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2秋《建筑制图》辅导资料六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498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工12秋《建筑制图》辅导资料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工12秋《建筑制图》辅导资料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工12秋《建筑制图》辅导资料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工12秋《建筑制图》辅导资料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工12秋《建筑制图》辅导资料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工12秋《建筑制图》辅导资料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工12秋《建筑制图》辅导资料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大连连理工大学网理工大学网络络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第 1 页 共 8 页建筑制建筑制图辅导资图辅导资料六料六主主 题题:轴测图部分知识内容的辅导资料学学习时间习时间:2012 年 11 月 5 日11 月 11 日内内 容容:本周我们来学习轴测图的相关内容,希望通过本周的学习,能够使同学们对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正轴测图和等轴测图的形成、作用及其画法进行加固理解和熟练掌握。一、学一、学习习要求要求1掌握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2了解正轴测图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作用。3了解正轴测图和斜轴测图的画法。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 (一)概述正投影图的优点是能够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形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且作图简便,所

2、以在工程实践中被广泛采用。但是,这种图缺乏立体感,要有一定的读图能力才能看懂。例如图所示的垫座,图 1 垫座投影图及轴测图大大连连理工大学网理工大学网络络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第 2 页 共 8 页如果单画出它的三面投影,则由于每个投影只反映出形体的长、宽、高三个长度中的两个。不易看出形体的形状。如果画出边座的轴测图,这虽然是一幅单面的平行投影图、但由于投射方向不平行于任何坐标轴和坐标平面,所以能在一个投影中同时反映出形体的长、宽、高和不平行于投射方向的平面,因而具有较好的立体感,较易看出垫座各部分的形状,并可沿图上的长、宽、高三个长度度量尺寸。轴测图有立体感是它的优点,但它也存在缺点。首先是对形体

3、表达不全而,如图中的垫座它后面的槽是否通到底的,或通到什么地方,没有表示清楚。其次,轴测图没有反映出形体各个侧面的实形如垫座上各矩形侧面在釉测图中变成了平行四边形。正是由于变形的关系,使得轴测图的作图较为困难,特别是外形成构造都较复杂的形体,作图更为麻烦。因此,在生产图纸中,轴测图一般只作为辅助图样,用以帮助阅读正投影图。但有些比较简单的形体,也可以用轴测图来代替部分正投影图。如下图所示雨水管出口的构造详图,图中只画出一个剖面图表示雨水管和水簸箕的相对位置,另加一个水簸箕的轴测图,以表示水簸箕的形状和大小,这样的轴测图包可以作为施工的依据。图 2 水簸箕构造详图大大连连理工大学网理工大学网络络

4、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第 3 页 共 8 页根据平行投影的原理,把形体连同确定其空间位置的三根坐标轴OX、OY、OZ 一起,沿不平行于任意坐标平面的方向 S,投射到新投影面 P 或 Q上,所得的投影称为轴测投影(轴测图)(图 a)。当投射方向 S 垂直于投影面(P)时,所得的投影称为正轴测投影(图 b)。当投射方向 S 倾斜于投影面(Q)时,所得的投影称为斜轴测投影(图 c)。图 3 轴测投影在轴测投影中,投影面 P 和 Q(上图)称为轴测投影面;三根坐标轴OX、OY、OZ 的轴测投影 OX、OY、OZ称为轴测轴;轴测轴之间的夹角:即XOZ、XOY、YOZ,称为轴间角。在画图时,规定把 OZ轴画成竖

5、直方向,如上图 b、c 所示。则 OX利 OY与水平线的夹角分别标记为 和 ,称为轴测角;轴测轴上某线段投影长度与它的实长之比,如设,则111O AO BO CpqrOAOBOC,p、q、r 称力轴向仲缩系数;方 S 称为轴测投射方向,S 的 H 投影 s 和 V 投影 s与OX 轴的夹角,分别标注为1和2(上图 a)。轴测投影既然是根据平行投影原理做出的,所以它必然具有如下特性:1.空间相互平行的直线,它们的轴测投影仍然相互平行。因此,形体上平行于三根坐标轴的线段,在轴测投影上,都分别平行于相应的轴测轴。大大连连理工大学网理工大学网络络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第 4 页 共 8 页2.空间相互平行两

6、线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它们平行投影的长度之比。因此,形体上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的轴测投影长度与线段实长之比,等于相应的轴向伸缩系数。只要给出各轴测轴的方向(轴间角大小或轴倾角 和 )以及各轴间伸缩系数(P,q,r)。便可根据形体的正投影图,做出它的轴测投影。在画轴测投影时,只能沿着平行于轴侧轴的方向和按相应轴向伸缩系数,画出形体长、宽、高三个方向的线段,所以这种投影称为轴测投影。(二)正(二)正轴测图轴测图当投射方间 S 与轴测投影面 P 相互垂直时,所得的投影称为正轴测投影。根据轴向伸缩系数 P、q、r 是否相等,正轴测投影可分为正等轴测投影、正二轴测投影和正三轴测投影。1.正等轴测投影正等轴测

