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9499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政治哲学理论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政治哲学理论 异同: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异同 提起古希腊文明,人们无疑会想起这两位在诸多领域中取得影响后世的成就的学者: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唯心主义哲学最伟大的代表。亚里士 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哲学、教育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气象学、政治学、诗 学等方面建树颇丰,诗希腊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师徒,在学术见解 上自然会有相通之处,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其师的思想,但他同时也说过这样一句名 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足见他与柏拉图还是存在许多分歧的。 首先,关于城邦 的思想

2、。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都对自由城邦的政治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 古希腊时代,城邦制度可称是最先进、最理想的政治建构,在希腊文中,城邦一词为 polis, 不同于今天英文中的 city 或 country,这样一个特殊的政治形态,是柏与亚政治思想的实践 对象,而且他们的政治思想也只适用于城邦,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确立,城邦的衰落也使 这一系列政治思想失去了适用价值(当然,从西方近代以来,这种对政治构建的最初观念 对今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了正义城邦的思想,城邦分为统 治者、军人和财富生产者三个阶层,正义的城邦是三个城邦发挥各司其职、相互和谐的统 一体,前两者是国家的

3、治理者,第三阶层则是财富的创造者,这也引申出专业化的原则, 在正义城邦中,人人需各司其职,统治者和军人也需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而且他们适合 于他们的这一地位所要求的条件。正义城邦的统治者,在理想国中,便是柏拉图著名 的“哲学王” 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是正义国家实现的关键,也 是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家执政的根据: (1) 人的品德是政治的基础,保持 公民完善的品德,矫正人们品德的堕落,有赖于具有完善品德的哲学家。 (2) 知识是美德 的基础。它是对“理念”的认识与回忆,而非源于物质世界。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这种知 识,回忆这种知识。 (3) 治国需要知识、美德和权

4、力的结合。 (4) 哲学家的培养是一个长 期的教育、训练过程。柏拉图的哲学家执政思想,其实质是要恢复奴隶主贵族政体,以挽 救城邦的危机。亚里士多德的城邦观念于柏拉图有明显的不同,他提出“人是政治的动物” , 并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个人于城邦的关系,好比一只手,只有当它与活着的身体结合在 一起时才能实现它的目的(如拿取物品)一样,个人没有独立的意志,必须成为城邦的一 部分,通过城邦发挥个人价值,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个人同样没有独立性,他们的 生活和行为完全是为城邦的存在而服务的,这一点上二人的观点很相似。 但是亚里士多德 的城邦是由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自由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较之柏拉图硬性划分的三阶

5、层集 带有一定程度专制色彩的哲学王,更具有民主的成分。 关于自由城邦的思想是二人各自政 治思想的基础,由此引申,会发现双方在政体、财产家庭、平等观念、法律地位、教育目 的等方面的异同。 柏拉图把哲学家当国王的政体视为唯一正确的、正义的政体,并以此 为标准,认为凡是违背这一形式的则为非正义政体。柏拉图把执政者的心灵和品质作为区 分政体的标准。认为贤人政体是正义的政体,因为统治者的心灵和品质合于智慧与美德。 而作为非不义政体的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的统治者,他们的心灵和 品质均有悖于智慧和美德。到后期日益感到“哲学王”思想的难以实现性,因此在其后的 政治家篇中,他的政体形式变为:一

6、人统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统治。亚里士多德 继承了他的政体观点,划分为正宗政体,变态政体。二人关于政体的观点差别甚小。 柏拉 图认为为了防止第一、第二等级可能出现的任何纷争,他认为应在这两个等级中实行共产 并取消家庭,任何人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不得占有任何私有财产,废除一夫一妻制,妇 女儿童也要公有,婚姻应优化结合以培育出更好的后代。国家实行按需分配原则;在政治 上,各种职务所有公民都可参加,以此维护第一、第二等级的内部团结。这种财产和家庭 制度无疑是极端的,是一种集体剥削制度。亚里士多德的整体主义则很温和,他坚决反对妇女儿童公有,并提倡有限制的私有制。 在平等观念在上,双方分歧同样明显。柏拉

