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行业的消费层次和产业问题与解决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599186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制品行业的消费层次和产业问题与解决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乳制品行业的消费层次和产业问题与解决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乳制品行业的消费层次和产业问题与解决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乳制品行业的消费层次和产业问题与解决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乳制品行业的消费层次和产业问题与解决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乳制品行业的消费层次和产业问题与解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制品行业的消费层次和产业问题与解决(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乳制品行业的消费层次和产业问题与解决乳制品行业的消费层次和产业问题与解决经济学经济学 0601 班班 2006324010126 金莹莹金莹莹这次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丑闻大曝光,目前政府也频频高调表示重视整顿之意。今年 6 月为贯彻促进乳制品工业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乳制品工业,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了乳制品加工产业政策。牛乳被誉为营养价值最接近于完善的食物。发展乳制品工业,有利于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城乡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对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很大推动作用,对于带动畜牧业和食品机械、包装、现代物流

2、等相关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和乳制品工业发展迅速,奶牛存栏、奶类产量、乳制品产量成倍增长,乳制品消费稳步提高,成为世界第三大牛奶生产国。2006 年,全国奶牛数量达到 1402万头,比 2000 年增长了 1.8 倍;奶类总产量 3302.4 万吨,比 2000 年增长了 2.6 倍,平均每年净增 435.9 万吨。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717 家;产品销售收入 1061.3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了 4.5 倍,占全国食品制造业的 23.5%,成为食品制造业中销售收入最高的行业。但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重复建设严重、产业布局

3、不合理、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失序;企业与奶农关系不协调,行业整体效益下降,亏损面增加等等,影响了我国乳制品工业的健康发展。2目前,我国乳制品工业正处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为防止乳制品企业盲目扩张和资源浪费,促进奶畜养殖业和乳制品加工业的协调发展,有必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制订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提出乳制品工业今后发展的主要目标、行业准入、产业布局和政策措施等,为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及相关单位提供产业发展导向。产业政策是建国以来我国发布的第一部系统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内容主要包括政策目标、产业布局、行业准入、奶源供应、技术与装备、投资融资、产品结构、质量安全、组织结

4、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乳品消费及其它等 12 个部分,共 67 条,是今后一个时期规范乳制品工业行业准入、产业布局、市场秩序和投资行为的重要依据。产业政策要求,乳制品工业布局应充分发挥奶业传统优势地区的资源,调整优化东北、华北、西北重点产区的布局,加快淘汰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产能;南方地区根据奶源发展情况和分布,合理布局乳制品加工企业;大城市郊区奶业要加快乳制品工业的现代化步伐。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乳制品工业新格局。产业政策制定了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以规范乳制品行业的投资行为。一是项目建设必须达到合理的起始规模,且由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二是进入乳制品工业的出资人必须具有

5、稳定的奶源基地,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信誉好,社会责任感强;三3是新建乳制品加工项目须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并与周围已有乳制品加工企业保持合理距离;四是企业节能减排要达到规定的指标等。产业政策鼓励奶源生产基地优化奶牛养殖模式,发展奶牛适度规模养殖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奶牛养殖现代化水平,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安全环保的奶源供应体系。同时从促进乳制品工业科技进步、提高质量水平,确保食品安全等方面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产业政策指出,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 20 亿元以上,具有先进水平、跨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乳制品企业集团,在确保奶

6、源全部消化的基础上淘汰规模小、技术落后、质量差、资源消耗高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减少日加工原料乳能力在 20 吨以下液体乳及乳粉小企业数量。产业政策的发布,将对解决我国乳制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整合加工资源,提升产业水平,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规范投资行为和市场秩序,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乳制品工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看来此次丑闻不仅食品安全的问题,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是中国食品行业产品质量信任危机。也应该被视为政府所能提供的基本社会保障的一部分,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首先,如果公众注意的话,会发现无论是三鹿或是蒙牛、伊利和圣元,造成社会伤害较大的,也就是查出三聚氰氨含量比较高的

