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训练4隋唐史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150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训练4隋唐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础训练4隋唐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础训练4隋唐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础训练4隋唐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础训练4隋唐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训练4隋唐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训练4隋唐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eud 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3eud 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基础训练 4 隋唐史(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1.隋文帝的下列措施,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建隋取代北周 B.结束分裂,统一全国C.开创三省六都制 D.大力弘扬佛教2.隋统一的历史作用包括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A. B. C. D. 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适应商业发展需要C.政治中心逐渐东移 D.供统治者寻欢作乐4.“

2、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C.人口大量增加,劳动力充裕 D.生产工具的重大改进5.唐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及其后来的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发展生产力 B.巩固上层建筑C.调整生产关系 D.加强经济基础6.史学界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B.打破关陇士族把持政权局面C.破格用人,发展科举制度D.重视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7.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影响的是A.藩镇独霸一方,削弱了中央集权B.宦官朋党之争,败坏唐朝政治C.边防空虚,少数民族进扰D.北方经济破坏,人口大量南迁8.封建农民起义军首次提出平均思想

3、是A.秦末农民起义 B.东汉末年黄巾起义C.隋末农民战争 D.唐末农民战争9.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C.加强了皇权D.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10.以下各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均田制破坏 两税法的实施 土地兼并严重 封建经济发展A. B.C. D. 11.下面有关兵制的内容,与唐玄宗有关的是3eud 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3eud 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A.不再实行军民异籍 B.增加了军府的数量C

4、.开始实行募兵制 D.府兵地位不断下降12.隋和唐朝前期推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其作用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轻徭薄赋有利于荒地开垦,保障政府的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 稳定的赋税 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A. B.C. D. 13.同以往的赋税制度相比,两税法的重大改革主要体现在A.它开始以夏秋两次收税B.它没有规定田租的数量C.它限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D.它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14.唐朝实行的两税法产生的实际作用是A.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B.缓解了均田制破坏造成的财政问题C.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D.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15.对唐朝“两税法”的表述不恰

5、当的一项是A.改变以往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B.以征收土地税为主C.在均田制破坏的情况下实行D.取消战国以来的人头税16.隋唐时期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均田农民的身份是A.自耕农 B.地主的佃农C.国家的佃农 D.农奴17.府兵制崩溃的根本原因是A.均田制的破坏 B.兵役繁重,士兵逃亡C.府兵地位下降 D.社会上以当府兵为耻18.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其主要因素包括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兴修水利工程 中原大量人口南迁A. B.C. D. 19.唐代陶瓷业中的新产品唐三彩,主要产于A.邢州 B.巩州C.越州 D.扬州20.唐诗内容丰富,从各个角度和侧面反映现

6、实生活。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社会原因是A.封建经济繁荣 B.科举考试的实行C.庶族地主登上政治舞台 D.南北文化的交流21.唐朝统治者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的转变说明当时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C.各族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巩固边防3eud 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3eud 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22.唐朝管理边疆地区的行政措施有设立行政机构 采取和亲政策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经济文化交往A. B.C. D. 23.现今我国裕固

7、族的祖先是A.甘州回鹘 B.西州回鹘C.黑水靺鞨 D.云南南诏24.唐太宗和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相同点不包括A.发动正义的反击战争 B.加强行政管理C.注重经济交往 D.实行册封制度25.唐朝时,中国和非洲也有来往。下列有关这方面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A.中国史书上有这方面记载B.唐朝人杜环在非洲留下行踪C.唐太宗时东非索马里使者来到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D.当代考古中,在非洲发现了中国陶瓷残片包括唐三彩26.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盛行造成的后果有麻痹了人民,避免了社会矛盾激化 佛教建筑石窟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统治者崇信使佛教思想取代了儒家思想 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A. B.C. D. 27.

8、北魏均田制与唐朝均田制所起作用的不同之处是A.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使农民获得了一些土地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 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28.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维持的主要原因是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逃亡,土地荒芜B.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C.国家把大量土地分配给皇室、贵族D.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29.(2002 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A.扬州 B.泉州C.明州 D.广州30.(2002 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古代学习、吸收了外国经济文化成果的是缀术 唐乐 熬糖法 班田制A. B.C. D. 二、材料阅读31.阅读下列材料:

9、材料 1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贞观政要 材料 2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政要3eud 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3eud 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材料 3 唐太宗曰:“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人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饿!”资治通鉴 材料 4 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贞观政要 回答:(1)材料 1 说明

10、唐太宗认识到什么实质问题?引用古人的话如何解释?(3 分)(2)材料 2 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思想?客观上有何作用?(3 分)(3)材料 3 反映的唐太宗用人原则是什么?他在位时用了哪几位贤人?(3 分)(4)结合材料 4 评述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实质。(3 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 (贞观十年)置府六百三十四,而关内二百六十一,凡上府兵千二百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每人兵甲粮装各有数,皆自备,输之库,有征行则给之。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其能骑射者为越骑,其馀为步兵。每岁季冬,折冲都尉(府兵统兵官)帅其属教战,凡当宿卫者番上,兵部以远近给番,远疏、近

11、数,皆一月而更。资治通鉴 材料 2 府兵大都是从均田户中选拔充任的,“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选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调”。隋唐五代史 材料 3 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新唐书兵志 材料 4 (开元十年)张说建议,请召募壮士充宿卫,不问色役(免除各种徭役),优为之制,逋逃者必争出应募;上从之。旬日,得精兵十三万,分隶诸卫,更番上下。兵农之分,从此始矣。资治通鉴 回答:(1)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府兵制的主要特点。(5 分)(2)指出唐朝转而实行募兵制的主要原因。(5 分)(3)分析府兵制与募兵制的根本区别。(4 分)三、解答题33.简

12、要分析两汉和唐朝前期出现农业生产发展、社会经济繁荣局面的共同原因,并结合原因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历史启示。#Answer#1.B 2.D 3.A 4.B 5.C 6.D 7.B 8.D 9.D 10.B 3eud 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3eud 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11.C 12.C 13.D 14.B 15.D 16.C 17.A 18.D 19.B 20.A 21.B 22.C 23.A 24.D 25.D 26.B 27.C 28.D 29.【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港口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13、审题时关键要注意题干中“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在唐朝时,广州就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清朝时,广州是惟一的对外贸易港口。【答案】 D30.【分析】 此题目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历史上学习、吸收了外国经济文化成果的认识和理解。审题时关键要注意“外国经济文化成果”。在唐朝时,朝鲜的音乐受到我国欢迎,唐乐里就有高丽乐的部分。熬糖法是唐太宗时派使者到印度学习。【答案】 C31.(1)人民群众的力量。“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 分)(2)“民本”思想,重视农业生产。客观上有利于当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3 分)(3)“任人唯贤”。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

14、3 分)(4)冒充为农民利益的代表者,实质是保证地主阶级的长久的经济剥削和政权巩固。(3 分)32.(1)特点:府兵从受田农民中选拔,“兵农合一”;三分之一以上的军府驻守关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兵将平时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军费由农民负担,减少了国家的军费开支。(5 分)(2)实行募兵制原因:均田制被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维持的经济基础;兵士逃亡的较多,而且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国家兵源严重不足。(5 分)(3)区别: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以均田制为基础;募兵制实行募士宿卫。(4 分)33.两汉和唐朝前期都是在战乱结束,社会趋向统一安定时,社会经济才得以恢复和发展的,说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2 分)两汉和唐朝前期的君主都很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从而分别出现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政治局面和经济繁荣局面,说明正确的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