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简报08[1].03.25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9054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方简报08[1].03.25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东方简报08[1].03.25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东方简报08[1].03.25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东方简报08[1].03.25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东方简报08[1].03.25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方简报08[1].03.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简报08[1].03.25(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本期述评本期述评.1“小产权房”是房产市场的有益补充 .1三农问题三农问题.2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形态差异及应讨论的问题 .2新农村建设关键建立多元化三农投入机制 .8贵州探索创新新农合模式 农民享受实惠 .9媒体焦点媒体焦点.11做好土地供应规划加快闲置地的处置力度 .11土地垄断是房产暴利和价格 持续高攀的主要原因 .12多项举措聚焦房地产民生 .13群众呼声群众呼声.16海丰违法征地之乱 .16北京土地焦点北京土地焦点.18会场内外激辩三大热点: 房价 保障性住房 小产权房 .18全国紧盯北京宋庄画家村走势 触探土地政策底线 .23城市规划城市规划.27城市规划需要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

2、.27学习借鉴欧洲经验 努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30基本农田基本农田.36吴起县:退耕还林第一县生态文明好家园 .36副省长姚引良撰文“发展水利 改善民生” .38东方剪报 综合服务电话65587086 - 1 -本期述评“小产权房”是房产市场的有益补充2007 年 07 月 11 日 北京的“小产权房”越来越火了。不用做广告,购房者也趋之若鹜。统计显示,北京“小产权房”主要集中在通州、顺义、怀柔、密云等远郊区,房价多在每平方米元至元之间,仅为四环内动辄上万元的商品房价格的至。但在众多的业内人士看来,“小产权房”存在多重风险,最大的问题是实际上没有产权,不受法律的保护。政府有关部门提

3、示购房者注意购买“小产权房”的风险,有媒体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措施限制“小产权房”的发展。所谓“小产权房”,是指建设在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商品性住宅。它一般由开发商与村委会合作或由村委会自行开发建设。因其用地的性质,它不能获得国家建设部门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当然也不能上市交易。其“房产证”是由乡镇政府自制颁发的,卖房者是村委会。相对于直接受法律保护的商品房所有权,这样的产权性质以及所受到的产权保护比较“小”,所以被称之为“小产权房”。由于不存在土地出让金,也不用交纳各种税费,所以成本很低、价格也很低,这也正是它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小产权房”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不仅北京有,很多城市都开始出现。那么

4、,“小产权房”的出现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小产权房”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由于地根紧缩等原因,房地产市场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房价的不断攀升。“小产权房”就像是“正规军”之外的一支“野战军”,为城市的正统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新的血液。尽管它是没有名分的商品房,但在客观上扩大了商品房的市场供应,缓解了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小产权房”不仅让一部分城镇居民买到了廉价的住房,而且可以起到平抑城市商品房价格的作用。同时,“小产权房”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利益。同样的土地,如果被政府低价征用,然后转手倒给开发商,农民得到的补偿很少,这实际上是对农民利益的巧取豪夺。而农民自己开发商品房,则可以从市

5、场中分享土地的增值。这当然要公平得多。当然,“小产权房”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小产权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产权,东方剪报 综合服务电话65587086 - 2 -因此这种“房产”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如遇征地拆迁,“小产权房”的生存就成了问题。不过,房屋所有权没有法律保障,不等于其他所有权利都不受法律保护。购房者与村委会签订的购销合同,也是受合同法等法律保护的。既然已经预见到将来可能发生征地拆迁等难以抗拒的变故,那么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这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比如约定村委会多少年内不得转让房屋所在的集体土地;如果提前转让,或者政府要征地,村委会承担哪些违约责任、按什么样的原则和标准赔偿或补偿等等。这样,

6、即使房子保不住,利益还是有保障的。退一步讲,即使利益保障不足甚至没有保障,那也是购房者自己的事儿,相信他们自会权衡利弊、自愿承担后果。总之,“小产权房”是房地产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情况下自生出来的一种准商品房,是城镇房地产市场的有益补充。它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但它的存在自有其合理性。三农问题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形态差异及应讨论的问题2008 年 03 月 16 日 人民日报(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三种形态在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农”新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农村建设事实上已由下而上展开大致上包括三种形式。第一,学术研究形态的新乡村建设。近几年,我国乡村研究正在重新兴起,包括历史学、经济学、

7、社会学等学科对近现代以来的中国乡村建设思想史、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史、不同乡建学派代表人物传记、典型村落调查等方面的研究。乡村建设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以华北和江南农村为样本的乡村经济社会变迁史研究,如黄宗智等人主编的中国乡村研究(1-3 辑);(2)对 1920-30 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史的研究,如郑大华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3)对乡村建设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及思想史的研究,如晏阳初传、晏阳初传略、梁漱溟全集、梁漱溟先生纪念文集、卢作孚文集、陈翰生集;(4)对新的历史时期在统筹东方剪报 综合服务电话65587086 - 3 -城乡发展背景下地方政府推动的新农村建设的实证研究,如浙江师

8、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的中国新乡村建设丛书等。第二,民间实验形态的新乡村建设。教育机构、学术所团体发起的、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先导的、与基层农民及乡土文化结合的乡村建设活动。其中比较有影响如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农村治理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河北省定州市东亭镇翟城村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河南兰考的乡村建设试验,有关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的乡村建设活动。民间实验形态的乡村建设仿效晏阳初、梁漱溟当年的作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开辟新乡村建设试验基地、农民综合培训与专题培训(如合作社骨干培训)、推广农业新技术、发展老年人协会、创建秧歌队和腰鼓队等文艺组织,以及有关高校和学生社团开展的大学生乡村行动如农村调查研究、法律咨询和农民维权活动等。第三,地方政府推动的新农村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三农”新政策和新一轮制度创新的动力,多种形式的新农村建设在我国各地兴起。比如,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现代化示范村建设、精神文明村建设、生态文明村建设、扶贫新村建设。苏南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浙江的万村整治、千村示范、海南的生态文明村建设、西部地区的扶贫新村建设等。(二)政府推动的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