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探讨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9591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探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探讨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探讨机构编制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系统地搞好机构编制管理,对于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财政负担,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机构编制工作既丰富又复杂,并不是简单的规划和管理,是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原则,对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组织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数额及人员结构的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要对辖区范围内的事业单位进行设立、变更、年检、补领、注销等日常管理和监督,还要负责拟定有关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意见、办法、方案、细则、规章,研究论证、审核各机构、部门、单位的“三定”方案,并对

2、相关工作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机构编制管理属行政管理范畴,具有集中程度高、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和长期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既要了解所涉及组织和单位的共性和特点,又要与组织人事、财政工作等紧密配合,还要长期不间断的开展工作,因为只要有管理机关和单位、组织存在,机构编制管理就不能停止。迈入新的五年规划,机构编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把握大2局、改革创新,开创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的历史重任,客观的落在了每一个机构编制工作者的肩上。2011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对“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机构编制管理应善于“抓大放小”,突出

3、工作重点。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能力。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座谈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把 2011 年作为加强“自身建设年”,切实把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正确处理好改革管理任务与自身建设之间的关系,认真总结自身建设方面的经验,着力研究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政治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基本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把自身建设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增强抓落实的本领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更加奋发有为地将机构编制工作向前推进。二、全面推进体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是深化各项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机构编制工

4、作的重点。党的十七大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新要求,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经济社会要发展就要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旧机制、旧观念,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发展与改革相结合。机构编制工作是通过机构改革,用发展的眼光及时调整各单位、各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使其达3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相适应,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在此后的工作中,要从几方面全面推进改革工作。1.以“三定”为核心,全面完成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在本次县政府机构改革中,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有利于上下衔接、便于开展工作

5、为原则,围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对我县政府部门机构进行了撤并、更名等调整。改革后,对县政府设置 23 个工作部门和 2 个部门管理机构做好“三定”工作,做到机构调整一步到位,人员调整逐步过渡,改革工作有序平稳进行,并对改革中涉及到的 12 个部门 75个事业单位中进行变更,现已完成 32 家符合条件的变更登记。2.以明确职能定位为重点,全面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精神,围绕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目标任务,认真制定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提纲 ,采取

6、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将摸清乡镇基本情况、机构运行情况、管理体制情况、人员配备情况等方面作为调研工作重点,深入查找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提出转变乡镇职能、完善乡镇机构设置、创新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配备乡镇人员编制的对策建议。43. 以分类推进为原则,稳妥开展事业单位改革。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所以,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成为了此次事业单位分类的主导理念。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可谓“甩掉两头,

7、留下中间(中坚) ”,即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做到“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 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建立起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三、大胆创新,进行科学化的机构编制管理。通过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是

8、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实践过程。暴风骤雨式的改革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这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性。1.从更新观念、创新理念入手。在工作思路上,按照科5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注重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由局部思考向立足全局思索转变,由注重近期成效向着眼长远效益转变。在工作方法上,用于改革,注重创新,积极学习借鉴省、州编办和各县编办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认真进行吸取消化和创新,不断革新机构编制管理机制,推进机构编制规范化、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在管理手段上,狠抓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广网络技术应用,通过创新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2.深入调研,动态调整职能

9、。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机构编制工作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工作,机构编制创新更是关系党的执政建设、人民的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各种利益关系极其纷繁复杂。所以,各种新的机构编制政策和管理手段出台之前,机构编制部门都必须要经过大量深入的实际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情况,方能在决策中不造成误会,以确保解决问题的准确性。要解决现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问题,就必须真正了解问题和矛盾的本质,通过到每个单位、每个部门实地调查走访,认真听取单位和群众的声音,从实际调查中找出问题的症结,在调查中增长知识,在调研中提高工作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部门工作向机构编制部门通报机制、强化编制部门的监督

10、约束机制、职能争议协调机制,完善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追踪部门的履职和运行情况,做好部门机构、职能、编制的制定。如在县政府机构改革6“三定”方案工作中,为制定出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切合实际、既科学谨慎又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我县编办深入实际走访各部门、单位,反复研究,召集人员召开座谈会、讨论会,对各行政部门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和在职人员的年龄、民族、身份、岗位设置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进行科学理性的综合分析,为党委和政府制定“三定”方案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在“三定”起草制定过程中,不断与各部门、单位了解情况、交互意见,以确保保质保量地完成“三定”方案工作。四、遵守法规政策,严格办事程序,科学

