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半年凉山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484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上半年凉山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年上半年凉山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年上半年凉山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年上半年凉山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年上半年凉山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上半年凉山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上半年凉山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0 年上半年凉山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年上半年凉山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10-7-28今年以来,我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提速增效、提质增量“双提升”战略,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环境逐步好转、内需较强和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作用下,以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为抓手,乘势而进,加快发展,全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运行态势,全面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上半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38.44 亿元,增长 19.5%,同比提高 3.8 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9.55 亿元,增长 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3.4%;第二产业增加值 166.1

2、2 亿元,增长 3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73.6%;第三产业增加值 112.77 亿元,增长 1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23.0%。主要指标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01.3 亿元,增长 39.8%,居全省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37.2%,居全省第三位;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32.6 亿元,增长 34.5%,总量居全省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7.8 亿元,增长18.1%。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全面提速,表明我州“双提升”战略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全州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全州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一、积极落实抗旱措施,农业经济平稳发展。上半年,我州围

3、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三农”工作主题,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同时积极落实抗旱措施,降低灾害损失,促进了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 102.96 亿元,同比增长 3.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9.5 万元,增长 3.6%。由于严重春旱影响,小春粮油造成减产。全州小春粮食播面 12.5 万公顷,增长 1.6%,产量36.76 万吨,下降 3.2%;油菜播面 2.02 万公顷,下降 2.39%,产量 3.56 万吨,下降 2.65%;各类蔬菜产量 85.53 万吨,增长 3.12%。畜牧业稳步发展,猪、牛、羊出栏数分别增长 2

4、.6%、3.9%、5.1%,肉类总产量 33.26 万吨,增长 3.78%。二、加快推进“工业凉山”建设,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在资源型产品需求和价格回稳的态势下,抓抢机遇,着力推进项目跟进、技术改造、园区建设和要素保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结构调整,有力推动了全州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 417 户,同比新增 34 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 37.2%,增幅同比提高 3.5 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9.6 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第三位。从运行态势看,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趋向稳定。自 4 月份以来,连续 3 个月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支柱产业拉动作用明

5、显。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增长 35.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 43.2%,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 148.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 50.8%,黑色金属冶炼业增长 17.5%,有色金属冶炼业增长 28.9%,电力行业增长16.2%。主要产品产量大部分增产。在 33 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增加的达 25 种,增长面达 75.8%。其中:焦炭增长69.2%,发电量增长 16.4%,铁矿石原矿量增长 38.6%,铜选矿产品含铅量增长 19.4%,铅选矿产品含铅量增长 97.8%,锌选矿产品含锌量增长 83.2%,锌增长 19.8%,农用化肥增长 59.5%,卷烟增长 13.9%,水泥增长 35.9

6、%。工业企业效益迅速恢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336.4%,同比增长 49 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58.51 亿元,增长 71.1%;利润总额 25.66 亿元,增长 103.1%;利税总额 50.08 亿元,增长 84.4%。亏损企业数 106 户,同比减少11 户;亏损面 25.42%,同比下降 2.64 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 3.40 亿元,同比下降 12.2%。工业大县和重点企业贡献突出。西昌、会理、会东、盐源、冕宁、德昌 6 个工业大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41.2%、52.1%、24.8%、37.5%、46.9%、36.3%,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77.2%,

7、对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 74.2%。产值过亿元的企业 62 户,同比增加 27 户,所占总产值比重由同期的 59.0%提高到 67.1%。三、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强化工作措施,加快建设进度,扩大投资规模。上半年全州施工项目达到 1149 个,同比增加 297 个,其中:新开工项目 681 个,比上年增加 100 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01.3 亿元,增长 39.8%,比全省平均增速高23.5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 12.3 亿元,增长 26.3%,第二产业投资 198.9 亿元,增长

8、 34.1%,第三产业投资90.1 亿元,增长 56.8%。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73.8%,是推动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分县市看,全州 17 个县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均增长,有 12 个县市实现了“双过半”。超过全州平均增速的县市有宁南(110.1%)、甘洛(68.4%)、西昌(64.1%),美姑(61.4%)、会东(57.5%)、盐源(54.9%)、昭觉(48.6%)、木里(40.8%)等 8 个县市。基本建设对投资增长的拉动明显。基本建设投资 218.6 亿元,增长 26.2%,占投资总额的 72.6%,拉动投资总额增长 21.1 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 25.8 亿元,增长 8