7、奶粉,4大多数是价格比较便宜的低端系列,目前这些企业在一百多块一桶的品牌系列查出的三聚氰氨并不多,尤其是用于出口的奶粉基本上都没有查出三聚氰氨,而往往价格越低的品牌系列越是含量高。这让人会对这些企业的“企业家”信用自然更加表示怀疑,价格高的和用于出口的奶粉没有查出三聚氰氨,这说明这些企业其实只要认真,完全是有技术能力检验和控制三聚氰氨的,而在一些低端产品他们没有做到基本的食品标准无毒无害,尽管牛根生这些“企业家”脸上写满诚恳,还是使得我们无法相信这些企业毒害消费者的行为可以被视为一个无心的错误。无论他们能花多少钱收买媒体给他们做广告,这些人都应该被钉在耻辱柱上。而受这些毒奶粉伤害最重的人群令人

8、痛心的是大多数都是一些中低收入的家庭。这些家庭父母的打工压力往往比较重,妈妈们常常在哺乳期都得打工养家,长期母乳喂养的条件基本也不具备,而这些家庭的经济条件又没有能力去买一百多块钱一桶的奶粉。这个群体对价格非常敏感,往往只能挑选最廉价的乳制品,比如那种十几块钱一袋的奶粉。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乳品企业觉得在这些十几块钱一袋的奶粉中,如果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来做,企业无利可图,所以才有一些无良“企业家”听之任之放纵毒奶粉。有人会困惑,假如要以次充好,奶粉里兑些淀粉也行啊,就像我们这一代人过去吃的奶糕就是奶粉兑淀粉,肯定5营养标准比不上现在的高级奶粉,但至少没有毒,多吃些也能凑合,至少也用不着干兑三聚氰氨这

9、样伤天害理,丧尽天良的事情。问题在于我们质检总局制定了国家标准,这个标准规定了奶粉的蛋白质含量,只有兑三聚氰氨才能满足检测的蛋白质标准。当然这段时间群众怒不可遏,政府严厉打击,立竿见影的效果,我相信基本上不会有人这段事件往奶里兑三聚氰氨了,那种顶风做案也胆太大了。但问题并没有从根子上解决,近期我逛超市专门留心了一下奶粉的架子,毒奶粉大概都撤下来了,但原来十几块钱一袋的便宜奶粉也撤掉了,没有查出三聚氰氨的一些桶装奶粉,价格都涨价了,动辄就是 150 元以上。这样的价格显然不是中低收入家庭能够承受的起的,那这些家庭的孩子长期怎么办?至少中国的大量中低收入家庭存在,低价格的奶制品这个长期的需求的市场

10、就存在。对于我们的政府来说,要保障一百多块钱一桶的奶粉的质量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是这么贵的奶粉还掺毒,那样的“企业家”直接拉出去枪毙都不过分,而最难的其实是那样穷人能够消费得起的低价奶制品的质量如何监管?价钱低了,企业没有生产热情,逼它生产,它必然想到偷工减料,长久下去,迟早还是一个要爆炸的定时炸弹。企业的逐利需求和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从大头奶粉到肾结石奶粉同在乳品行业两个大规模安全事件时隔仅四年,尽管政府一直口说加强监管,但问题的发生如出一辙,我认为长期来看,这不可能靠政府的监管来解决。6而婴幼儿奶粉又是有需求刚性的产业,假酒案爆发,穷人可以少喝酒,毒奶粉事件被披露

11、,穷人家的孩子还是得喝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乳制品对婴幼儿乃至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谓“每天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不能搞成富人家孩子喝好奶,穷人家孩子喝毒奶。让每一个孩子,不论家庭贫富都能喝到基本质量的牛奶,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最简单的出路,在于中国政府承担起基本保障职责。具体做法是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公开透明招标,以国家能力进行质量鉴定,定购保证基本质量标准情况下,价格最低廉的奶粉。然后以听证会和媒体参与等方式带动全社会讨论,制定出一个相对科学的标准。比如我建议一个粗略的标准,夫妻合计月收入低于 1000 元的家庭,给孩子在 3 岁以前免费发放奶粉,1800 元以下的家庭我国已

