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借壳英国锰铜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481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利借壳英国锰铜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吉利借壳英国锰铜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利借壳英国锰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利借壳英国锰铜(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企类(民企类 3)吉利借壳英国锰铜)吉利借壳英国锰铜文/李 彤 作者简介:李彤,商界传媒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商界融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副总经理类类 型型 直接注入资产的方式借壳上市直接注入资产的方式借壳上市 运营时间运营时间 5 个月个月运营路径2006 年 10 月 25 日,李书福与英国锰铜控股签约:吉利汽车以旗下一间公司 48%权益 换得英国锰铜 23%股份。英国锰铜成立于 1899 年,主业为出租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锰铜生产的出租车宽敞舒适, 且设置了方便坐轮椅的残疾人乘坐的特殊功能,被伦敦人亲切地称为“Black Taxi” 。截止 到 2006 年 7 月 31 日,

2、锰铜总资产折合 9 亿港元,税前利润 5503 万港元(较 2005 年上升 50%) 。虽然利润不算高,但连续的盈利说明英国锰铜是健康的,与 TCL、南汽买回来的 “亏损无底洞”相比简直天差地远。当下,国内企业的上市目标早已不限于香港和美国,英国资本市场也对中国企业张开 怀抱。作为伦敦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英国锰铜有了“中国制造”概念后,融资前景一片光 明。借壳英国锰铜对吉利乃至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具有的深远意义,但素来爱出狂言的李书 福也仅在个别场合适度地介绍了一些相关情况。其实,低调是李书福在资本运营领域的一 贯作风。三年前他正是以同样的风格将吉利主要资产注入香港上市公司。2006 年 12 月

3、 20 日,吉利控股公告与英国锰铜成立合营企业事宜已获股东大会批准, 宣告了这家民营企业以注入资产方式取得国际主流资本市场“非空壳”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代价股( 扩大后股本之 23%)合营企业 48%权 益60.22%72.7 %90 %吉利汽车控投 (0175)上海华普上海英伦帝华99%- 48%=51%1%英国锰铜48 %Proper Glory(BVI)吉利集团 (BVI)100%吉利控股(浙江)100%李书福27.3 %李胥兵吉利与英国锰铜成立一家新的合营公司,由香港上市公司以 4.186 亿港元现金出资占 有 99%的权益。然后,以这个“只有一大包现金”的公司 48%的权益换取英国锰铜

4、 570 万 新发行代价股,吉利由此成为英国锰铜第一大股东,占扩大后股本的 23%,并占英国锰铜 董事会两个席位;同时,吉利与英国锰铜共享技术。根据协议,吉利、英国锰铜与吉利母公司上海华普,将成立合资公司上海英伦帝华汽 车,各持股 51%、48%及 1%股权,注册资本 5430 万美元,业务包括生产及出售伦敦出租 车和高级轿车用零部件。关键人物关键人物作为吉利的舵手,李书福对吉利的掌控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资本运营领域,李 书福还有一个言传身教的老师:四年前借道国润控股在香港上市的合作伙伴贺学初。贺学初 1983 年毕业于安徽财贸学院,1985 年加入华润、1997 年“下海” ,后来主要操

5、 作内地民营企业在香港的买壳上市。对于扭亏无望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出让控制权部分收回剩余价值不失为理性的选择, 这种行为就是所谓的卖壳。壳的买家中既有“最终用户”也有“职业买家” 。前者旗下有大 块优质资产准备装入,他们买壳的目的是尽快打通资本渠道、利用上市公司这个现成的平 台来融资。贺学初属于后者,他买壳的目的就是卖。他的特点首先是有放长线钓大鱼的大 将风度,且在买家物色、操盘手法、运作节奏方面都把握得较好。在与贺学初合作中,李书福是“最终用户” 。李书福注入总值逾 10 亿元的资产,却从 上市公司收获了超过 5 亿元的现金,同时打通了一个融资渠道。四年前,李书福不声不响地借道国润控股,为民营

6、企业树立了一个借壳效益最高的标 杆和样本。有意思的是,尝到美妙滋味的李书福对借壳上市情有独钟。李书福此番与英国 人的交易同当年与贺学初的交易如出一辙。点点 评评吉利借壳英国锰铜,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借壳上市,而且还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演示了一 条新思路,可惜并未引起各界足够重视。其吸引的注意力远远不如上汽、南汽对英国罗孚 的争购。如果说四年前李书福暗渡陈仓借壳国润纯属资本运营手段,今天借壳英国锰铜则是一 举两得。首先是获得先进的技术和海外市场渠道,上汽和南汽花费了数千万欧元却只得到 了技术。按计划,伦敦黑色出租车将在上海华普厂房制造,2008 年产能可达 2 万辆,大部 分车销往欧洲市场。其次是增加一个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渠道,这是 TCL、上汽和南汽 从欧洲人手中买下亏损企业时想都不会想到的。来自经济巨人中国、为伦敦生产出租的吉 利锰铜,在资本市场不会被冷落。(详见本刊 2007 年第 2 期李书福融资老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