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萧氏12第一篇第五章第一节族谱概述164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0380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萧氏12第一篇第五章第一节族谱概述164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南省永州萧氏12第一篇第五章第一节族谱概述164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南省永州萧氏12第一篇第五章第一节族谱概述164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萧氏12第一篇第五章第一节族谱概述16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萧氏12第一篇第五章第一节族谱概述16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第一篇 综述综述族谱概述族谱概述164164第五章第五章 族谱概述族谱概述族谱。又称家谱家传、氏谱、宗谱、族谱等,是记录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简册。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各有几个儿子,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父、 祖、曾祖、高祖是谁,谁和谁是堂兄弟、再从兄弟、三四从兄弟等,就是通过族谱把它 记载下来。它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研究历史、地理、社会、 民俗等参考资料,又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族谱有官撰和私家撰两种组成形式。第一节第一节 官方族谱官方族谱商朝以前大概还没有较为完整的萧氏谱牒,到周朝才开始兴起。据周礼春宫 等典籍记载,周朝为了维护世袭宗法

2、制度,周代朝廷中已设有专门掌握谱牒的官员,即 少史或小史以及太史、内史等,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史官修谱制度。各诸侯国则由工、 史等宫来管理宗族世系。 周礼 、 礼记记述,当时谱牒的内容,主要是记录族众的忌 (那一天死的)讳(名字) 、族众生子(某年、某月、某日、谁之子) ,诸侯、卿大夫有 谥者,要记其谥有谥的族众。其谱牒的形式,主要是一种表格,父辈名讳居一格,子辈 名讳居一格,子子孙孙按辈份各居一格。在各人的名讳下注明生、卒年月日及配偶、谥 号等。把一个家族从始祖到现状的所有血缘关系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秦汉时期,朝廷设立宗正之官,编撰皇家谱牒。范晔后汉书志二十六载其职责 是:“掌序录王国嫡庶之

3、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名籍” 、 “岁一治诸王 世谱,差序秩第” 。当时已撰有帝王诸侯世谱三十卷等。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中有 “世家第二十三萧相国” 。 汉书中有“萧望之传” 。 世本记录黄帝至春秋历代帝王 公侯卿大夫的姓氏起源、世系源流、迁居本末、生前创制、死后名号以及其他事迹,凡 15 篇。体现了谱牒尊世系、辨昭穆、别贵贱、继世传统的功用。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朝廷专门常设机构图谱局主持撰修工作,置郎和全史等官来执 掌。族谱从内容到形式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的谱谍把天下所有士族的姓氏、郡望都列 进去,每姓氏族又都详列其成员名字、官位及血缘关系。其谱牒是朝廷认可的,官撰的, 具有法律效

4、力,据以确定谁是士族、庶族,作为选官、论人、通婚等依据。到了南北朝 齐、梁时期,官撰族谱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随书称,梁天监七年(508 年) ,恢复设立 宗正卿, “主皇室外戚之籍,以宗室为之” ,并设丞、主簿等属官。 齐梁谱属10 卷、 齐梁帝谱4 卷、 齐梁宗簿3 卷、 梁帝谱13 卷等,都是南朝的皇家谱牒。 唐朝时期,随着家族制度发达,谱牒也极为盛行。唐设宗正寺,负责撰修谱牒。唐 太宗等人企图以唐朝皇室和功臣为主要成份,培植一个新的士族集团,用以代替山东士 族和东南望族的旧士族集团,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巩固唐王朝的统治。唐贞观朝起, 先后有十位萧氏任唐朝宰相,唐朝三次大规模修谱,萧氏均名