11、管理人员编制。要切实做好人员编制的控制和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树立法治化理念。 公务员法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的出台,使编制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同时,中央、省、州党委政府不断行文,要求严禁擅自增设机构,增加编制,超编配干部,应把法律、法规和上级的要求作为机构编制管理的主要依据。机构编制管理缺少的不是法律法规,而是法律法规的执行。工作中树立“编制就是法规”的法治意识,严格遵守机构编制各种法规政策,切实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不违背原则打擦边球、搞暗箱操作,对各种违背机构编制法规政策的行为,敢于坚持原则,善于抵制拒绝,不怕得罪人。在做好日常管理和审批的同时,根据我县实际,

12、管住、管好机构编制,7用好用活现有编制,减少财政供养人员,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2.强化审批控制机制。机构编制的办事程序,是机构编制部门依照职责权限,从事机构编制管理活动的步骤和顺序,是保证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配备编制、调整职能的重要条件之一。规范机构编制决策、审批程序,在政策规定上,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决策、审批体系,实现机构编制决策、审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三个一”制度。凡机构编制事宜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一个部门承办,由编委领导“一支笔”审批,由机构编制机构一家行文,这是杜绝机构编制多头决策,强化各级编委及其办事机构作为决策中心地位行之有效的方法。党委、

13、政府及其他部门的文件和领导的讲话涉及编制事宜,可作为参考。二是要建立听证或咨询论证制度。凡机构编制增减、政府职能调整、重大机构改革方案出台等,都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收集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议,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三是要建立透明制度。除机构改革和重大机构调整外,在准备和正式增减机构、编制,调整职能前后,要及时向社会公开机构编制,让服务对象了解该机构,并发动社会大众对机构编制配置是否科学、合理情况进行监督,通过“阳光”作业,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3.把好进人关口,推进编制实名制。目前,在全国范围扩招生就业高峰已逐步显现,人才人力市场也已开始饱和,8社会性就业问题对机构编制管理的冲击越来越大

14、。一些地方超编制配备人员、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所有的改革和管理措施在解决超编、混编上显得无力,控制人员编制膨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各行政机关部分单位超编,这直接导致单位骨干力量不足,需要的人进不来,用不上的人出不去,各部门感到工作压力大,只能要求增加编制,缓解工作压力,这直接影响到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机关事业单位实有人员除学校和卫生院外,基本上是满额,且人员普遍年轻化,这对补充人员特别是紧缺专业人才难度较大。要维护机构编制的严肃性,杜绝超编进人,我们不能只管编制,还要把好进人关口。首先,空出编制和岗位进人。各部门、各单位进不进人,进什么岗位的人,由编制部门把

15、头关,具体进什么样的人,配什么干部,则按职责分工,分别由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确定。其次,充分用好现有人力资源。各部门对现有人才要做到人尽其才,根据个人的特点和优点,合理安排,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任用领导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做好用人导向。再次,控制好人员编制,做到只减不增。切实把各单位人员控制在编制范围内,出现空编应本着进紧缺专业人才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提高编制使用的效益和质量,促进人员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4.全面推行实名制管理。实名制管理是新时期加强机构9编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是严格控制机构人员编制增长的重要措施,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一项新举措

16、。实行编制实名制能够较好地解决编制管理中超编、混编、底数不清等问题,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从根本上改变重视编制审批忽视编制使用、编制管理与实有人员管理相脱离的状况。一是深入各部门、各单位进行人员信息采集,建立编制台账。二是规范人员编制变更的审批程序。三是会同人事、财政等部门建立健全编制管理和经费预算管理相配套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做到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批的编制范围内,人事部门才能核定人员和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预算并核拨经费,银行才能开设帐户并发放工资,这样进一步管住、管好机构编制,减少财政供养人员,从而实现人员编制的程序化、精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五、加大监督力度,严惩违规行为。没有监督的管理不是科学的管理。因此,要维护机构编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依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 、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 ,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一要转变观念。机构编制部门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配置和职能调整,是一个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体的综合部门,但在日常管理中,往往是比较注重决策,容易忽视执行和监督环节。因此,编制部门要转变观念,不但要注重审批,还要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