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十五”期间北京市人口问题研究

j****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9KB
约9页
文档ID:45991683
“十五”期间北京市人口问题研究_第1页
1/9

十五十五”期间北京市人口问题研究期间北京市人口问题研究人口问题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制约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规模和发展速度,是制定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发展战略、城镇布局的重要因素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市经济发展速度、运行质量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人口布局,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我市经济运行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我市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改善,有利于我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本课题结合我市“九五” 期间人口发展现状和特点,提出“十五”期间人口发展目标,预测未来二十年人口发展趋势,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措施一、“九五” 期间人口现状和特点“九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各项方针政策,人口出生稳定在低生育水平,人口再生产已率先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群众婚育观念发生可喜变化,计划生育工作在农村地区取得了显著成绩流动人口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1、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了各年度人口计划九五”期间,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贯彻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北京市计划生育条例》,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

1996-1999 年我市年均出生人数 8.79 万人,死亡 6.76 万人,自然增长 2.03 万人,年均出生率 7.35‰,死亡率 5.67‰,自然增长率1.68‰圆满完成了各年度人口计划预计到 2000 年全市常住总人口可控制在 1265 万人以内,户籍人口可控制在 1110 万人以内,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均可较好地完成“九五”人口计划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奋斗目标2、人口地区分布不均,市区人口密度过大北京市的行政区域面积为 16807.79 平方公里,按 1998 年户籍人口 1091.5 万人计算,北京市每平方公里平均 649.38 人北京山区面积 10417 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 62%如果扣除山区面积,北京市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 1707.93 人;北京市的人口密度由郊区到城区呈峰状结构,其中远郊区(10 个)每平方公里 284.78 人,城近郊区(8 个)每平方公里4758.12 人东西崇宣 4 个城区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 28148.39 人,比远郊区约高出200 倍1998 年全国城市范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459 人,北京市城近郊区的人口密度比全国高出 10 多倍。

城区人口密度过大,给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3、人口老龄化通常认为 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 10%以上或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 7%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城市1995 年我市 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12.85%1999 年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8.5%北京已成为老年型人口城市4、人口机械增长成为户籍人口增加的主要因素1996—1999 年,我市户籍人口共增加23.84 万人,年平均自然增加 2.03 万人,年平均机械增加 6 万人人口机械增长远大于自然增长,已成为我市户籍人口增加的主要因素5、外来人口规模大,居全国大城市前列1998 年我市外来人口达到 196 万人,其中,暂住人口 146 万人,流量 50 万人暂住人口的 79%人口集中在城近郊区,其中,朝、海、丰、石四区暂住人口为 89 万人,占 61%外来人口达到全市户籍人口 18%1999 年外来人口215.8 万人,比 1998 年增长 19.8 万人,已远远超过了户籍人口的增加幅度二、未来二十年人口发展预测(一)人口预测的根据、方法和参数l、预测方法采用国家计生委编制的人口预测软件“CPPS”。

CPPS”软件包是依据总和生育率(TFR)法编制的人口预测软件,它是在给定预测起始年人口年龄结构并假设未来年份的生育水平和分年龄生育率、死亡水平的条件下进行人口预测的2、参数确定根据市计生委提供的材料,预测年限为 1999—2020 年预测基年为 1998 年分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分别预测,常住总人口为 1998 年底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 1245.60 万人,户籍总人口为 1998 年底公安部门统计的 1091.50 万人采用“四普”年龄结构分别推出1998 年底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年龄构成 (1)生育模式:根据市计生委提供的材料,采用 1999 年度北京市人口抽样调查 1996 年、1997 年、1998 年三年平均的年龄别生育模式2)生育水平:采用市计生委提供的材料,在假定未来生育水平分别为 1.2、1.1、1.0 的基础上考虑“双独”因素对 TFR 增加值的影响,分高、中、低三种方案对未来人口形势进行趋势预测,取中方案预测值3)、死亡模式:采用市计生委提供的材料,在“CPPS”人口预测软件中,以生命表中尚存人数做为死亡模式4)、死亡水平:采用市计生委提供的材料,未来死亡人口的多少取决于人口年龄构成,也取决于分性别、年龄的死亡率情况,按龄死亡率的总体水平可以用平均预期寿命来反映。

假定 1999 年我市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 73.5 岁,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 77.10 岁,以后每年以 0.1 的水平逐年上升,到 2010 年我市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 74.6 岁,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 78.2 岁,到 2020 年我市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 75.6 岁,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 79.2 岁5)机械人口增长:根据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统计,1996--1998 年人口机械增长总量为 18.08 万人,年均增长 6 万人考虑到贯彻国务院国发[1998]24 号文件及户籍政策的调整与改革因素,1999~2000 年,人口机械增长量年均 8 万人,2001~2020 年人口机械增长量年均 10 万人6)流动人口: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材料,以 1998 年 196 万人为基数,采用分块、分阶段预测预测 2000—2010 年流动人口年均增长 7 万人其中,旅游人员年增长 1 万人,务工经商人员年增长 4 万人,流量年增长 2 万人按照上述确定的参数,分高、中、低三种预测结果分析,高方案预测结果客观反映了上升时期的人口形势;低方案的预测结果实现起来困难较大,只能作为理想方案;中方案从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从严控制人口增长,在不突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控制目标的前提下,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