5、列其中。 随着世家大家族式家族组织的瓦解和科举制的兴起,唐朝后来废中正,兴科举,朝 廷用人主要根据考试成绩,不再完全依据士族的门第出身。因此,谱牒也不再具有从前 据此选官、品人、通婚作用了。宋设宗正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 年) ,皇帝下 令“宗正寺以帝籍为玉牒” 。这样,皇族谱牒正式以“玉牒”相称。元设宗正院,明、清 设宗人府,专设机构管理皇家谱牒。中华萧氏总谱湖南卷中华萧氏总谱湖南卷湘南穆林公宗谱首卷湘南穆林公宗谱首卷165165第二节第二节 私家族谱私家族谱先秦时代除王室盛行修谱外,民间大姓或富贵人家也有修谱的。西汉的民间记谱极 简,一般仅记户主名字及其所生儿孙;配偶及其所生女

6、儿皆不入谱。战国时期方才增记 配偶,有的还增记生女数或女适(嫁)某姓等内容。 汉代,由于世家大族式家廷逐渐形成,私家族谱不断兴起。族谱的形式,主要有家 传、家谱两种。通常是每姓每族一本。不但记载名人,而且全族人都用血缘关系把他们 贯串起来,注明世系脉络。对家族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或者做过朝廷的要员,或 者做过封疆大吏,就为他们立传,表彰他们的功绩,夸耀于乡里,显示自己家族与众不 同,借以抬高家族身份。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王朝设置九品中正制,崇尚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籍,促 进了私家族谱的发展。北魏孝武帝诏谕诸郡立本土姓族,按门第贵贱,依次选拔举荐。 南北朝时,萧齐、萧梁为维护自己的豪门世

7、族的利益,亦重谱牒。有人认为,梁萧子显 著南齐书 ,实际是为萧氏本家族写史, “其中的萧氏祖上世系当是据家谱而录” 。萧韶 撰梁太清纪10 卷,萧思怡撰梁太清录8 卷,萧大圜撰梁旧事30 卷,大体也 是据家谱而作。 隋唐时期,私家修谱都是用方框、线条、箭头表示世系图表,详细注明每人的血缘 关系、名讳、官职及配偶的姓氏名字等。萧颖士著有梁萧史谱 ,为当时最重要的萧氏 族谱。唐中叶后,尤其是唐末五代以后,因长期战争和频繁的改朝换代,谱牒大多毁于 战火,荡然无存,造成世系中断,以致后来的人们竟有的不知道自己的统系来处。 自宋开始,随着聚族而居的封建家族组织和累世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制度的发展,修 族谱的

8、风气又十分盛行,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是崭新的族谱应运而生。族谱名称也 有的叫宗谱、家谱、家乘等,还分为通谱、支谱、总族谱、分族谱、大宗谱、小宗谱等。 族谱的主要内容有:全族世系、血缘关系、祖先名人遗像、传记;家法族规;祠堂、族 田、祖墓的坐落地点、购置沿革及它们的略图;以及家族兴起发展简史等。到了明、清 时期,在农村中可以说既没有无族谱之族,也没有无谱之人,并持续到民国时期。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进步,国家强盛,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族谱发展推向又一 新高潮。从修谱的形式看,不但有以聚居村落修,有的还联族、联县、联省修。 当代修谱,多在原基础上有所创新。体例创新,内容创新,指导思想明确。用社会

9、 主义新思想、新观点、新资料、西方法来修谱,注入全新的内容,增加自然环境、社会 经济发展等篇幅。 (一)家谱的体例 尽管各朝代、各地萧氏家谱的内容详略不尽一致,但就整体而言,其体例大都 包括了谱名、谱序、凡例、谱论、恩荣录、图像、源流考、五服图、世系录、仕宦记、 祠堂、坟墓、族产、族规、后跋等 15 方面内容。 (二)家谱的内容 1、谱序。叙述家族的历史,叙述萧氏由来、始祖渊源、迁徙经过、兴盛始末、祖宗 事迹;也写修谱的缘由、经过、家族的渊源传承、勉励后人等。由本族权威人士撰写。 也有请政界官员、名人学者写的。 2、凡例。凡例主要阐明族谱纂修的原则(指导思想) 。家谱能不能起到维系家族制 度的

