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家教教案(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8896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学家教教案(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一数学家教教案(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一数学家教教案(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一数学家教教案(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一数学家教教案(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家教教案(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数学家教教案(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部分:函数第一部分:函数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一、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二、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 f(x) 与 f(-x)的关系。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 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三、周期性:定义:若函数 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 x

2、满足:f(x+T)=f(x),则 T 为函数 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 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 x 满足:f(x+a)=f(xa),则 2a 为函数 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 y=f(x)y=f(x+a),y=f(x)+b 注意:()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经过 平移得到函数()的 图象。()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 a(,)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 y

3、=f(x)y=f(x),关于轴对称 y=f(x)y=f(x) ,关于轴对称 y=f(x)y=f|x|,把轴上方的图象保留,轴下方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y=f(x)y=|f(x)|把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轴右边部分关于轴对称。 (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x), y=f(x)y=Af(x+)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 f(ax)f(a+x),则函数 y=f(x)的图像关于直线 x=a 对称;如:的图象如图,作出下列函数图象:)(xfy (1);(2);)( xfy)(xfy(3);(4);|)(| xfy | )(|xfy (5);(6);)2( x

4、fy ) 1( xfy(7);(8);1)(xfy)( xfy(9)。)(1xfy五、反函数: 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 ; 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求反函数的步骤:将看成关于的方程,解出,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将)(xfy x)(1yfxxOyy=f(x)(2,0)(0,- 1)2互换,得;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的值域) 。yx,)(1xfy)(xfy (5)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 (6)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7)原函数为奇函数,则其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原函数为偶函数,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数。如: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0(32)(2xxxxf122)(xx x

5、f)0(21log)(2xxxxf七、常用的初等函数:(1)一元一次函数:,当时,是增函数;当时,是减函数;)0(abaxy0a0a(2)一元二次函数:一般式:;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0(2acbxaxy两点式:;对称轴方程是 ;与轴的交点为 ;)(21xxxxayx顶点式:;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hkxay2)(一元二次函数的单调性: 当时: 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当时: 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0a0a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要采用配方法,化为的形式,hkxay2)(、若顶点的横坐标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0a 时:在顶点处取

6、得最大值,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0a 、若顶点的横坐标不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0a 时: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0a 有三个类型题型:(1)顶点固定,区间也固定。如: 1 , 1, 12xxxy(2)顶点含参数(即顶点变动),区间固定,这时要讨论顶点横坐标何时在区间之内,何时在区间之外。(3)顶点固定,区间变动,这时要讨论区间中的参数 1, 12aaxxxy二次方程实数根的分布问题: 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则:0)(2cbxaxxf21,xx根的情况

7、kxx21kxx2121xkx等价命题在区间上有两根),(k在区间上有两根),(k在区间或上有一根),(k),(k充要条件注意:若在闭区间讨论方程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上实根分布的情况,,nm0)(xf),(nm3得出结果,在令和检查端点的情况。nx mx (3)反比例函数:)0( xxaybxcay(4)指数函数:) 1, 0(aaayx指数运算法则: ; ; 。指数函数:y= (ao,a1),图象恒过点(0,1) ,单调性与 a 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 a 分 a1xa和 0o,a1) 图象恒过点(1,0) ,单调性与 a 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 a 分 a1xalo

8、g和 00;5.过圆 x2+y2=r2上的点 M(x0,y0)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6.以 A(x1,y2)、B(x2,y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xx1)(xx2)+(yy1)(yy2)=0;7.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1)根据实际问题的约束条件列出不等式;(2)作出可行域,写出目标函数;(3)确定目标22函数的最优位置,从而获得最优解;8.圆的性质的应用.初中知识回顾:五高考题回顾一、相切问题:1 (04 年辽宁卷.13)若经过点的直线与圆相切,则此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是 . ( 1,0)P 224230xyxy2. 北京卷)从原点向圆 x2y212y27=0 作两条切线,则

9、该圆夹在两条切线间的劣弧长为( )(A) (B)2 (C)4 (D)63. (天津卷)将直线 2xy0,沿 x 轴向左平移 1 个单位,所得直线与圆 x2+y2+2x4y=0 相切,则实数 的值为A3 或 7B2 或 8C0 或 10D1 或 11二、公共点问题:4.(04 年北京卷.理 12)曲线C:(为参数)的普通方程是_,如果曲线C与直线有公共cos 1sinx y 0xya点,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 5.(全国卷 I)已知直线 过点,当直线 与圆有两个交点时,其斜率 k 的取值范围是()l),(02lxyx222(A)(B)(C)(D),(2222),(22),(42 42),(8

10、1 816(04 年福建卷.文理 13)直线被曲线所截得的弦长等于 .20xy2262150xyxy三、方程问题: 6.(04 年上海卷.文理 8)圆心在直线上的圆C与y轴交于两点, 则圆C的方程为 . 270xy(0, 4), (0, 2)AB7. (湖南卷)设直线和圆相交于点 A、0132 yx03222xyxB,则弦 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 .四、对称问题:8.(04 年全国卷二.文理 4)已知圆C与圆关于直线对称,则圆C的方程为( ).22(1)1xyyx A.B.C. D.22(1)1xy221xy22(1)1xy22(1)1xy9.(上海)直线 y=x 关于直线 x1 对称的直线

11、方程是 x+2y-2=0 21五、最值问题:10.(04 年全国卷三. 文 16)设P为圆上的动点,则点P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 221xy34100xy六、线性规划问题:11. (全国卷)在坐标平面上,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C) 131 xyxy(A)(B)(C)(D)2223 22312. (湖北卷)某实验室需购某种化工原料 106 千克,现在市场上该原料有两种包装,一种是每袋 35 千克,价格为 140 元;另一种是每袋 24 千克,价格为 120 元. 在满足需要的条件下,最少要花费 元.13. (江西卷)设实数x, y满足 .的最大值是则xyyyxyx,0320420

12、2七.与向量相结合2314.(湖南卷)已知直线axbyc0 与圆 O:x2y21 相交于 A、B 两点,且|AB|,则 .3OBOA六.课本中习题归纳一、 直线的方程及其位置关系1(1)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2)两条直线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3)两个平面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4) 两个平面的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 。(5)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 。(6)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7)两异面直线所成的的取值范围是 .2 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是 ,若=(1,k)也是它的一个方向向量则 k= .10xy 3 直线的倾斜角,直线过点,且,则直线的方程是 .1l0302l( 3,0

13、)21ll2l4 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方程是 ,它的斜率为 , 倾斜角为 .( 2,0), ( 5,3)AB5 已知直线经过点,且斜率的绝对值等于 1,则直线的方程是 .倾斜角为 .l( 1,2)l6 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为 12, 经过两点的直线的倾斜角为,则 .(,6), (1,3 )AmBm( ,2),(,21)C nDnn060mn7 已知直线经过点,倾斜角为,则直线的方程是 .l( 2,3)045l8 已知直线的斜率为,在轴上的截距是,则直线的方程是 .该直线在轴上的截距是 .l3 2y2lx9 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是.( 5,0), (3, 3),(0,2)ABC(1)中线 AD 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2)高 AH 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3)角平分线 AM 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4)ABC 的面积等于 ; (5)重心 G 的坐标是 ,10 已知直线与轴交于点 A,与轴交于点 B,O 为原点,则AOB 的面积等于 ; AOB 的内切圆的260xyxy半径等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