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以来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96248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以来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十五”以来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十五”以来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十五”以来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十五”以来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五”以来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以来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十五十五”以来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分析以来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分析论文作者 曹建海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工业领域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 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其形成主体是用于工业生产经营的、具有一定生产 能力的固定资产,表现为土地、厂房、设备、工具器具等。这些资产在使用上具有长期性、 不能移动性、专用性等经济特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直接效益和间接 效益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形成效率,以及拉动投资品市场需求所形成的宏 观经济效益;后者则主要体现在投资形成生产能力,对工业产业结构、企业竞争行为、产 业绩效以及资源环境带来的

2、影响。一、我国全社会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及投资效益分析在贸易平衡的国家,社会总产出的使用从大类上分为投资和消费两个领域。消费是为 了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属于直接满足人们生活目的部分;投资是指人们通过建设和购置 资本品、中间投入的材料,以及存货等形式形成的部分。作为生产的手段,投资的目的是 为了更多地生产消费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然而,由于投资对消费在国民收 入中的此消彼长关系,过高的投资率容易形成投资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其次,高投资率一 般是与高资本有机构成密切相关的,其直接体现是重化工业增长速度超过消费品工业增长, 并且由于重化工业较长的产业链,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产业链分工关系;此外

3、,由于工业投 资品行业的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产品形成了较大的需求,在价格上涨的刺 激下,易于形成过于乐观的大规模在建投资。1.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及资本产出比改革开放初期到 2001 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率一直维持在 30%-35%之间,积累和 消费保持了比较合理的比例关系;2002 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开始步入重化工业高速增长时 期,投资率由 2002 年的 36.1%迅速上升到 2006 年的 52.2%,平均每年上升超过 4 个点。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时期。由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外延的基本建设的方式,表现为各种工商业新建、扩 建和改建项目遍地开花,房地产项目在全

4、国蔓延,导致投资效果低下。反映固定资产投资 效果系数的资本产出比1996 年前还介于 1-3 之间,1997-1999 年迅速则上升于 3-6 之间, 2000 年之后我国的资本产出比趋于稳定,但基本介于 3-4 之间,与 1996 年之前相比投 资效果水平出现大幅度下降。投资效果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2002 年之前,我国的固 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基本上维持在 70%左右;但是随着其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迅速扩 大,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急剧下降,2003-2006 年分别为 62.6%、58.8%、60.2%和 57.1%, 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与 2002 年之前相比

5、,平均下降了 10%左右(见表 1) 。表 1 1995-2006 年我国新增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6 年) 、 中国统计摘要 (2007 年) 。2.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及工业资本产出比变化1984-1988 年,中国经历了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失控的阶段;经过 1989-1990 年的低潮, 到邓小平南巡讲话,工业投资又经历了 1991-1994 年的高速增长时期;1995-2002 年中国工 业处于生产过剩和通货紧缩环境当中,工业投资增长幅度基本上处于低位徘徊状态;直到 2002 年下半年之后由于重化工业、房地产业等高速发动,出现了 2003 年的激增

6、,2004- 2005 年又出现了连续两年 36%左右的投资增长,2006 年又在 2005 年高位投资额的基础上增长 26%,达到 4.8 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43%。我国工业投资最近几年的迅猛增长,主要表现在采矿业和制造业的同步增长上。根据 2004-2006 年城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2004-2006 年我国城镇工业投资年平均增长 31.8%。其中采矿业增长最快,达到 40%;制造业为 34.2%;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 增长较慢,为 21.8%。在采矿业当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达到 46.4%,而黑色金属、有色 金属和非金属采矿业的投资增长均在 60%-70%

7、之间。对于采矿大省来说,采矿业投入呈超 前趋势,主要是受国际矿石价格飙升、国内电煤需求紧张以及制造业生产能力扩张带来的 对工业原料产品需求扩张所吸引、拉动。制造业当中,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橡胶工业、 塑料工业、冶金工业、装备制造业投资拉动明显,这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 大部分超过了 40%。制造业的发展对能源工业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压力,但由于煤炭、石油 储藏和开采条件,以及生态环境限制,我国基础工业产品供给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矿大量依赖进口,拉动了国际市场原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由于我国工业投资增长基本上是建立在外延扩张方式上的,投资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 的投资

8、效率增长,2000 年以来我国工业投资效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与全社会资本产出 比水平相比,我国工业的数值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显示工业投资较之全社会投资,特别是 比重越来越高的房地产投资,仍然处于一个相对有效率的部分。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工业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形成工业生产能 力上,且生产能力的计量受到专门技术的影响。实际上,当企业和行业出现产能不足时, 理论上只能通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能力。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相互影响工业生产能力在理论上实际上是一个很难严格界定的概念。按照新帕尔格雷夫经济 学大辞典的

