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学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8937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四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四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四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四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四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四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四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四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学案初四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积累重要语句、字词以及作家和文学常识。 2. 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以及结合语境,理解文言字、词、句的能 力。3.正确理解、回顾并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重要语句的 意义和用法。 一、整理积累知一、整理积累知 (一)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一)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澹泊( ) 淫慢( ) 险躁( ) 旖旎( )突兀 ( )棹( )小舟 花光如颊 ( ) 波纹如绫( ) 为夕岚 )石篑( )罗纨之盛( )夕舂未下( )徜徉( )肆恣( )楹 ( )恶( )是何言 澌( )亡 干将发硎( ) (二)根据拼音准确写出汉字。(

2、二)根据拼音准确写出汉字。 险 zo( )dnb( ) yn( )慢 l( )精 鹰 sn( )s z( ) (三)根据重要的文学常识和文体知识填空。(三)根据重要的文学常识和文体知识填空。 1.诫子书,是_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 _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诲, 感人肺腑。作者就_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 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_字: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 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_字,把“静”与“躁” 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2.西湖游记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_小品,文章主要采用 了 和_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_的思想 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3、3.墨池记从记叙墨池遗迹入手,紧密联系王羲之_的 故事,着重阐明了_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 修养。 4.少年中国说作者 通过把 和他心目中的 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 的精神,针砭 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 者热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根据原文默写。(四)根据原文默写。 1.诫子书的中心论点是 ,指出贪图享受与性格暴躁的危害是_ _ 。 2.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的句子是 ! 请再写出有“惜时”的连续的两句诗 , 。文言文默写技巧:文言文默写技巧:1.反复阅读问题,理解所考察的内容。2.书写时注意生字。 (五)理解并积累本单

4、元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五)理解并积累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诫子书诫子书 1.解释重点词语。 夫君子之行( )( )非澹泊无以明志 ( )( ) 非宁静无以 致远 ( )( )非学无以广才( ) 非志无以成学 ( ) 险躁 则不能治性 ( )(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 )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 庐 ( ) 2.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西湖游记两则西湖游记两则 3.解释各句划横线的词语。 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

5、 )即棹小舟入湖( )已不觉目酣神 醉( )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为夕岚( )梅花为 寒所勒( )余时为桃花所恋( )竟不忍去湖上( ) 罗纨之盛( )艳冶极矣( )夕舂未下( )此乐留与 山僧游客受用( )俗士( ) 4.翻译下列句子。 (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2)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3)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4)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5)月景尤不可方,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6)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墨池记墨池记 5.解释各句划横线的词语。 有地隐然而高(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曰王羲之之墨池者(

6、)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 )( )尝极东方( )( )岂有徜徉肆恣( )( )则其所能( )以精力 自致者( )学固岂可以少哉( )恐其不章也( )于 楹间以揭之( )推 王 君之心( )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 6.翻译下列句子。 (1)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 之间。 (2)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3)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4)岂爱人之善,虽一有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5)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 7.解释各句

7、划横线的词语。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 )冤业( )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 )天戴其苍( )地履其 黄( ) 方法链接方法链接: : 翻译句子的原则翻译句子的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意译相结合。文言文 翻译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翻译的要领 可以总结为一首口诀,希望对同学们做好“文言文翻译”有所帮助 :保持对应,力求直译。直译不便,酌情意译。释解当头,活用注 意。多种用法,古今联系。保留古名,删除无意。替换改变,补齐 略句。遇有倒装,调整词序。得分要点,关键词句。 (六)写作特点(六)写作特点 西湖游记两则西湖游记两则本文重在写意,运用描

8、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 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与景。作者善用比喻、拟人、夸张、对 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同时,运用典故,丰富了 文章内容。 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本文类比、对比手法运用娴熟,排比、设喻连珠喷 发,使文章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二、典型例题剖析二、典型例题剖析 读西湖游记(二)回答问题。 1. 与“西湖最盛”“为春为月”相照应的句子分别是哪几句? 2. 作者为什么没有去赏梅花?写这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 3. 如何理解“安可为俗士道哉!”? 4.品味下列句子的精彩之处。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处,夕舂未下, 始极其浓媚。 三、反馈练习三、反馈练习 1

9、.1.写字或注音。写字或注音。 dn 泊 ( ) yn 慢( )chng yng ( ) 夕舂未下( )罗纨之盛( )波纹如 lng( )干将发 xng( ) 2.2.阅读阅读诫子书诫子书,回答问题。,回答问题。 (1)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 开论述的?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诫子书中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文中强调学习重要性的句子是哪几句? (5)诸葛亮告诫儿子不要脱离社会现实的句子是哪几句?(6)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3.3.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阅

10、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与四弟书 澄弟左右: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 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 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 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导读:曾国藩作为清朝显赫一时的高官,却时刻不忘嘱咐自己的兄弟, 子侄要勤俭,戒骄奢.“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 无做法“,真是至理名言. 注释:与四弟书:这是曾国藩写给他四弟的家书.在读书,做人, 持家等各方面,曾氏对其弟弟和子女们都要求很严.在这封家书中,他 诚恳告诫弟弟“勤俭“的意

11、义:要想福泽绵延,“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 法“.老辈:长辈.奢:奢侈.骄:骄横,放纵.泽:恩泽.勤:勘勉, 勤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总恐老辈失之奢( ) 2.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 ) 3.余微俭而不甚俭( ) 4.后来恐难挽( ) 二,翻译 1.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_ 2.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 _ 三,文中,曾国藩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是_. 四,由此文可以看出曾国藩哪些方面的品性,试着概括. _ 答案(三)根据重要的文学常识和文体知识填空。(三)根据重要的文学常识和文体知识填空。 1.诫子书诸葛亮告诫儿子 静以修身

12、,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就学习和做人 静 躁 2.西湖游记 山水;描写;抒情;热爱大自然 3.墨池记苦练书法 勤奋出天才 4.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封建古老的中国 少年中国 少年勇于改革 老年 人消极保守 (四)根据原文默写。(四)根据原文默写。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少 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 (五)理解并积累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五)理解并积累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二、典型例题剖析及答案二、典型例题剖析及答案 1 1剖

13、析:剖析:此题考察的是阅读原文的能力,需要用原文来回答,只要在原文找出描写西湖春景和月景的句子即可。即“由断桥至苏堤一带艳冶极矣”这几句写出了西湖美丽的景色,照应了文章开头的“西湖最盛,为春”。“月景尤不可言一种趣味”则照应了开头的“西湖最盛,为月”。 2.2.剖析:剖析:梅花因寒与杏花、桃花争艳斗奇,是罕见的奇观,而傅金吾园中梅更 是高洁的象征,这样都不去,在原文一读,即可找到“余时为桃花所恋”,那 么,写这部分的作用应是一种铺垫,旨在衬托西湖桃花更令人叹为观止。 3.3.剖析:剖析:抓住关键词“俗士”理解,“俗士”即原文中止午未申游湖的“杭人 ”,即为利禄奔走的人,“安”充分写出自己的不屑,不忙于功名利禄,表现 了自己的高洁志趣。 4.4.剖析:剖析:与现代文的品味语言一样,选好角度(用词和修辞),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即可,得出答案“染”与“设”形象生动,化静为动,将景物人格化,再现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三、反馈练习三、反馈练习 2 2. .阅阅读读课课内内文文言言文文,回回答答问问题题。 (1)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 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天静。把失败归 结为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