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8881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秉承西北大学“公、诚、勤、朴”校训,爱国爱校,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有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前沿动态;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该语种外文资料、应用该语种进行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能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在科学研究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人才,使以学术型为主的学生毕业后能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应用型为主的学生毕业后能胜任该专业领域的技术或管理

2、工作,并成为业务骨干。二、研究方向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不同的研究方向,具体见后表中的研究方向。 三、学制及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的学制为 3 年,最长不超过 6 年。学分18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16 学分(学位课11 学分) ,开题报告通过计2 学分。四、课程设置博士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授课学期为第 1-2 学期,各专业具体课程见后表中的课程设置。五、培养方式2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负责与导师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六、考核方式除学术报告等考查课以外,博士生课程考核采用闭卷或开卷等考试方式,其中学位课程以闭卷笔试为主。博士生在入学后第三学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合格

3、者方可进入论文阶段。七、科学研究博士生在读期间根据学位论文选题方向应系统地查阅中外文相关文献;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报告活动,每名博士生至少以主报告人的身份作 1 次学术报告;发表的科研成果应达到西北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科研成果要求的规定的要求。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博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博士生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

4、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能够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博士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选题应尽可能地与承担或参与的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项目以及横向重点科研项目等相结合。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内通过中期阶段考核后进行开题报告,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的一年左右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同时必须是一篇系统而完整的学

5、术论文。全文一律采用计算机编辑和输出,具体格式参照西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3九、答辩及学位授予博士生在正式答辩前要进行预答辩,通过预答辩且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达到规定的要求(按照西北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科研成果要求的规定执行),方可请校外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论文才能组织正式答辩。4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课程编号原则1课程编号为十位;2公共课程编号:学校代码(5 位)课程性质(“1”外语类、 “2”政治理论类、 “3”其它类)1(博士代码)课程类别(“X”学位课;“F”非学位课)序号(2 位) ;例:第一外国语 1069711X01 第二外国语 1069711F013专业

6、课程编号:学科代码(6 位)1(博士代码)课程类别(“X”学位课;“F”非学位课)序号(2 位) 。例:学位课 经济学前沿理论与方法 0201011X02 非学位课 中国思想史文献 0601051F125政治经济学(020101) .1经济思想史(020102) .2经济史(020103) .3西方经济学(020104) .4世界经济(020105) .5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6).6国民经济学(020201) .7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8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60102) .10专门史(中国思想史)(060105) .11专门史(中国民族史)(060105) .13世界史

7、(060108) .14基础数学(070101) .15理论物理(070201) .16光学(070207) .18无机化学(070301) .20分析化学(070302) .21有机化学(070303) .22物理化学(070304) .2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 .24人文地理学(070502) .25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070901).26地球化学(070902) .28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070903) .29构造地质学(070904) .31第四纪地质学(070905) .33地球环境科学(070920) .34植物学(071001) .356微生物学(071005) .36科学技术史(0712) .37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 .38化学工程(081701) .40生物化工(081703) .41矿产普查与勘探(0818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