7、图虽 将城邦公民划分为三个阶层,但这与其说是私有制,到更不如说是为城邦的政体发展而作 的专业化划分,他提倡男女有平等的接受教育和严格训练的机会,奴隶制在理想国中 的反映相对弱化。亚里士多德提倡政治的民主决策性,但他的自由公民概念却极狭隘,奴 隶、外邦人和妇女没有政治权利,奴隶更是“会说话的工具” 。如果说柏拉图由平等观念表 现出的政体形式是早期的乌托邦,那么亚里士多德则还是翻版的奴隶制。 法律在理想国 中几乎没有地位,因为哲人王的一切决策都是明智的,人治凌驾于法治之上,不过柏拉图 后来在法律篇中重新审视了法律治理城邦的作用。突出法治的重要性。认为若要挽救 国家,必须使法律高于统治者。但柏拉图仍

8、把一个由哲学家执政即哲学王的统治看作头等 的理想国,而法治国家则只是“第二等好的国家” 。 法律篇重新对社会等级作了划分。 认为国家应分为公民、工匠和商人以及奴隶三个等级。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工匠和商人享 有人身自由,但不具有政治权利;奴隶没有人格,从事农业生产。 法律篇对共产共妻 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主张每个公民都享有一份土地,但是土地份额应该尽量限制,尽量 平均。 柏拉图在法律篇中的政治思想虽有所改变,但他的奴隶大贵族阶级的立场仍然 未变。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城邦既然以正义为基础,正义的衍生物就是法律,法律是政 治上的正义,是世所公认的公正不偏的权衡标准,这是他的法律正义论的基本观点。 “一

9、切 政体都有三个要素,作为构成的基础,一个优良的立法家在创制时必须考虑到每一个要素, 怎样才能适合于其所构成的政体三者之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 功能部分;其三为审判(司法)功能。 ”这充分显示了他的法治观点。因此,柏拉图偏 向于人治,而亚里士多德则重法治。 因了整体主义和等级制, 柏拉图强调教育也应严格 按阶层而进行不同的专业教育,以便更好地为城邦政治服务,教育内容要严格审查, “无用” 或不道德地内容要予以删除,因为它们不适合塑造“公民战士”式的人,这开了文化 专制主义的先河。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自由教育,反之,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恰恰不是为职 业作准备,并且避免机械的、专业化

10、的训练,政治不是教育的必然目的。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思想浅析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思想浅析 摘 要:对比分析古代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对正义命 题的差异,从而探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的逻辑推演路径,即通过政治哲学原点的 再思考,深化其对理想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体系的理解与把握,为沟通不同时代政治思想家的 理论资源和思维路径创造条件。 关键词:政治哲学;正义;理论资源;思维路径政治哲学的 思考原点建构正义的政治秩序是政治哲学家的核心任务,而这个核心任务的理论载体就是一 个个思想文本中的“乌托邦”,它们代表着政治思想家们心中的理想政治共同体和期望的未 来政治图景。总体说来,政治哲学家思考和追求乌

11、托邦大致有三个原因第一,化学工程师论 文因为人是一种形而下的存在,但始终有形而上的追求,需要通过政治社会中的乌托邦构想来 释放政治思想。第二,政治哲学家一般是理想主义者,对现实社会充满牢骚,命运往往是悲剧 的。他们对现实有着两种基本的态度:一方面是对世间罪恶暴行的恨,另一方面是对人类整体 命运和人类社会的深沉的爱。这两种态度所产生的根源是人不可能生活在完美世界中这个 事实。第三,人类的不完满情境使得政治哲学家反思人类生活的黑暗,探讨改进现实的理想方 案,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思想的深化。 他们所设计的“乌托邦”无非有两种基本的功 能:一种是批判功能,即挑战人的思维惯性和惰性,从而向我们展示政治图