7、投影的三个轴向伸缩系数相等,即,而,0.82pq30 (下图 a、b)。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轴测投影,其两个轴倾角都是 30,可1245以直接利用丁字尺和 30三角板作图(下图 c),比较方便。此外,三个轴向伸缩系数都等于 0.82,习惯上简化为 1,可以直接按实际尺寸作图。此时画出来的图形比实际的轴测投影要大些(下图 d)。大大连连理工大学网理工大学网络络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第 5 页 共 8 页图 4 正等轴测图投影轴倾角和轴向伸缩系数确定之后,可根据形体的特征,选用各种不同的作图方法,如坐标法、装箱法、端面法、叠砌法等,做出形体的轴测图。2.正二等轴测投影当选定 p=r=2q 时,所得的正轴测投

8、影,称为正二等轴测投影,此时,p=r=0.94,q=0.47,=7o10,=41o25,1=69o,2=45o。3.轴测图的选择轴测图类型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轴测图的效果。选择时,一般应先考虑采用作图比较简便的正等测,如果效果不好,才考虑采用正二测。(1)要避免被遮挡。(2)要避免转角处的交线投射成一直线。(3)要避免投射成左右对称的图形。(4)要避免百些侧面积聚成直线。此外,还要考虑选择作轴测图时的投射方向。4.圆的正轴测图在平行投影中,当圆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投影面时,它的投影还是圆。而当圆所在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时,它的投影就变成椭圆。(三)斜(三)斜轴测图轴测图当投射方向 S 倾斜于轴测投影面时所

9、得的投影,称为斜轴测投影。以 V 面或 V 面平行面作为轴测投影面,所得的斜轴测投影,称为正面斜轴测投影。若以H 面或 H 面平行面作为轴测投影面,则得水平面斜轴测投影。画斜轴测图与画正轴测图一样,也要先确定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以及选择轴测类型和投射方向。大大连连理工大学网理工大学网络络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第 6 页 共 8 页1.正面斜轴测图如下图所示,设形体仍处于作正投影面时的位置,投射方向 S 倾斜于 V 面,将形体向 V 面投影,所得的正面斜轴测图,由于能同时反映出形体的三个向度,所以有立体感。图 5 正面斜轴测图的形成面斜轴测既然是斜投影的种,它必然具有斜投影的如下特性:(1)不管投射方

10、向如何倾斜,平行于轴测投影向的平面图形,它的斜轴测投影反映实形。也就是说,正面斜轴测图中和之间的轴间角是 90o,即 o z o x0o,两者的轴间伸缩系数都等于 1,即 p=r=1。这个特性,使得斜轴测图的作图较为方便,对具有较复杂的侧面形状的形体,这个优点尤为显著。(2)垂直于投影面的直线,它的轴测投影的方向和长度,将随着投射方向 S 的不同而变化。然而,正面斜抽测投影的 OY轴的轴倾角 和轴向伸缩系数 q互不相关,可以单独随意选择,一般多分别采用 45o和 0.5,如上图 b 所示。(3)相互平行的直线,其正面斜轴测图仍相互平行。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的正面斜轴测投影与线段实长之比,等于相应

11、的轴向伸缩系数。2、水平斜轴测图大大连连理工大学网理工大学网络络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第 7 页 共 8 页形体不动,仍保持进行正投影时的位置,而倾斜于 H 面的平行光线 S 向 H面进行投影(下图 a),得到水平斜轴测图,显然,与之间的轴间角仍是 o x o y900,伸缩系数都是 1,即在水平斜轴测图上能反映与 H 面平行的平而图形的实形。至于和之间的轴间角以及的轴向伸缩系数,同样可以单独任意 o z o x o z选择。通常,轴间角取 120,伸缩系数仍取 1(下图 b)、画图时,习惯把 z o x画成竖直方向。则和分别对水平线成 30和 60角(下图 c),这种轴 o z o x o y测图

12、、适宜用来绘画一栋房屋的水平剖面或一个区域的总平面,它可以反映出房屋内部布置,或一个区域中各个建筑物、道路、设施等的平面位置及相互关系,以及建筑物和设施等的实际高度。图 6 水平面轴测图三、典型三、典型习题习题一一一 填空题1、正等轴测图的三个轴间角分别为 , , 。答案:120,120,120。2、形体上平行于直角坐标轴的直线段,其轴测投影长与原线段实长之比等于相应的 。答案:轴向伸缩系数。大大连连理工大学网理工大学网络络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第 8 页 共 8 页(二)判断题1、空间平行的直线段,在轴测图中仍互相平行。答案:正确。2、空间互相垂直的直线段,在正轴测图中仍互相垂直。答案:错误。3、空间相互平行的直线,它们的轴测投影可能不平行。答案:错误。4、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得到的轴测图为斜轴测图。答案: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