件:价格和超额需求呈反方向变动。反之,如果价格上升则使超额需求 减少,并且均衡是存在的,那么这一均衡一定是稳定的。 均衡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瓦尔拉斯稳定性条件)结论:(1)如果供求曲线具有通常的形状,x(p)0, 从而 E(P)|y(p) |。 (相对于价格轴,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更陡) 。否则均 衡就是不稳定的。 (3)随着价格的提高,如果供给曲线是从下方穿过需求曲线,那么均衡是稳定的,否则是不 稳定的。2、动态稳定性 动态稳定性分析:通过分析价格随着时间变劲的路径,得出这些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的条 件。 具体分析:假定对应时间 t ,市场价格 p(t) ,若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 p(

3、t)逐渐趋向于均 衡价格,那么,这一均衡是稳定的;否则,均衡就是不稳定的。均衡价格均衡价格 pe 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假定生产者按瓦尔拉斯方式调整,即当超额需求大于 0 时价格上升,超额需求小于 0 时价格下降。0)()()(pypxdppdEeptp t )(lim2用公式表示为:dp/dt =E(P),式中, 为大于零的常数;E(p)为超额需求函数。 在均衡价格 pe 附近对超额需求函数 E(P)进行线性逼近得到 E(p) = E(pe) +E(p- pe) 由于 E(pe) = 0 ,则 dp/dt= E(p) = E(p- pe) 由上式可得出函数:p(t) = p

4、e + (p0 pe)eaEt 式中,p0 为时间 t=0 时的价格。 因此,Lim p(t) = 0 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E(p)0 ,所以均衡价格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E(p)y1,而 x2y2,那么一定有 x y。 (若一定有 x y 成立,则偏好具有强单调性。 ) 公理 5 偏好具有(严格)凸性。即对 X 中的任何商品组合 x、y 和 z,如果 x 和 y 都不比 z 差,那么,x 和 y 之间的任意重新组合一定不比 z 差。用符号表示,如果 x z,y z 成立, 那么对任意 01,如果 f(tL,tk)tf(L,K),则生产是规模收益递增的。 如果 f(tL,tk)1,那么生产是

5、规模收益递增的;n=1,生产是规模收益不变; n0,即成本与行业中的厂商数目(行业供给量)呈同方向变动,则行业中存在外在不 经济。 如果c/y=0,即成本与厂商数目没有关系,则行业是成本不变行业。 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 垄断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行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因而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厂商所选择的产量影响到市场价格,因而利润最大化的垄断厂商不仅要选择产量,还要决 定价格。垄断厂商不可能任意选择价格和产量,它必须面对市场需求(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假定厂商面对的反需求函数为 p = p(x) ,厂商的产量为 y,则垄断厂商的总收益为:TR=p(y)y AR

6、= TR/y = p(y)y /y = pMR= dTR/dy = p(y)+ p(y)y MR 2p(y)+p(y)y-c(y) 0 2121 21/ pp ycycRPT,7由于厂商的边际收益为 MR= p(y)+p(y)yp,而厂商的边际成本为 MC= c(y),则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即为:MR=MCp,利润最大化的二阶条件满足,即 MR MC根据这一条件,垄断厂商决定其产品价格和产品量。第七章第七章 引致需求:引致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的引发的,因而厂商对 生产要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 引致需求是厂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八章第八章

7、 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 福利经济学采用帕累托最优标准来衡量资源的最优配置。 帕累托最优标准是指没有人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得到改善的 状态,此时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改进余地: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 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人的境况至少没有因此而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增进了社会福利,或 称在帕累托意义下的福利增进。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不存在任何对资源配置的改变使得福利得到增进,则 即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总之,当经济系统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此时的经济运行是有效率的;反之, 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

8、态经济运行结果就是缺乏效率的。 交易的一般均衡含义和条件:交易的一般均衡含义和条件: 交易的一般均衡:指当社会生产状况既定、收入分配状况既定条件下,通过要素所有者之 间的交易使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况。 要达到交易的一般均衡,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 x、y 的边际替代率(MRSXY) 对每一个参加交易的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即 MRSAXY= MRSBXY 举例:举例:假定 A、B 两人,进行 X 与 Y 两种商品的交易,社会所生产的 X 和 Y 两商品总产 量分别为 X0 和 Y0,A、B 两人都追求效用最大化。用艾奇沃斯盒分析,A、B 两人如何购 买 X、Y 两种商品,使他们都达

