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届高三历史综合训练(0-4)含解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599486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届高三历史综合训练(0-4)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年届高三历史综合训练(0-4)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年届高三历史综合训练(0-4)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年届高三历史综合训练(0-4)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年届高三历史综合训练(0-4)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届高三历史综合训练(0-4)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届高三历史综合训练(0-4)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5 届高三历史综合训练(届高三历史综合训练(10-410-4)测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姓名: 班级: 学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525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 ,共共 5050 分分) )1.(2013武汉模拟)唐朝学者陆龟蒙曾说:江东用的曲辕犁最为科学。事实上汉代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式普遍使用于唐宋明清,直到近现代。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曲辕犁推广受地域限制B.小农经济阻碍技术革新C.牛耕是农业文明的标志D.传统农业动力未能突破2.下表中关于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推论与史实不符的是 ( )选项史 实结 论A秦国“

2、以牛田”秦国已普遍采用了牛耕技术B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政府重视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C四民月令在汉代成书农业经验的总结有利于农业的发展D东汉出现了一牛挽犁该技术有利于牛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3.(2014保定模拟)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 ”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 )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4.“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 礼记曲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

3、中国手工业的类型是 (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5.(2013宁波模拟)两汉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专门为官府及宫廷所需制作各种器物、军械、衣服、金银器物及煮盐、冶铁、采矿、铸造、铸币等的手工业网,构成了官营手工业的庞大体系。对于官营手工业的认识有误的是 ( )A.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推动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打击割据势力和富商大贾D.严重冲击了民间市场,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6.开元(713741 年)时,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广

4、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B.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C.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D.指南针运用于航海7.(2014盐城高三模拟)康熙年间的归安县志(归安县,今浙江湖州市)记载:“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 ”这表明当时的归安县 ( )A.较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C.农业和手工业已经分离D.不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8.(2014广东百校联考)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原价、本钱之意),然则商贾少商贾少,则上不费粟。 ”这一法令出台的直接动机是 ( )A.稳定

5、物价B.严禁流通C.抑制商贾D.提倡节俭9.在 19 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 年至 1894 年 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 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 986.7%。以上现象表明 ( )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10.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罢,海军也罢,都是纸糊的老虎。 ”这表明洋务运动 ( )A.没有实现富国强兵B.局限于创办军事工业C.深受顽固势力阻挠D.向西方学习毫无价值11.1879 年,旅日华侨卫省轩开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火柴厂巧明火柴厂。下图

6、为该厂生产的一枚火花。据此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该枚火花最早应发行于 20 世纪前期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兴起于东南沿海建厂时新式交通工具在我国已广泛使用早期民族资本家有实业强国的愿望A.B.C.D.12.(2013茂名模拟)1913 年底,张謇出任农商总长,一上任就提出了施政纲领,大力推行经济改革。下列不属于他的改革措施的是 ( )A.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制定经济法规完善经济秩序C.改革不合理的税收制度D.奖励和补助民营企业13.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 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 ”当时民营航运业发展

7、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14.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15.(2014唐山模拟)1956 年 1 月 2 日,上海五十万人冒雨集会,市长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国人民的胜利。 ” “伟大胜利”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实现B.统购统销政策实施C.上海工商业改造完成D.土地改革完成16.1958 年 6

8、月 22 日毛泽东批示: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只要 1959 年达到 2 500 万吨,我们就在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对毛泽东的这一批示解读有误的是 ( )A.中国当时特别注重发展钢铁工业B.此时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C.该批示可用于研究“大跃进”运动D.折射出当时英国工业实力严重下滑17.(2013邯郸模拟)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民间流传一副对联“人财物各有所管,产供销互不见面” 。这表明在当时的经济体制下 ( )A.企业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缺乏激励机制的现象较普遍存在C.部门间相互监督能较好防止腐败D.开始出现了市场

9、调配资源的要求18.1988 年底,山东临沂九曲乡农民禇延泽承包的 72 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对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 。这副对联本质上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C.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19.(2013大连模拟)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顾准和孙冶方提出“我们必须研究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问题”及“社会主义的生产也可以由市场规律自发调节”的观点,这反映了 ( )A.对社会主义

10、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B.经济上出现了“左”倾错误理论C.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得到完善D.人们对社会主义改造不理解20.(2013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 “离土不离乡” “离土又离乡” 。它指的是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发展乡镇企业 外出打工A.B.C.D.21.(2014南京调研)“女学生周某某,现年 28 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于京师某女子学校。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八年一月止,某男如有与某某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 6 时,为会谈期。 ”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有 ( )婚姻自由被广泛认可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

11、被摒弃 年轻人思想不断解放 近代西方自由思想影响国人A. B. C. D.22.1912 年 5 月,袁世凯下达通令说, “近来乃习尚奢华,贪多斗靡尚朴素者,多为人嗤”;接着“劝告国民,继自今衣食、日用、冠婚、丧祭诸费,必不可少者,极力从俭;其可少者,一概省之,务期多惜一分物力,即多延一分生命” 。下列对该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 )普通民众的生活已经大为改善 传统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 西方生活方式对国人有一定的影响 政府对民众消费进行积极引导A.B.C.D.23.1933 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

12、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24.1912 年 3 月,孙中山发布改元剪辫文告:“满虏窃国,易于衣冠,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限二十日,一律剪除(辫子)净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留辫”与“剪辫”是“专制”与“共和”的根本分歧B.“剪辫”是革命斗争最彻底的表现C.“剪辫”是革命成功的外在体现D.习俗变迁是革命成功的主要标志25.津浦铁路修建之前,蚌埠仅是个隶属凤阳的偏远小镇,无人开

13、设木行,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什的。1911 年津浦铁路修建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竹木商号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竹木集散中心。上述文字最能说明的是( )A.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B.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C.促进了蚌埠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D.竹木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4 小题小题, ,第第 2626 题题 1111 分分, ,第第 2727 题题 1616 分分, ,第第 2828 题题 1313 分分, ,第第 2929 题题 1010 分分, ,共共5050 分分) )26.农耕时代的中国

14、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又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明李鼎李长卿集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四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市”的发展状况。(2 分)(2)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商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联系所学,举两例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商人群体。(3 分)(3)材料三作者如何看待工商地位?作者的理由是什么?(2 分)(4)材料四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

15、早出现于什么时期?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一说你对古代农商关系的认识。(4 分)27.中国历代的经济政策均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西汉)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二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宋)司马光奏议材料三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1888 年)材料四 20 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 。(1903 年)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马建波的立法研究材料五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设立实业部,颁布保护工商业的规章,废除清代的一些苛捐杂税,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1)据材料一,概括贾谊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