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时代的贯月船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9851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尧时代的贯月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唐尧时代的贯月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唐尧时代的贯月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唐尧时代的贯月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唐尧时代的贯月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尧时代的贯月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尧时代的贯月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唐堯時代的貫月船拾遺記 是晉朝志怪名著,專說伏羲以來的異事,目前通行版本為王嘉所撰、蕭綺收錄的,共十卷。前九卷起自伏羲,以迄東晉,末一卷則記載崑崙等九個仙山,其中關於古史的部分很多是荒唐怪誕的神話,而漢魏以下也有許多正史不記載的道聽塗說,因此隋唐志 將它列入雜史、 宋史藝文志 將它列為小說的原因也就很明白了。該書許多故事的來源為一些民間傳說,作者只不過盡了搜集和撰寫的義務,所以原來故事的思想往往保留下來。過去一些學者認為拾遺記 詞旨荒誕,甚至以為誣枉不道,完全否決了它的文學價值,但就中國小說發展過程而言,它的價值和影響決不限於古人所說事豐奇偉,詞富膏腴,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而已,對日後唐

2、人傳奇小說定有啟鄙的作用。該書卷一 唐堯 篇有一段文字值得我們產生極大注意和興趣: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日貫月查,亦謂挂星查。羽人棲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則如暝矣。虞夏之季,不復記其出沒,遊海之人,猶傳其神偉也。查字同楂、槎,即指水中浮木或船,故事中巨大的船在堯帝時出現,雖然堯帝仍是傳說時代的人物,但以我國古史年代記,他是公元前 2357 年即位,故事發生年代是他登位三十年,亦即公元前 2327 年,距今 4309 年。巨船名叫 貫月查 或挂星查 ,實令人嘆為觀止,將查換成船字,即

3、成為貫月船和挂星船,依字面之意就是穿梭於星月間的船,和現代太空船不謀而合,我們可以說這個巨查就是航行星際間的太空船。因此查上有光 、十二年一周天 等描述就不荒誕了,羽人棲息其上 也就可以得到圓滿解釋,羽人 顧名思義是身披白羽會飛的人,換用太空人觀點視之,不正是身著白色太空裝,背著噴射飛行器的太空人嗎?這艘有文字描述的最古太空船,曾在當時引起普遍的注意,或許它在堯帝時來地球進行採集工作,到了虞夏,它不再出現(回到自己的星球),但知道的人仍在傳頌著它的神偉!二. 夢溪筆談的神奇飛珠夢溪筆談 共二十六卷,為宋朝人沈括所著,研究古史的人常科技史料的觀點視之,的確,該書充滿了值得引用的科技實錄。沈括於宋

4、仁宗嘉祐八年登進士,後官至翰林學士龍圖閣侍制,晚年居住在夢溪,閒時便將平日所見所聞寫下來,分別以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等十七門分述,成為史籍上重要的一本書。該書卷二十一 異事 就錄有一段事蹟,現錄原文於下:嘉祐中(公元10561063 年),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初出于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甓社湖,又後乃在新開湖中。凡十餘年,居民行人常常見之。予友人書齋在湖上,一夜見其珠甚近,初微開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線,俄頃忽張殼,其大如頃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爛然不可視,十餘里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

5、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類月,熒熒有芒焰,殆類日光。上面記載沒有涉及夢境、幻覺、鬼神之類的妄言,且居民行人常常見之 ,可見絕非虛構。自然界的魚蚌之珠絕不會其大如半席 ,更不會 倏然遠去,其行如飛,而能發螢光的水中生物總是暗淡如螢火蟲,不會 白光如銀 、爛然不可視 、如初日所照 。可見,這一個會飛的珠不是自然界物體,而是會發強光會飛行的 UFO。這個 珠會張開殼,可見形狀和蚌殼一樣,正是典型的飛碟形狀。根據文中描述,飛碟原本開一縫窗,露出光來,不久窗戶全開,發出的光強得 十餘里間草木皆有影,且 熒熒有芒焰,殆類日光,正是發紅黃光的形象

6、。這個飛碟在地球上待了十餘年,先後停駐過三個湖泊,或許是在蒐集地球上的水中生物。湖泊是太空船降落的好地方,現代美國太空船返航時,也是採用降落太平洋的方法,古代來到地球的外星太空船為了蒐集方便,當然不會降落在大海中,擇取湖泊正是佳途。或許這個 飛珠 在地球十餘年,曾向宋朝人發送電訊以求聯繫,無奈,當時地球文明仍然落後,徒讓它無功而回吧!三. 清代台灣海峽大型飛碟聊齋誌異 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古典文學作品,為清朝康熙時人蒲松齡所著,共十五卷四百四十五篇,在文學史上它被列為怪奇小說。事實上, 聊齋誌異 不是一部純粹虛構的短篇小說,蒲松齡不可能憑一人之想像,寫出四百四十五篇包羅了神、鬼、狐、妖和各地各地奇

