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资格证财经法规重点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8802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从业资格证财经法规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财经法规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财经法规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财经法规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财经法规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从业资格证财经法规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从业资格证财经法规重点(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概述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税收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是国家为了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1.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2.2.征税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征税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3.3

2、.征税是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征税是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4.4.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二)税收的特征(二)税收的特征税收特征,亦称“税收形式特征” ,是指税收分配形式区别于其他财政分配形式的质的规定性。税收特征是由税收的本质决定的。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具有形式相比,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无偿性无偿性和和固定性固定性三个特征,即税收的三个特征,即税收的“三性三性” 。【例例 3-1】3-1】1 1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指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按照一定的征收标准进行强制征税,而非纳税人

3、的一种自愿交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会受到法律制裁。强制性是国家的权力在税收上的法律体现,是国家取得税收收入的根本前提。它也是与税收的无偿性特征相对应的一个特征。2 2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对价。税收的无偿性特征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最本质特征。它既不同于国有资产收入或利润上缴,也不同于还本付息的国债,还区别于工商、交通等行政管理部门因服务社会收到的各种形式的规费。税收的无偿税收的无偿性特征,决定了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性特征,决定了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是

4、税收是税收“三性三性”的核心。的核心。3税收的固定性,指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范围及其征收比例,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税收的固定性既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又包括征收比例的固定性。而且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稳定。税收固定性对国家和纳税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国家来说,可以保证财政收入的及时、稳定和可靠,可以防止国家不顾客观经济条件和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滥用征税权力;对于纳税人来说,可以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增强其依法纳税的法律意识,同时也有利于纳税人通过税收筹划选择合理的经营规模、经营方式和经营结构等,降低经营成本。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无偿性税收三

5、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固定性是对强制性和无偿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固定性是对强制性和无偿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三)税收的分类(三)税收的分类我依据不同标准,对税收通常有以下几种主要分类方法:1.1.按征税对象分按征税对象分,可分为,可分为流转税类流转税类、所得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资源税类和和行为行为税类税类. .P125P125【例例 3-2】3-2】 【例例 3-3】3-3】流转税类,流转税类,是以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劳动服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包括增值税增值税、消费税消费税、营业税营

6、业税和关税关税。所得税类,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类,财产税类,包括房产税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资源税类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主要是对因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发挥调节作用。行为税类行为税类,也称特定行为目的税。包括印花税、车辆购置睡、城市维护建印花税、车辆购置睡、城市维护建设睡、契税,耕地占用税。设睡、契税,耕地占用税。2.按照税收管理分工体系分类,可分为工商税类工商税类和关税类关税类。3.按照税收的征税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中央税、地方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税

7、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中央税中央税是指由中央立法、收入划归中央并由中央政府征收管理的税收。如: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P126【P126【例例 3-4】3-4】地方税地方税是指由中央统一立法或授权立法、收入划归地方并由地方政府征收管理的税收。如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土地增值等。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地方共享税是指税收收入支配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或法定方式分享的税收。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对证券(股票)交易征收的印花税等。资源税类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P12

8、6【P126【例例 3-5】3-5】4.按照计税标准的不同分类,可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二、税法及构成要素二、税法及构成要素(一)税收与税法的关系(一)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人。税收与税法存在密切的联系:(1)税收活动必须严格依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2)税收必须以税法为其依据和保障,税法又必须以保障税收活动的有序进行为其存在的理由和依据。(3)税收属于经济基础

9、范畴;税法则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国家和社会对税收收入与税收活动的客观需要,决定了与税收相对应的税法的存在。税法对税收活动的有序进行和税收目的的有效实现起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二)税法的分类(二)税法的分类 1.1.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实体法税收实体法和和税收程序法税收程序法P127【P127【例例 3-3-6】6】税收实体法,主要是指确定税种立法,具体规定各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纳税地点等。 (如(如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 、 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 ) 。税收程序法,是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具体规定税收征收管理、纳税程序、发票管理、

10、税务争议处理等内容。 (如(如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 )2.2.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和外国税法。3.3.按照税法法律级次划分,可分为按照税法法律级次划分,可分为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税收法律有税收法律有: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 、 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 、 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等;等;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行政法规有有增值税暂行条例增值税暂行条例税收规章税收规章有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则税收规范性文件税收规范性文件有有增值税专用发

11、票使用规定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P131【例例 3-11】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各种单行税法具有的基本因素的总称。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各种单行税法具有的基本因素的总称。税法构成要素既包括实体性的,也包括程序性的。税法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其中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是构成税法的三个最基本构成税法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的要素1.1.征税人征税人 是指代表国家行使税收征管职权的各级税务机关和其他征收机关。因税种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征税人。如增

12、值税的征税人是税务机关,灌水的征税人是海关。 2.2.纳税义务人纳税义务人 纳税义务人也称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有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纳税义务人是税纳税义务人是税收制度中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之一。收制度中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每个税种都应明确规定各自的纳税义务人如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而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为在我国境内开采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3.征税对象征税对象 又称征税客体。这是指税法规定对什

13、么征税,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全力义务所指的对象。征税对象包括物或行为,是区别不同类型税种的根本标志。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对流转额征税、对所得额征税、对财产征税、对资源征税、对特定行为征税等。 4.税目税目 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它反映了具体的征税范围,体现了征税的广度。5.税率税率 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数量比例或征征收额度,是计算税额的尺度。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三种基本形式。比例税率比例税率 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量多少、数额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

14、,比例税率是最常见的税率之一,应用广泛,具有横向公平性,其主要优点是计算简便,便于征收和缴纳。我国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等都是采用的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定额税率 是指对单位征税对象规定固定的税额的税率形式,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主要有吨、升、平方米、千立方米、辆等。定额税率一般适用于从量定额计征的某些课税对象,实际是从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各定一个税率递增征税,不同等级的课税数额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课税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累进税率一般在所得课税中使用,可以充分体现对纳税人收入多的多征、收入少的少征、无收入的不征的税收原则

15、,从而有效地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正确处理税收负担的纵向公平问题。全全额额累累进进税税率率 即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量都按其相应等级的累进税率计算征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实际上是按照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分等级规定的一种差别比例税率,它的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一般相等。 全额累进税率在调节收入方面,较之比例税率要合理。但是采用全额累进税率,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位会出现税负增加不合理的情况。例如;某甲年收入 1000 元,适用税率 5% 某乙年收入 1001 元;适用税率 10%。甲应纳税额为 50 元,乙应纳税额为 1 01 元。虽然,乙取得的收入只比甲多1元,而要比甲多纳税 50 元,税负极不合理。这个问题,要用超额累进税率来解决。 超超额额累累进进税税率率 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 ,对每个等级部分的数额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超累税率的“超”字,是指征税对象数额超过某一等级时,仅就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算征税。 P P1 12 29 9【例例 3 3- -8 8】 例例 五五级级超超额额累累进进税税率率速速算算表表 级数 所得额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所得额在 1000 元以下(合 1000 元) 5 0 2 所得额在 1000 一 2000 元部分 10 50 3 所得额在 20003000 元部分 15 150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