9、到效用最大化。8从 D 点出发,交易结果一旦达到 E2 点或 E3 点,继续进行交易而获利的机会不再在在。如 果再继续交易下去只会在使一方受益的同时使另一方受损,或者使双方都受损。 像在 E2 点或 E3 点,使一个人境况更好的唯一办法就是使另一个人境况更坏,这被称作为 消费效率。如果没有达到消费效率,在一定意义上是“浪费的” ,在不损坏其他人的情况 下使一个人的境状更好是可能的。E2 、E3 点就是达到了消费效率的点。 E2 点或 E3 点都是 A、B 两人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表示在达到交易的一般均衡的情况 下 A、B 两人的边际替代率是相等的。MRSXYA= MRSXYB 证明:E2 点

10、或 E3 点是 A、B 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交易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是 MRSXYA= MRSXYBUB(XB、YB)=U0XA+XB=WXYA+YB=WY目标函数 UA(XA,YA) - Max 根据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可得到拉格朗日函数:L= UA(XA,YB) - UB(XB、YB) - U0- 1(XA+XB - WX ) - 2(YA+YB - WY) 分别对变量 XA、XB、YA、YB 求一阶偏导数,并令偏导数值等于 0,可得到以下四个 一阶条件:用(1)式比(2)式,用(3)式比(4)式,得到由此可得到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 MRSAXY=MRSBXY (证明结束,以下是辅助

11、理解)(证明结束,以下是辅助理解) 连接所有要素禀赋状态下的所有可能的交易均衡点,得到一条曲线 C-C,称为契约曲线。21 / AAAAXYA YUXUMRS21 / BBBBXYB YUXUMRS9契约曲线上任一点,A、B 二人的边际替代率都是相等的。只要交易双方通过交易达到契 约曲线上,便达到交易的一般均衡。由于契约曲线上所有点都是 A、B 两人边际替代率相 等的,因此,均衡点不是惟一的。交易双方一旦达到契约曲线上的某一点后,就达到了消 费效率。 交易最终所达到的均衡状态称为交易的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最优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使得某些人状况变好的变化都会使得 另一

12、些人的状况变坏。换言之,当且仅当不存在任何能够使得某些人状况变好的同时而不 使另一些人的状况变坏的变化时便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契约曲线上的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点。 保证交易达到契约曲线上(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完全竞争市场。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MRSXY=PX/PY,所有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所支付的是同样的价格,因此有MRSXYA=MRSBXY=PX/PY 另外生产的一般均衡、生产和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也很重要,特别是图形,需要自己记忆!另外生产的一般均衡、生产和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也很重要,特别是图形,需要自己记忆!再此给出图形,证明过程类似。再此给出图形,证明过程类似。 生产的一般均衡分析生产的一

13、般均衡分析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第十章第十章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作用的情况,使得资源配置未能 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在这种场合不能提供符合社会效率条件的商品或劳务。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非对称信息、外部性、公共物品及垄断。 败德行为也称道德公害败德行为也称道德公害。是指在协议达成后,协议的一方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损害对10方的利益。 败德行为产生的原因是非对称信息。败德行为产生的原因是非对称信息。因为在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达成协议的另一方无法 准确地核实对方是否按照协议办事。 败德行为的危害:妨碍市场有效地配置

14、资源,破坏市场的运作,严重的情况下会使得某些 服务的私人市场难以建立。例如:财产保险,公费医疗,贷款担保等 解决办法:加强制度设计(规制)解决办法:加强制度设计(规制) 。 委托人委托人-代理人问题代理人问题 产生委托-代理人问题的条件:委托人利益的实现取决于代理的工作。委托人的目标不同于代理人的目标。有关代理人工作状况的信息是非对称的。 在企业内部,企业所有者是委托人,企业的雇员包括经理与工人都是代理人。利润最大化 是资本所有者或者说是企业财产所有者的目标。这一目标需要通过经理了工人等代理人的 行为来实现。但代理人有自身的目标。 企业出现委托人与代理人问题,其结果不仅是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受损,

15、也使社会资源配置 的效率受损。 解决委托人解决委托人-代理人问题的办法:企业制度设计,实施有效措施。代理人问题的办法:企业制度设计,实施有效措施。 (1)企业所有普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人-代理人问题的解决:一是根据企业盈利情况给经理发 奖金;二是让经理参与利润分配。 (2)企业所有者与工人之间的委托人-代理人问题的解决:实行效率工资。 外部性外部性(外部影响外部影响)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应,但这种效应 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反映出来。或者是指个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 的影响而又未将这种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 外部性分为:有利的外部性与有害的外部性。有利的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 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又无须花费代价。有害的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 他人或社会受损,而自身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有利的外部性的结果称为外部经济,有害的外部性的结果称为外部不经济。 纠正由于外部性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西方经济学理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使用税收和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 于该企业给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对 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国家则可以采取津贴的办法,使得企业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 益相等。无论是何种情况,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