9、定义,生产能力是假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企业以一定的固定资本与劳动 力的组合所形成的产出能力。由于固定资本和劳动力的配置可以发生变化,所以生产能力 实际上是一个可变量。例如,即使机器设备一定,增加人力配置可以提高产能;或者,改 变机器设备的运转强度、运转速度,都可以提高生产能力。产能的这种变动性的幅度,与 生产要素投入中的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有关。一定的固定资产在理论上存在着一个最佳的 长期产量,经济学上把这个产量定义为工业生产能力,它一般是一个区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新增生产能力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工业固定资产一般分为新 建、扩建、改建、迁建、恢复等。其中新建、扩建和改建都可以增加工业生产能

10、力,而迁 建和恢复则只起到简单再生产的作用。新增工业生产能力是作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指标出现的,表现为一定的产出所 能达到的最大产能,或者在既定产能条件下的最小投资。新增生产能力的数量一般按设计 能力计算,即在设计文件中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而不论投产后的实 际产量如何,表现为产品年产能力、处理原料能力、设备数量或容量、建筑物容积容量面 积或长度等。2002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重化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生产能力迅速扩张。然而由于体制机 制不完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 2003 年以来我国在 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铜冶炼等高耗能、高污染的

11、行业生产能力不同程度 地出现过剩现象,水泥、平板玻璃、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存在潜在的产能过剩问题 (见表 2) 。表 2 2005 年我国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生产能力利用状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交司。考虑到厂房、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重置更新的情况,生产能力利用状况与工业 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的变量主要是产能利用情况 的不同,导致行业中企业平均生产成本结构及其成本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对企业利润产生 影响,而对未来时期盈利状况的预期,是决定企业投资的关键因素。根据一般的分析,生 产能力利用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从而直接影响企业投资的决策。然而在我国的 现实

12、中,在许多行业,却出现了产能过剩与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居高不下并存的局面。 表现为行业供给普遍过剩状况下,企业仍然不断投资进入,以致国家不断出台抑制政策仍 无效果,这在世界上属于一种特殊的现象。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居高不下,不仅存在于产能不足、市场供不应求行业,而且存 在于一些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产能过剩主要存在两个特 征:一是多数出现在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领域,如钢铁、电力、石化、汽车、建筑材料 等国民经济重化工业领域,与新一轮的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周期存在密切关系; 二是政府投资或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占有相当比重,多数产能行业相当部分是由建设项目中 央部分审

13、批、中央企业在行业投资中居于主导地位,一些甚至属于“有保有压”政策下的鼓 励项目。R 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工业固定资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工业项目建设过程中, 由于大量消耗土地、建筑材料、电力等资源,以及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噪音、可吸入颗 粒物、建筑垃圾等形成的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2)最重要的,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形成 的工业生产能力直接排放大量的工业污染物,以及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 坏。伴随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长,我国工业污染呈不断恶化的趋势。我国工业投 资的大量增长以及对电力的大量需求,导致其水泥厂和发电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

14、增加。 由于固定资产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在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的水泥,致使我 国水泥生产能力惊人,目前生产能力已经占了世界的 44%。根据荷兰环境评估局发布的一 份报告称,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尽管我国的工业污染问题有西方国家将制造业以“外包”的方式转移的原因,但中国各 地区不顾环境后果、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盲目地、不切实际地引入大量外商 直接投资,这是导致我国工业污染问题日益加剧的根本原因。改变工业经济增长模式,实 施工业的科学发展,是今后工业投资政策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三、宏观投资的低效率和微观投资的高效益并存一方面说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效率低下

15、,另一方面来自微观经济的效益数据却不断好 转,导致大量的针对决策部门政策的质疑。应当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1.中国工业投资的微观经济效益情况中国工业投资的宏观效益不理想的状况,与企业微观经济效益普遍较好的局面,形成 了非常鲜明的对照。这种对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工业投资效率好于全社会投资效率 的情况,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政府决策部门认为产能过剩的行业4,企业则认为投资效益好 而持续投资,造成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大大出乎中央政府的意料。根据宋国清、卢峰等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资本回报率演变的测算5,我国工业 企业固定资产回报率指标从 1978 年到 1997 年 20 年间是逐步下降的,回报率从

16、28%左右 下降到 6.1%;但这种情形从 1998 年的 6.2%之后开始出现逆转,以后逐年上升约 1.75 个百 分点,到 2006 年为 20.3%。这个回报率即使与日本、美国制造业相比也是偏高的。2005 年日本制造业资本税前利润率为 12.2%,我国工业为 14.4%,比日本高出 2.1 个百分点;美 国制造业 2001 年遭受“911”和经济不景气双重打击,工业资本税前利润率从 20%左右 4.5%,然后得益于灵活的企业制度和劳动力市场,以及外包对供应链和产业结构的重组作用, 2005 年美国制造业的资本税前利润率达到 21.4%,比中国工业资本回报率高出 7 个百分点。上面的数据是我国工业平均回报情况。如果考虑到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效益情况, 则更具有比较意义。按照宋国清、卢峰等人的测算,2001-2005 年日本制造业回报率简单 平均值为 9.8%,我国国有企业为 9.7%;而同期我国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利润率简单平均 值分别为 14.9%和 14.22%,比日本同一指标高出 3-4 成。尽管与美国制造业的利润水平还 不能相比,但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