户籍人口预测方案中总人口指标虽然突破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跨世纪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奋斗目标的要求,其原因是考虑了公安户籍政策的调整与改革,加大了人口机械增长的总量总之,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预测,都以中方案作为首选方案,本文的所有分析均围绕中方案的预测结果进行二)“十五” 期间人口发展预测1、户籍人口 到“十五”末期,我市户籍人口为 1171.5 万人,其中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和自增人口分别为 49.30 万人、39.50 万人和 9.80 万人年均出生量、死亡量和自增量分别为 9.86 万人、7.90 万人和 1.96 万人年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 8.59‰、6.89‰和1.71‰1)学龄人口发展预测十五”期间,我市 1--6 岁学龄前儿童人口呈逐年增长趋势,由 2001 年的 58.91 万人,上升到 2005 年的 61.95 万人;7--12 岁的小学阶段学龄人口呈减少趋势,由 2001 年的 80.11 万人,减少到 2005 年的 64.08 万人;13--15 岁的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呈现出减少的趋势2001 年为 54.90 万人,2005 年降为 41.88 万人;16--18 岁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呈现出减少趋势。

2001 年为 59.13 万人,2005 年降为 57.78 万人;19--24 岁大学阶段学龄人口逐年增加2001 年为 100.61 万人,2005 年增加到 118.43 万人 (2)劳动适龄人口以 15~59 岁年龄段的人口做为劳动适龄人口2001 年为 915.43 万人,到 2005 年增加为 976.18 万人我市劳动适龄人口年均在 832.15 万人,此间劳动抚养比平均为 37.89%3)老龄人口2001 年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9.43%,以后则逐年上升,到 2005 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10.81%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已成为北京未来人口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4)育龄妇女人口20~29 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在 2003 年以前,一直保持着“九五”以来逐年递减的趋势,由 2000 年的 79.34 万人,减少为 2003 年的 74.84 万人,年均递减 1.50 万人2004 年和 2005 年开始回升分别为 75.03 万人和 75.97 万人2、常住人口2001 年~2005 年,人口总量由 1279.60 万人逐年上升到 1329.40 万人。

人口总量增加49.80 万人,年均增长量为 12.45 万人,年均增长率为 0.96%其中 2003 年人口总量为1303.90 万人,突破 1300 万人1)人口出生“十五”期间,我市人口出生总量为 57 万人年均出生 11.40 万人,年均出生率8.74‰;2001 年人口出生数 10.70 万人,出生率为 8.39‰2005 年人口出生数 12.50 万人,出生率为 9.47‰2)人口死亡“十五”期间,我市人口死亡总量 45.10 万人,年均死亡 9.02 万人,年均死亡率6.92‰;2001 年人口死亡数 8.50 万人,死亡率 6.67‰2005 年人口死亡数 9.60 万人,死亡率 7.22‰3)人口自然增长十五”期间,我市人口自然增长总量 11.90 万人,年均自然增长 2.38 万人,年均自然增长率为 1.82‰;2001 年人口自然增长 2.20 万人,自然增长率 1.72‰2005 年人口自然增长 2.90 万人,自然增长率为 2.25‰4)流动人口2001 年外来人口的总量为 224 万人,到 2005 年增长为 252 万人,年均增长 7 万人三)未来 20 年人口发展预测1、户籍人口。

2006 年以后人口总量继续逐年上升,2010 年为 1238.50 万人,到 2020 年达到 1344.1 万人总体来看,未来二十年间,我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趋于缓和2010 年以前,人口总量的年均增长量为 12.67 万人, 2010 年以后,人口总量年均增长量为 10.56 万人2001--2020 年的二十年间,人口总量共增加了 232.3 万人,平均每年增加 11.62 万人2、常住人口2006 年以后人口总量继续逐年上升,2011 年人口总量上升为 1413.20 万人,突破1400 万人2020 年人口总量上升为 1505.20 万人,人口总量将突破 1500 万人总体来看,未来二十二年间,我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趋于缓和2010 年以前,人口总量的年均增长量为 12.94 万人,年均增长率为 0.98%;2011 年以后,人口总量年均增长量为10.22 万人,年均增长率为 0.70 %三)人口发展中的主要问题1、育龄妇女数量庞大,计划生育任重道远未来 20 年,育龄妇女总量依然庞大,年均 352.63 万人,最高的 2004 年达到 381.40 万人。

从 2004 年起,20~29 岁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数量呈上升趋势,到 2010 年达到 98.86 万人,比 2003 年的 85.22 万人,多出13.64 万人,这必然导致出生人口的居高不下;未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