9、4.3%,拉动投资总额增长 5.5 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 11.8 亿元,增长 375.7%,拉动投资总额增长 4.3 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投资稳步增长。基础设施投资 38.9 亿元,增长 35.6%,其中电力供应投资 24.7 亿元,增长 115.9%;产业投资 168.9 亿元,增长 25.7%,其中采矿业投资 24.9 亿元,增长 189.4%,制造业投资 42.4 亿元,增长 17.0%,电力生产投资 101.6,增长 13.4%;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 80.9 亿元,增长 69.9%;其他投资 12.6 亿元,增长 159.3%。项目竣工进度加快。上半年竣工投产项目达到 325 个,

10、同比增加 126 个;本年新增固定资产 121.4 亿元,同比增长 93.3%。继续加强对外经贸合作。上半年新签约项目 25 个,其中二季度签约项目 17 个;实际到位资金 127.73 亿元,增长35.0%;完成出口总额 1878 万美元,增长 84%。四、财政增收稳定,金融环境趋好。全州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 45.8 亿元,同比增长 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32.6 亿元,增长 34.5%。其中:税收性收入 19.2 亿元,增长 34.9%,比重达到 58.9%;非税收性收入 13.4 亿元,增长 3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 60.6 亿元,增长 30.4%,用于民生改善和基

11、础建设的支出大幅增长,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医疗卫生、教育、城乡社区事务等五项支出合计 37.2 亿元,占全部支出的 61.3%,同比净增7.5 亿元,占全部净增额的 53.2%。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促进银企联手,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618.02 亿元,比年初增长 5.7%。贷款余额 299.08 亿元,比年初净增 40.54 亿元,比年初增长 15.68%。五、消费品零售和旅游市场稳中趋旺。在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的政策效应下,加上旅游带动的增强,促进了消费市场的较快增长。消费市场稳定。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

12、现 117.82 亿元,同比增长 18.1%。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0.15 亿元,同比增长 18.96%,农村市场实现 27.67 亿元,同比增长 15.21%,农村市场增速低于城镇市场 3.75 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 95.75 亿元,增长 16.79%。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18.28 亿元,增长 24.03%,高于全州平均速度 5.97 个百分点,占零售总额的比重同比上升 0.75 个百分点,呈现出平稳增长的势头。旅游业快速增长。继续推进旅游精品战略,加大旅游景区和接待设施建设,不断挖掘和拓宽旅游发展途径,强化旅游宣传促销。上半年,共接待旅游人数 853.88 万人次,同比增

13、长 24.77%,实现旅游总收入 30.75 亿元,增长 22.95%。六、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7978 元,增长 12.2%;人均消费支出 5356 元,增长 12.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994 元,同比增加 209 元,增长 11.7%,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劳务输出中获得较大收益,工资性收入增额占54.6%,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984 元,增长 14.3%。七、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扬。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 2.0%,八大类价格累计涨跌呈现“五升三降”。其

14、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医疗、居住五类分别上涨 5.2%、1.8%、0.5%、1.5%、2.5%,衣着、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三类分别下跌 2.9%、0.2%、0.3%。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受粮食上涨 13.7%及干鲜瓜果上涨 14.2%的影响。八、县域经济全面发展。打造“西昌经济圈”和“增长极”成效突出,贫困县经济稳定发展,全州县市经济增速总体趋于上升,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会理、木里、雷波、西昌、盐源分别以23.8%、22.5%、20.6%、20.5%、20.0%的增速居前五位。1、西昌经济圈辐射作用增大。上半年,西昌经济圈(包括西昌、德昌、冕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40.26 亿元

15、,同比增长 19.9%,完成目标 49.6%,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43.7%。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 50.37 亿元,增长 36.9%,完成目标的 5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115.84 亿元,增长 54.9%,完成目标的 5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75 亿元,增长 40.2%,完成目标的 5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7.16 亿元,增长 20.1%,完成目标的 51.3%。2、“”增长极拉动作用突出。上半年,会理、会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95.47 亿元,同比增长 20.6%,完成目标的 48.5%,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28.6%。其中: 全部工业增加

16、值 50.05 亿元,增长 32.5%,完成目标的5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51.40 亿元,增长 34.8%,完成目标的 47.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8.26 亿元,增长 35.7%,完成目标的 5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44 亿元,增长 16.7%,完成目标的 48.9%。3、贫困县经济发展稳定增长。十一个贫困县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91.56 亿元,同比增长 17.8%,完成目标的 45.6%,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24.5%。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 31.73 亿元,增长 33.6%,完成目标的 5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91.23 亿元,增长 36.0%,完成目标的 48.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7.78 亿元,增长 44.0%,完成目标的 5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4.87 亿元,增长 14.3%,完成目标的 52.3%。上半年,我州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但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后续投资保持高位增长难度加大、工业经济高位增长支撑较弱、消费拉动不足、城乡居民增收困难等问题。几点建议几点建议当前,我州经济社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