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核算的方法及帐务处理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564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企业核算的方法及帐务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业企业核算的方法及帐务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业企业核算的方法及帐务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业企业核算的方法及帐务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业企业核算的方法及帐务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企业核算的方法及帐务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企业核算的方法及帐务处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会计工业会计,成本核算主要核算的总结成本核算主要核算的总结因产品生产类型的不同特点和企业不同的管理要求,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即 产品的品种、批别、生产步骤。而成本对象的不同,形成了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 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此外,如果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为了简化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可 将产品的品种规格归并分类,按类别开设成本计算单归集费用,然后再按品种规格或生产 批别、生产步骤分配费用、计算成本。这种用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的方法,成为分类法。 分类法不是单独应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需与某一种或某两种基本方法结合应用,以便简化 基本方法的核算工作,所以属于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以下面表格

2、简单列示不同成本核算 方法使用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及使用的类型。流程 1.设立材料明细帐,按主材,辅材分类 2.确定工时单耗(可以是计划工时,也可是实际工时) 3.按生产计划(或作业单)投料 4.汇总直接费用,(动力费,制造费,直接人工费),并按工时分摊费用. 4.按完工产品品种数量结转完工成本(在产品材料核算可以分步投料或全额投料或约当比例, 生产周期短的在产品可以不分摊费用,待完工时时在分摊费用) 5.期初在产+本期投产-本期完工=本期在产(生产成本借方余额) 成本核算方法 品种法 大量大批生产 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工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发电、采煤 产品制造

3、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成本 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 位成本等资料。 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 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 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 成本。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 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

4、额相等。核对材料 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 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 应付福利费 贷:本年利润(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第二、混淆不同产品成本。通过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产品的成本,相应降低本期畅销产品 成本,以调节跨年度的利润。审查注意那些不能确指产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 配时应科学地选择分配标志、计算方法及会计记录。 正确方法:在消耗定额比例法下,通常采用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计算处理: 分配率= 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

5、定额成本)之 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方法。如:产品产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选主要材料品种,统计直接材料的发出数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 本相乘,计算金额数,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看其是否相等。审 查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企业是否采取提高成材料单位成本,多计产品成本。 第二、审查领料单授批准及领料人是否签字,防止虚假领料多计成本。 第三,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调节成本或利润。如果企业年度 内改变计价方法,应按原计价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结转成本,其差额调整材料成本或当期利 润。 审查

6、方法参见“材料成本的审查要点”。 采用定额成本法 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若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明细账 中各该项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直接材料总消耗量和总成本,与有关成本计算单 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对,看其是否相等。并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防止虚假业务产量增加材料耗用; 第二、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改变方法而影响成本。 采用标准成本法 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发出材料 汇总表。 根据产量、标准用量及标准单价计算出标准成本,与成本计算单价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 是否

7、相符,有无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 除此之外,还应审查废料及多料的返库是否及时,是否办理“假退库”手续。通过查看“生产 成本”账红字冲减成本金额,判断其正确性。 直接人工成本 对于采用计时工资制的,抽取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人员工资分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汇总 等,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从成本计算单中选择核对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相应的实际工资费用是否 相符,查明 有无将非生产人员工资计入成本。 选 取某月资料核对实际工时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相应的实际工时是否相符,查 明有无虚报工时、多列工资扩大成本,减少利润。 抽取并核对生产部门若干期间的工时台

8、账与实际工时统计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时记录 ,确保工资核算真实性。 当没有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时,根据人员工资分类表,计算复核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 直接人工工资费用是否合理正确,有无出现与生产量偏离太大的数据,如有,应进一步查 明原因。 对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抽取产量统计报告、个人(小组)产量记录和经批准的单位工资 标准或计件工资制度,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核对按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资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 。 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组)产量记录,审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统计报表中。 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报表、工时统计报表和经批准的工时 、标准工时工资

9、率、直接人工的工资汇总表等资料,运用核对法进行审查。 根据产量和单位标准工时计算标准工时总量,再乘以标准工时工资率,以审查其是否与 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的年度内有无重大 变更。 制造费用成本 抽取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明细账、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 计资料及其相关原始记录。 审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归集的制造费用内容是否正常,开支的标准、发生的费 用是否是应归属于本期的生产费,不符合规定的应剔除计税处理。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 固定资产折旧为其中的主要内容,其审查方法在第五节中讲解。 在制造费用

