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标准60课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8553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标准60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标准60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标准60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标准60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标准60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标准60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标准60课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课程标准标准一、课程基本一、课程基本信息信息课程代码课程代码Z0808C026029授课语言授课语言汉语开课单位开课单位冶金工程系授课学期授课学期4课程类别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考核性质考核性质考查前导课程前导课程 高等数学 电路基础后续课程后续课程 电机与拖动 PLC 技术应用理论理论28实训实训30习题习题见习见习学时分配学时分配总学时总学时60讨论机动机动2学分学分4课程系数课程系数1适用专业适用专业黑色冶金技术二、制定依据二、制定依据本课程是在校高职学生专业基础课程。本大纲依据专业技术特点、及工作实际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而制定。三、课程定位三、

2、课程定位1 1、课程性质、课程性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是一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非电类专业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内容上包含了电工、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三门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工作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练一体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专业基础。2、教学任务、教学任务主要针对机电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

3、维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学习实践对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和工程意识的训练,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的基本理论。四、课程目标四、课程目标1 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理解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正弦交流电路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变压器的特点、模拟电路的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与集成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等等。2 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认识和深刻领会,以及教学实训过程中创新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解

4、决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基本的思考与设计的方法,在未来的工作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3 3、素质目标、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对比学习法,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培养学生的钻研和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善于沟通、团队协作和勇于挑战的能力。五、课程教学单元及学时分配五、课程教学单元及学时分配教学形式与课时分配教学形式与课时分配 序号序号教学单元(或学习情境)教学单元(或学习情境)项目单元(或工作任务)项目单元(或工作任务)学时学时 理论理论实践实践习题习题讨论讨论1.1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21.2 直流电路分析221电路基本理论1.3 交流电路分

5、析10222.1 磁路的基本理论2 2磁路与电机 2.2 变压器8 22.3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2243.1 常用低压电器介绍22 3常用电机的控制电路 3.2 常用电机的控制电路10 244.1 半导体二极管24.2 三极管学习224半导体器件基础4.3 基本放大电路10225.1 集成放大器及基本电路分析22 5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5.2 放大电路的负反馈分析626正弦振荡电路6.1 正弦振荡电路227直流稳压电源7.1 直流稳压电源4228.1 数字电路基础理论28.2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48数字电路基础8.3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829机动2合 计602830六、课程教学设计六、课程教学设计

6、序号序号教学单元教学单元项目单元项目单元知识要求知识要求技能要求技能要求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建议1.1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1.认识电路模型;2.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3.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1.会认识常用元器件的图形符号2.能用万表测量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1.教师讲解演示2.部分学生测量、汇报3. 教师集体指导解决问题。1电路基本理论1.2 直流电路分析1.认识直流电路的工作状态;2.识别直流电路的连接方式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4.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1.会认识常用元器件的图形符号2.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 会用基尔霍夫定律4. 会用直流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对复杂电路的化简1.教师讲解演示2.

7、部分学生测量、汇报3. 教师集体指导解决问题。1.3 交流电路分析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及表示方法;2.掌握同频率正弦量的运算方法3.掌握纯电阻交流电路、纯电感交流电路、纯电容交流电路;4.掌握各单项正弦交流电路的特点1. 会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测量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等参量网络教学讨论教学实训室演示教学2.1 磁路的基本理论1.掌握磁路及磁路的应用; 1.掌握磁路及磁路的应用;网络教学讨论教学实训室演示教学2.2 变压器1.掌握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会用变压器的变压比进行电压计算2.能够用仪表对变压器的物理量进行测量实践教学2磁路与电机2.3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1.掌握三相交流异步

8、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能识别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号1.能对小型三相异步 电动机进行拆装 2.学会检测电动机多媒体演示教学实践操作练习3.1 常用低压电器介绍1.掌握常用的低压电器;2.能识别简单的电气原理图1.会认识常用元器件的图形符号2.能用万表测量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多媒体演示教学实践操作练习3常用电机的控制电路3.2 常用电机的控制电路1.掌握常用的低压电器;2.能识别简单的电气原理图1.会认识常用元器件的图形符号2.能安装调试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多媒体演示教学实践操作练习4.1 半导体二极管1.掌握 PN 结的特性;2.掌握二极管的结构及特性1. 能用万用电表测试二极管的好坏和极

9、性1.教师讲解演示2.部分学生测量、汇报3. 教师集体指导解决问题。4.2 三极管学习1. 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本结构;2. 掌握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1.会用万用表判别三极管的管脚、管型2.会用和表判别三极管的好坏和极性多媒体演示教学实践操作练习4半导体器件基础4.3 基本放大电路1. 掌握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2. 掌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1. 会组装与调试基本放大电路多媒体演示教学实践操作练习5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5.1 集成放大器及基本电路分析1. 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知识;2. 认知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理想化条件。3.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1. 会组装与测量简单运算放大电路简单

10、应用5.2 放大电路的负反馈分析1. 认知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负反馈。1. 会组装与测量简单运算放大电路多媒体演示教学实践操作练习6正弦振荡电路6.1 正弦振荡电路1. 认知正弦振荡电路1.会进行正弦振荡电路分析多媒体演示教学实践操作练习7直流稳压电源7.1 直流稳压电源1. 掌握常用稳压芯片2. 学习直流稳压电路1.会进行直流稳压电路分析多媒体演示教学实践操作练习8.1 数字电路基础理论1. 掌握常用数制及相互转换;2. 掌握编码1. 会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多媒体演示教学实践操作练习8.2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1. 掌握与、或、非门电路的符号及功能;2. 掌握常用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3. 掌握组合

11、逻辑电路 的分析方法;1. 能测试基本的逻辑门电路2 能测试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多媒体演示教学实践操作练习8数字电路基础8.3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1. 认知基本触发器;2. 掌握各触发器的符号及逻辑功能3. 认知时序逻辑电路1. 能测试触发器逻辑功能2. 掌握实现任意进制的计数器的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实践操作练习七、课程考核七、课程考核1 1、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 40%和终结性考核 60%相结合的考核方式2 2、成绩组成、成绩组成形成性考核(平时考核)包括:考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终结性考核(期末考核):测试学生通过项目学习应该达到的合格水平八、实施建议八、实施建议1、师

12、资条件担任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具有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受聘讲师职务四年以上;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组织管理、监控、教学设计、课程开发、了解学生、交往能力等。2 2、教学设施、教学设施本课程教学需要多功能教室一间、电工电子实训室一间。多功能教室需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并能网络通信。3 3、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及参考资料推荐教材序号序号教材名称教材名称主编主编出版社出版社主审主审1电工电子技术陈小虎高等教育出版社978-7-111-34390-5 978-7-111-34390-52电工电子技术牟志华 李瑞霞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参考资料序号序号教材名称教材名称主编主编出版社出版社主审

13、主审1电工电子技术韩满林、于宝明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网络教学资源序号序号教学资源网站网址教学资源网站网址备注备注主审主审1http:/ 九、其它说明九、其它说明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如课程开发的合作单位或课程开发团体陈述性说明等)十、审核十、审核课程教学团 队教学团队成员签字:拟定主讲教师签字:年 月 日专业建设指 导委员会 审核意见(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考核、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评审)审核人员:(至少两人)年 月 日系部意见(是否同意使用该课程标准)系主任签名:年 月 日院学术指导 委员会评审 意见(可以对该课标的特点进行评审,是否同意执行)评审人姓名: 盖章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