7、聞異事的作品,所以捨小說之觀點,代之以古典報導文學 當較為恰當。而如果我們以古典報導文學或實錄的觀點來重讀聊齋誌異 ,會發現原本相當怪誕而不可解的某幾篇,竟隱含著值得玩味的現代觀點。卷十一 夜明篇 就是一例,茲將全文錄於下:有賈客,泛於南海,三更時,舟中大亮似曉,起視,見一巨物,半身出水上,儼若山岳,目如兩日初升,光四射,大地皆明。駭問舟人,並無知者,共伏瞻之。移時,漸縮入水,乃復晦。後至閩中,俱言某夜明而復昏,相傳為異,計其時,則舟中見怪之夜也。仔細研究這段報導,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清康熙時台灣海峽出現過巨型飛碟。理由是這樣的:賈客泛舟於南海,南海即福建南部台灣海峽至海南島之海域,這位見巨物

8、之賈客後來到福建中部,那兒居民都聲稱某天突然大亮,那一天和賈客的奇遇為同一天,可見巨物出現於福建南部台灣海峽海域,距福建中部不遠。海中生物最大者為鯨魚,浮於水面儼若山岳 ,但鯨魚不會光芒四射,使 大地皆明 ,何況船夫對鯨魚應不陌生,不可能不知道海中巨物為何物。如果我們改用傳聞中的飛碟來解釋巨物,一切現象就完全吻合,因巨型飛碟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水上,由於形狀關係,視之儼若山岳 ,飛碟中央頂部有兩扇窗,透出耀眼光芒,使大地明亮如太陽初升,賈客以為它是海中巨怪,所以將兩扇都窗描述成眼睛。這個巨型發光飛碟不多時又潛入海中,大地又昏暗如常。這是一次集體目睹事件,除賈客外,尚有船夫數人,而且光照所,福建中部

9、居民也都知曉此怪異現象,只是不知來由而已。近代許多船員亦聲稱常在夜晚海上,看到不明發光體從海中發出,或飛入海裏,可見飛碟現象是古今中外無分軒輊的。您知道國父孫中山先生曾經在近距離目擊過 UFO 嗎?國父 孫中山 先生一生事蹟極多,有些書籍也提到他曾於 1912 年之後的數年,遍遊大江南北,進行考察。而在 1916 年國父率胡漢民、鄧家彥、朱卓文、陳佩思、周佩箴、戴季陶、陳去病等先生,赴杭州、紹興、寧波考察後,又因視察象山、舟山軍港,順道旅遊了普陀山。1934 年,普陀高僧印順法師,寫過遊普陀山志奇 的由來一文,收集在 南海普陀奇聞錄 中,並曾發表在 佛教日報 上,一時轟動佛教界。因為記載 19

10、16 年 8 月 25 日,國父由普陀山慧濟寺住持了余方丈陪同,攀佛頂山天燈台,登高放覽。此時海風習習,涼爽怡人,煙螺數點,無比清勝。國父獨徘徊忘返,而忽見奇景異物,驚詫不已。遊覽歸來,在慧濟寺方丈室,命陳去病 先生代筆記錄所發生的事,並將自己所佩 月白風清 印章蓋上,原文留在寺內。這一段文字甚至出現在一些佛教書籍:旋赴慧濟寺,才一遙矚,奇觀現矣!則見寺前恍矗立一欣偉牌樓,仙葩組錦,寶幢舞風,而奇僧數十,窺其狀,似乎來迎客者。殊誅之儀,觀之盛,備舉之提。佛教界樂於引述這段文字,以表示國父也曾見過與佛僧有關的靈異現象。 1936 年 11 月, 逸徑 半月刊發表了 馮自由 先生寫的 孫中山先生

11、遊普陀志奇 跋,文中說: 謂當登山時,中 山先生遙見慧濟寺前雲光繚繞,有無數僧人盛服排列其上,類出迎狀。1953 年 12 月, 鄧家彥 先生在台北一枝廬寫的國父遊普陀述異 一文中說: 至若蜃樓海市,聖雲物異,傳聞不一而足,目睹者又言之鑿鑿國父口講指授,目炯炯然,顧盼不少輟。1981 年,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 南海普陀山奇聞異錄一書,作者為普陀山普濟寺知客僧煮雲法師,書中說:國父 孫中山 先生於民國 5 年 8 月與胡漢民等 諸先生來山,在佛旋山,國父睹靈異。然而國父這一段文字之後的目擊記錄卻被忽略,實在可惜,因為它才重要,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國父是如何寫的:轉行近,益瞭然,見其中有一大圓輪盤旋極