10、作用,关键在于遵循什么义例去修纂。如果指导思想不明确,该写的不写,不该写 的又写了,或者兼收并蓄,有文必录,非但不能巩固家族统治,还会适得其反,削弱和 涣散家族制度。基本原则是隐恶扬善、为亲者讳、敦伦睦族。扬善,只写好的甚至编造第一篇第一篇 综述综述族谱概述族谱概述166166好的。隐恶,不写坏的,族先族人做了坏事,不准写进家谱。 3、遗像与像赞。有的族谱在卷首(或卷中)绘有诸多远古祖先和本家族中最显赫、 最有功德的先祖遗像,并在旁配有赞词。 4、世系。通常包括三大世系,即一是上古至迁入本地始祖的世系;二是当地世系, 按各房系逐代记述;三是徙迁外地宗亲世系。世系是家谱的核心部分,主体内容,一般

11、 占 90%以上的篇幅。世系图表中详细记载着全族男子的名讳、字号、生卒年月、葬地、 配偶姓氏及生卒年月等,以及生几子几女、子何名、女适何地何人等,每一代每一人都 这样详细记录,不嫌哕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家族血缘关系的清楚。世系图表的基 本形式有图式和表式两种,图式是把全家族的世系绘成简图(垂丝图) ,把主要内容注于 图中,使人一目了然。表式是将家族世系排列成表格,将世系的内容用小字注于格内, 也可收到眉目清楚的效果。 5、族规。本家族制定的教化和约束族人的家族法规。有的叫族规、宗规。在家谱上 全文刊载本族有史以来制定的各种家法族规、家训家范、祖宗训诫子孙的言论等,不惜 篇幅地罗列上去。其用

12、意是便于读谱时向子孙宣读,要求族人永远恪守,并使族长能依 据此类家法来惩罚不服统治的族众。 6、人物传记。有“某某公原传” 、 “某某公传”之分。大多传本族之人、也有的录远 古祖先传。有的还有告身、诰勅、赐谕等恩荣录及仕宦录。 7、祠宇、坟墓、族产。对祠堂、坟墓、族产公田的兴建历史、建筑规模、地理位置 及其管理进行详细记载,并绘制示意图。 8、字辈。字辈,又叫班辈、行辈、字派、排行等,是古代取名的习俗。即按其家族 世系谱牒规定的辈分起名命字,同族同辈者,名字中间用同一个字,不同辈次用不同的 字。其目的是使辈份分明,世次不乱。 9、记名。记述族谱是由谁编纂的。即将编写人员名单载入族谱中。 10、

13、艺文。主要志以先贤著述之书、碑记、诗词、杂文等,力求义取劝德,事皆不 朽。 (三)续修家谱的间隔时间。一个家族的家谱,必须定期续修。因为每隔一段时间, 家族中总要新生孩子,娶进媳妇,增加人口,还会逝去老人,新增坟墓。所以家谱必须 定期续修,把上述种种新的变化反映到家谱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家族血缘关系上的清楚、 准确。续修的间隔时间,绝大多数家族规定为 30 年或三世(代) 。不少家族规定家谱要 10 年一小修,30 年一大修,以免久远难稽。 (四)家谱的保管。家谱刻印出来,要分发给族人保存,以备必要时查询,发挥它 的作用。家谱一般一房一部,不得多印,掌谱人由房长充任,也有的家族规定推本房之 贤能者为掌谱人。一个家族,往往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保管提出严格的要求。 如必须将家谱装进特制的木匣(箱)中,供于祖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得随意乱 放,以致亵渎家谱。木匣不准移作他用,家谱不准鼠蚀虫蛀、污损油侵、腐败霉烂、遗 失散落、私自謄录或借给外姓人观看,违者依家法处罚。 (五)修谱的经费。一般从族田收入中拨出一定经费修谱。又的按族丁摊派,还有 的募捐修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