12、景可欲性的一面;另 一种是建构功能,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建设指明方向和道路,这就需要可行性的支撑。 在政 治共同体中,存在着一对必须关心的基本问题,一是谁应掌握权力,二是如何对掌握权力的人 进行政治控制。而这两个因素的核心都关涉到人我们需要通过对人和人性的考察来回答这 对基本问题,对人的不同判断和理解构成这对基本问题的前提和基点。总体看来,有四个基本 维度决定着我们对人性的判断和诠释:第一,对人与人关系的理解。 如果我们认为人与人 的关系天然是合作的,合作是可以自发实现的,那末我们可能在这一点上倾向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和观点。如果我们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天然是冲突和疏远的,我们有可能认同霍布斯的政治 学说

13、。第二,对政治领导人人性的认识。如果我们认为人性是向善的,可能就会倾向于柏拉图 对政治领导人的信任。如果我们认为人性是向恶的我们可能就倾向于对领导人的不信任、 怀疑与防范接受人的原罪意识、幽暗意识。倾向于前者的人可能更加重视教育的功能和作 用,后者可能更加重视制度的构建和对人性的约束与控制。第三,关于人是否天然平等的判断。 倾向于人天然平等的人可能会认同基督教反对把人与人自然上的差异作为人歧视人的依据, 不认为这种差异具有道德意义。而倾向于人天然是不平等的人可能认为支配是理所当然的, 常常忽视妥协的意义。第四,关于人是自律的还是他律的判断。如果认为人是自律的,在处理 人和神之间的关系时,一般会

14、持神不应干涉政治生活的主张,赞同人的自主生活。如果认为人 是他律的,则倾向于肯定神在人类政治生活中的关键地位。 二、古代人与现代人对正义 命题思考逻辑的对比分析如何在一个充满差异和利益冲突的政治共同体中寻求政治秩序,使 人类实现自由文明和繁荣的共存是古代人与现代人都需面对的基本问题。我们先从一般意 义上考察对正义命题思考的进路,再分别考察作为古希腊政治哲学代表的亚里士多德与现代 人思考路径的不同逻辑。 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的学者认为是政治至善主义的代表者,他在讨 论城邦基本政治问题时所遵循的逻辑是:一切存在物都有其目的,其目的是一种善善是一切事 物的目标。在共同体中,善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想过上好的

15、生活,肯定不同的人追求不同的生 活方式,承认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共同体是一种意志。在社会中的人是不同的,善具有可比较 性和可排序性,存在最好和最高的善,即至善。掌握权力的人应将这种最好的生活方式即至善 普遍化,这种至善是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生活,这是最优的政治秩序。与此相对应,现代 人对于正义命题的基本思考路径是:并不否认追问美好生活的意义,但这是每个人的私人问题;现 代人均承认不同人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不同,否认不同生活方式的可排序性和可比较性,否认存 在着最好的生活方式;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的基础上,如何使不同的人共存,维系合作体系,通过 达成共识来形成公共行动、政治制度安排和政治设计的基本着眼点

16、。 三、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的思维进路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开篇即提出“人本质上是政治动物”这个 命题,即人在本性上是城邦动物这是整个亚里士多德政治理论的基础。第一,人不是普通意义 上的人而是居住在城邦之中有一定年限的男性。因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政治是需要理性的 活动,而女性是情感动物。这就决定了非包容性的政治体系不能允许人们在公共领域中平等 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第二,人变成城邦动物是一种生长的过程,城邦具有自然主义的特征, 城邦的起源遵循着一定的逻辑。第三,只有在城邦中生活的人,才能是完整意义的人。他指出: “依目的而论,城邦既先于家庭,先于个人,应当是人生自然意旨的实现。 ” 对于亚里士多 德来说,城邦出于自然,顺乎自然,人的自然天性便是合群性,人应该生活在社群之中,参与和享 受政治生活。人类群体能够独享政治生活,而区别于其他群居群体即在于人特有的语言沟通 能力,借助这种能力人类可以分辨出正义、善恶和美丑。人类可以通过此种能力与禀赋使得 自身追求幸福与善的城邦生活,实现人之为人的本质和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