12、速,莫識其成以何質?運以何力?方感期間,忽杳然無跡,則已過其處矣。遂詫以奇不已。余腦臟中素無神異思想,竟不知是何靈境?這段文字數十年來當然會被忽略,因為無法解釋 ,現在我們依文來做個考據:一、國父在近距離清楚地 (轉行近,益瞭然 )在空中見到一個大圓輪;二、此圓輪盤旋相當迅速;(盤旋極速 )三、國父不知那個空中大圓輪是什麼物質製造的;(莫識其成以何質 )四、也不知此圓輪是用何種力量運行的;(運以何力 )五、國父正在感到疑惑時,此物突然杳然無跡而消失;(方感期間,忽杳然無跡 )六、國父一向沒有怪力亂神的想法,卻無法解釋方才所見 (余腦臟中素無神異思想,竟不知是何靈境)。由以上幾點,已知國父將大圓

13、輪的種種說得十分真切、具體,它的形狀、速度和消失情況,正與五十年來的UFO 所具有的特徵一模一樣,毫無牽強之處。因此我們可以說,國父孫中山 先生在 1916 年遊浙江普陀山時,在近距離看到過 UFO。 總統大選期間 台灣上空出現七次 UFO!去( 1995)年 12 月至今年 3 月,短短 4 個月間,台灣上空出現 7 次不明飛行物事件,此種記錄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正值台灣總統大選,中共以演習之名發射導彈,恫嚇台灣之際,不明飛行物的頻頻出現,就耐人尋味了。台灣最資深且最權威的中華飛碟學研究會 對此現象,做了資料收集和深入的調查,認為雖無直接證據可資證明幽浮頻頻出現,和台海緊張有關係,但是此現象值

14、得大眾思考。在此先報導四個月來的幽浮事件。事件一: 1995 年 12 月,巨型飛碟緩緩升空。地點:七堵。84 年 12 月初左右,選舉活動展開之後的第三、四天,當天有些治安狀況,基隆市警察局保安大隊出動保安警力,對全市區待命服勤,警員楊鎮通擔任駕駛鎮暴車輛,在七堵拖吊場服完晚間勤役之際,他即載著三分局警備隊人員返回分局。他將鎮暴車輛駛往七堵拖吊場,等候小隊長返回市區之際,當時約為 22 時 20 分左右,親眼目睹前方監理站方向約半公里處上空,有一具清晰的飛碟,緩緩垂直上升,飛碟體型巨大,為一架大圓盤造型,橙色,下方有五具燈,在暗夜中分外耀眼。楊員表示,他從來不去看有關幽浮 的報導,看到了該景

15、象之後第一個反應是驚嚇、不可思議,因受平日受訓的直覺反應,立即蹲下來觀察。他蹲著看這個龐然大物垂直緩緩上升至雲端,約 5 分鐘之久才消失,沒有任何聲音,寂靜的夜晚只見 5 個燈一閃一閃的,他不敢相信是真的,不斷的以手揉眼睛,直覺得太神奇了。事件二: 1996 年 1 月 5 日,五十人目睹異狀。地點:蘇花公路。 1996 年 1 月 5 日晚上 6 時 30 分,蘇花公路 151 公里 處,載運礦石的卡車司機江明宗,無意間發現海面上突然發出強烈光芒,仔細一看,強光從一飄浮在距海面約 50 到 100 公尺 的物體上發出,呈現靜止狀態。卻又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消失在空中,懷疑所見就是一般所說的飛

16、碟。江明宗說,當時一起駕車的司機和路過旅客約 4、50 人,都停車來觀看,亮光共有 8 盞,呈 z 字型,起初司機以為是貸輪,但越看越不對勁,因為輪船的燈光沒有那麼亮。突然間,強光似乎直逼而來,一對駕駛箱型車的夫婦,誤以為會撞過來,急忙啟動油門,疾駛而去。而在場司機大感驚訝,彼此以對講機連絡,不敢下車查看。轉瞬間,八盞不明亮光熄了七盞,只剩頭部一盞。從上方可以清楚看出,發光物體是一圓形的龐然大物。依司機估計,以他們載運煤渣的經驗,圓型物體的體積,約有四萬噸貨輪那麼大,顏色似乎是灰色。當只剩一盞亮光時,不明物體即發出低沈的隆隆聲,時間不到一分鐘,之後,亮光往四周探照一周,似乎晃動了一下,就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往天空飛去,倏忽不見。司機們有措手不及的感覺,從發現不明飛行物到飛離視線,前後共約 10 分鐘。事件三: 1996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