10、分配汇总表中选择一个产品,核对其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相应的成本计算单的 制造费用是否相符。 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选择的标准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分配的方法有无变更,防止采 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多分配应税产品成本,相应少分配免税产品成本。审查发现此类问题应 重新正确计算,作出会计调整。 二审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内容是为企业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在建工程及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 和劳务的车间所发生的费用。从服务的对象上看,部门多、非生产性占有一定的比例,正 确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关系到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抽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生产统计表等原始记录资料,从分配标准、费用分配方法、费 用分

11、配金额三个环节查证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是否真实、正确。 审查各车间的费用分配标准。审查有无将为基本建设、专项工程、福利部门提供的水、 汽、机械加工、修理修配等劳务费用计入辅助生产;审查是否按实际受益对象进行分配, 分配率是否正确,采用复算方法重新计算,对少分配或非生产性费用挤入生产成本的情况 ,调增计税利润。 审查分配方法。辅助生产分配方法较为复杂,审查进注意有无年度内任意改变分配方法 ,使各部门分配金额发生不正常波动的情况。如果存在这样情况,应按原方法进行计算, 其差额调增(调减)计税利润。 审查费用分配金额。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与辅助生产车间统计表对照,当费用分配表 中的分配金额大于生产统计表

12、中的费用额时,应进一步查明辅助生产费用归集有无虚假, 抑或统计有差错。如证实生产统计表正确的情况下,即为多转生产成本的费用,应调增利 润。 三审查费用确认的原则 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费用应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收到或支付,均作 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到或 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处理。由此可见权责发生制才能真正按会计期间来正确 反映各期的盈亏情况 。 主要审查发生的费用是否归属于本期产品负担,影响当期利润。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 的跨期费用,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科目进行

13、核算,审查该科目发生的费用是否应由本 期产品成本来负担。应从费用真实性、合法性、计入成本时间和方法加以审查,审查时应 注意两点: 待摊费用应严格划清资本性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审查预提费用计入当期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符合成本的列支范围、标准,计提 金额是否正确,支付对象是否合理。 “待摊费用”科目的审查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已经支付或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期按照费用支付或 发生的受益期限平均摊入生产成本,且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为了正确贯彻权责 发生制 会计核算原则,分行业的会计核算制度都相应地设置了“待摊费用”会计科目,便于 企业准确核算应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和费用摊销的

14、具体结果。 “待摊费用”科目会计核算方法 该科目主要核算企业已经发生或已经支付的应由本期及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且分摊期在一 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的固 定资金资产租金、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税额较大需分 摊的数额,以及预付报刊订阅费用等(若数额小,也可一次性列入支付期相关费用)。“待 摊费用”账户的借方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支付的费用,贷方反映已经摊入相应期间生产成本 、费用的金额,该科目的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一定期间内尚未摊销完毕的各项费用。为 了便于准确划分各项费用受益期限和摊销期限,“待摊费用”除设置总账外,还应按

15、各项费 用的发生时间和种类设置“待摊费用”明细分类账。 账务处理: 发生时:借:待摊费用XXX 贷:银行存款(现金、现金、低值易耗品.) 摊销时。 借: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等) 贷:待摊费用XXX “待摊费用”的审查重点及审查的思路 在日常税收审查工作中,由于“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分期摊入生产经营成本的实 际摊销金额,因此其金额摊销的正确与否,关键是确认受益期或使用期限与摊销期限是否 一致,因而产生纳税审查的重点;但切不可忽视对该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因为,通过 该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能够便于审查人员及时 、准确的掌握和了解需摊销费用的形成 或来源是否真实以及费用的

16、性质。因此在日常的税收审查中,对“待摊费用”科目的审查, 其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都应作为审查的重点,不能有所侧重,更不能有主次之分。 审查“待摊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 企业发生待摊费用时,在正常情况下,“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与“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 、“包装物”等账户贷方发生额对应。如果与“在建工程”、“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贷方发生对 应关系,则属于异常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 区别生产性费用和非生产性费用的界限 重点审查企业“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中是否有人为混淆成本界限的行为,是否存在将 固定资产的购建支出项目列入待摊费用,从而分期摊入生产经营成本。常采取的手段的: a.企业人为地将本期固定资产购建支出项目金额化整为零,分期、分批列入“待摊费用”账户 进行摊销; b.企业将本期固定资产购建支出金额的部分项目有意识地列入“待摊费用”账户实现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