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593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63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灿烂的宋元文化(一)(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沈括和 梦溪笔谈 、郭守敬和授时历 。探究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传播,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形 象思维能力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 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索的能力。 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有关插图、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四大发明的介绍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 感。 学习古

2、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活字印发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课前准备 师生收集、查阅、整理、宋元时期科技信息。 制作 POWEPOINT 课件。 准备印章一枚。 教学过程 导入:中华文明悠久绵长,提问: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是什么?(学生答略)四大发明是 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讲授新课: 一、 活字印刷的发明和传播 师:四大文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 问题解决了, 大家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本是怎么印刷的吗?(学生思考) 生:(扫描、静电复

3、印、胶印、油印) 师:这是现代印刷手段,那么一千多年前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传播文化呢?(学生思考) 生:手抄。 师:对,那么手抄有什么缺点呢?(学生思考并作答) 归纳:费时、效率低、易抄错漏抄。随着文化不断发展,抄书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 要,这为印刷发明提供了客观要求。 师:请同学们拿出印章,沾上墨,在纸上印出汉字。 师:印章和石刻长期使用又给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启示。雕版印刷应运而生。提问:我国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学生思考) 生:唐朝金刚经 。 师:雕版印刷比手抄方便许多,一次可印几百上千本。(请同学们动手制作,在橡皮泥上刻 几个字)刻完后,请大家谈谈感受,提问:大家知道它有什么

4、缺点吗?(学生思考并作答) 生:费时费工,发现错别字需整版重新雕刻。 师:对,如宋太祖时刻印大藏经 ,花了12年,雕版达13万块,因此,印刷术的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北宋时平民毕升在世界上首先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出示 毕升画像)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体会发明创造性的艰辛。 然后提问:活字印刷有哪几道工序?和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创新”表现在哪里? 生:刻字排版印刷拆版。 “创新”表现在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式为 活版。 师:活字印刷是印刷品史上的一次革命,它提高了印刷效率, ,但由于泥活字易损坏,难着 墨,未能大力 推广。直到元朝时王桢发

5、明了木活字才大力推广。 师:结合地图讲述活字印刷传播情况,十四世纪传入朝鲜、日本。十五世纪传入欧洲,这 里突出1456年用活字印成第一部活字印本圣经比中国晚了四百年,关于意义可联系世 界史进行讲述。然后师生一起总结活字印刷发展经历:手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木活 字铜、铅、锡活字。 二、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 师:说到指南针,先讲一个小小的故事。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修阿房宫时,宫中有一座门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 盔甲,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门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 就掌握了磁学知识。人们除了知道磁石吸铁,还知道磁石能够指示方向。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制成了指示 方向的仪器,

6、叫做“司南”。然后教师可提出如下思考题:司南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样原理制成 的?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为什么会在北宋很 快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航海事业有何作用?(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共同完成 上述问题。第一个问题由学生答,第二问在学生答后教师进行归纳。 )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航海业迫切需要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于是指南针应用于 海上。北宋时还只是“阴晦则观指南针”。到了南宋,则是“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 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可见,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 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 指南针被人们赞誉为“水上

7、之友”,它在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进 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古代中国不但有纷呈异彩的冷兵器,而且也最先跨入火器国家行列。 三、 火药的应用和传播 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它有哪些作用? 生:道士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的,它用来制造鞭炮、弹药、开山、采矿。 师:中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指导学生看 图突火枪(说明它的原理) ,指出突火枪是古代的一种用火药发射弹药的竹管射击器,是世 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是火枪、火炮的鼻祖。 活动与探究:金元时期火箭发射与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学生答后教师归纳,略) 师:火药是怎样向世界传播

8、的? 生:1314世纪随成吉思汗西征传入阿拉伯国家,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师:思考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贡献? (建议:和学生共同探讨四大文明对人类贡献后,打出英国科学家培根的精辟论述,以激 起民族自豪感,再联系当前实际,阐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师: 大家知道活字印刷是怎能样流传下来的吗?(如学生不知,教师告诉学生:活字被 沈括的侄子辈所得,引起沈括的注意并记录下来。 )四 、沈括和郭守敬 师:指导学生看书,同时注意归纳他们的主要成就。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补充)思考 :宋元时期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有哪些?第一,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继续发展;第二,宋元时期

9、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小结: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已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 文明史上的又一高峰。四大发明是中国的先民以罕见的聪明才智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千 古的足迹,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2009年8月8日星期六 8:35PM新竹论坛 新竹视聊 实用网址大全 网站首页新竹主站清澈小溪小溪清澈清溪小溪朗诵天地温馨祝福历史教案软件学习健康保健名画赏析名歌欣赏幽默人生网页制作实用查寻股市证券静心天地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历史教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双击自动滚屏九年九年级级上册上册历历史教案史教案发表日期:2009年2月4日 已经有1

10、561位读者读过此文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重点和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本课的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相关多媒体、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可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

11、”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从而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人类的出现:(1)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个概念。“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则是指已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2)关于人类进化史,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旨在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教师要善于设问置疑,引导学生从教科

12、书和已掌握的知识中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组织系列式的议论和讨论,并与教师的陈述和总结相结合。2、教师简要介绍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背景,参加会议代表的广泛性,便于学生理解会议的重要作用,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含义打下基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资料片段或录音片段,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3)关于人种的起源问题,教师可结合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分子宣扬的“种族优劣论”和所谓的“白种人是最优秀的种族”等相关言论,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人种起源的原因,驳斥“种族优劣论”的邪说。考古发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经遍布亚、非、欧、美各洲大

13、陆,由于混血和地球各区域地理条件差别造成的巨大影响,人类经遗传而造成的肤色、毛发、鼻唇等也极不相同,终于形成黄、白、黑三大人种。但这是外貌特征的差异,各人种在体质和智力上并无优劣之分。人种的划分是人类起源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步形成的。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宣扬的“种族优劣论”是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3.“氏族社会”是本课的重点。(1)提问:“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居生活?”引导学生看书作答,使学生对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有初步的了解,也为下面讨论“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等有关问题做准备。(2)讲述氏族社会的产生时,应积极引导学生从

14、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婚姻关系的变化(即从血族群婚到族外群婚制的转变)角度去分析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通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 (3)利用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问题一: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问题二: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打出讨论题后,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寻找答案。阅读理解教科书相关内容及材料;在讨论氏族社会产生的作用时,教师可作适当的提示和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上述问题时,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再选派代表进行概括和总结,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可提示

15、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二是看问题要全面。4.“原始社会的解体”是阅读教材,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时要注意通过系列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探究能力。例如:(1)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2)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有哪些不同特征?(3)为什么说残暴的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三、最后教师可用本课标题“人类的形成”作全课总结。投影图示:四、课堂练习:(使用投影)五、推荐作业:制作与本课有关的自由阅读卡。附:板书设计一、人类的出现二、氏族社会: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三国家的产生:教后记: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以正文为纲,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

16、和探究问题的能力。2.指导学生阅读简短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本课的难点是:一是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二是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二、导入新课:1.教师可利用课文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让学生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