12、经实行的教育券的形式,以奶粉券的形式,按月给予一定奶粉补贴,凭奶粉券,可以在超市购买经过招标的指定奶粉品牌时,折合成现金使用。这样做可以保障乳制品质量,分散孤立的消费者是弱势的,他们和企业的信息严重不对称,而以国家力量进行采购,可以有效的从源头上进行质量把关。不要求那些特别高科技的什么名堂,只要保证卫生无毒和基本的营养,这样产品价格不会很高。如果出了质量问题,问责关系也非常清晰,乳汁品安全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其次,此次食品安全事故将促使中国食品行业整合,龙头企业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可暂时回避乳制品企业,长期增持食品行业龙头企业。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中国食品行业产品质量信任危机,乳制品行业7陷入生产

13、、销售困境国家质检总局最新公布了对乳制品行业产品阶段性抽样检测结果:包括蒙牛、伊利、雅士利等著名品牌在内的 11 省市22 家乳企发现 69 批次含有三聚氰胺。此后,在蒙牛、伊利和光明等品牌企业的液态奶中也发现含有三聚氰胺。9 月 21 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在雀巢牛奶公司检出了三聚氰胺;新加坡农粮与兽医局日前发表文告证实,产于中国的大白兔奶糖也受到三聚氰胺污染。至此,“三鹿奶粉事件“已由“个别企业“、“个别产品“上升为中国食品行业产品质量信任危机。目前,乳制品行业陷入了生产、销售困境。生产方面,9 月 17 日,国家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向乳制品企业派驻质量监督人员,每厂 2 名(共 5,000

14、多名)。所有批次原料、产品均有质检部门人员送到质检部门检验(工厂外),加长了检验时间(需要 2-3 小时才能有结果)。销售方面,涉及产品均已下架。申银万国预计乳制品企业四季度将出现亏损。食品安全事故将加速中国食品行业整合进程。中国食品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据统计: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 25,359 家,规模以下企业、作坊更是不计其数。此次食品安全事故,将促使政府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并陆续出台相关子行业产业政策和质量标准,提高产业进入门槛。相当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将被“淘汰“,消费者更多地向规范龙头企业集聚。中国食品行业整合进程将加快。2008 年 5 月 29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乳制品工业产业

15、政策,目标是“建立确保行业有8序发展的乳制品工业新机制“:发展奶类生产,提高乳制品产量(到2012 年,全国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到 42 千克);控制加工规模(2012年,乳制品加工能力利用率在 75%以上);整合加工资源,提升产业水平。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合理经营规模,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 20 亿元的骨干企业。可以预期:中国乳制品行业面临产业链全面升级。可暂时回避乳制品企业,长期增持食品行业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具有持续增长潜力。此次食品安全事故将促使中国食品行业整合,龙头企业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但短期看,乳制品行业面临业绩下滑之现实,预计这种状况将持续 3 个月以

16、上。三鹿奶粉事件应促使政府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并陆续出台相关子行业产业政策和质量标准,提高产业进入门槛,中国乳制品行业将面临产业链全面升级。可从规划、政策、标准三个方面着手,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和规范乳制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完善产业政策,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行业准入管理。针对当前乳制品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修订现行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明确要求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大对奶源基地建设的投入和管理;要求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强对奶源生产收购环节的监控,堵塞奶源收购方面的漏洞;报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对乳制品行业实施准入管理,对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进行公告,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限期整改;调整和优化乳制品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清理整9顿期间,新上或改扩建乳制品加工项目(企业),一律上报国务院工业行业管理部门核准。 二是完善质量标准和原料奶、乳制品检验体系。乳制品标准体系由原料乳标准、乳制品卫生标准、乳制品产品标准、乳制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标准以及乳制品检测方法标准组成。我国乳制品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较,指标设置基本相同,但国内标准在数量、门类、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