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探索:转动的陀螺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98407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探索:转动的陀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班科学探索:转动的陀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班科学探索:转动的陀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班科学探索:转动的陀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探索:转动的陀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探索:转动的陀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科学探索:转动的陀螺大班科学探索:转动的陀螺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设计策略:设计策略:在“转动的陀螺”活动中,我们重视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操作体验,引导幼儿在比较和分析中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如,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发现转动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起幼儿对转动这一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玩陀螺的愿望。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

2、师通过引导幼儿操作和交流,调动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第三个环节是活动延伸,因为影响陀螺转动的因素有许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只可能发现其中的几个因素。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儿的思维。活动目标:活动目标: 1对物体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2尝试在探索和比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废旧的两种图案的光盘(以下用 A 和 B 表示,A 是正常的光盘,B 是在偏离中心处打一个小洞,适合水彩笔通过) ,废旧的粗水彩笔、打印汉字转动,玩具花片,小木棍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回忆、交流

3、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一、开始部分: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现象1出示汉字“转动” ,引出话题。师:今天玩游戏前我先考考大家,这两个是什么字?师:看到“转动”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这些转动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教师总结要素,帮助幼儿梳理搜集到的信息。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转动现象,这些转动有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比如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有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带、游乐园大转盘等。 3承上启下,引出任务。师:今天我们来玩一玩会转动的陀螺,不过今天的陀螺不是从商店里买来的,而是要我们自己做的。 二、基本部分:自主探索,发现影响转动变化的一些因

4、素二、基本部分:自主探索,发现影响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1教师介绍材料,交代任务。 师:这里有许多水彩笔,还有 A 和 B 两种光盘。请你尝试用这两种光盘制作两个陀螺,比一比自己制作的两个陀螺在转动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想一想让哪个陀螺参加转动比赛。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 B 陀螺比较难转,A 陀螺比较容易转。 3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水彩笔在 A、B 陀螺上的位置不一样。 师:你想用哪个陀螺参加转动比赛?你们为什么都选择 A 陀螺来参加比赛呢? 师:A 陀螺光盘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B 陀螺光盘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师:水彩笔插在光盘的中心和插在光盘的旁边做出来的两个陀螺在转动

5、时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水彩笔插在光盘上的位置有关系。三、结束部分三、结束部分师:宝贝们,我们今天制作了好玩的陀螺,并了解到水彩笔插在光盘上的位置不同会影响其转动,其实,还有许多原因会影响陀螺的转动,让我们一起去发现探索,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陀螺的转动?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做成陀螺?活动延伸活动延伸:让幼儿利用玩具花片和小木棍自由制作陀螺。自由探索身体的哪些部位会旋转。活动反思活动反思: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于是,我迅速捕捉幼儿这时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利用生活中触手可及、俯拾皆是的资源,从直接、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开始享受

6、到自主探究、主动表现带来的乐趣。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思,在做中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科学。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转动的陀螺这一大班科学活动,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中是因为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它激发了幼儿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一直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践中,我们改变传统的“教”的模式,注重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自主探究机会,使孩子们学得更主动、更自由、更有活力。观其行,激其趣。通过“做”陀螺,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科学。幼

7、儿对科学的理解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能动实现的,然而,总会有一部分孩子的实验以失败告终。解其惑,展其趣,在幼儿碰到挫折时,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十分重要,教师若能关注孩子失败的原因,引导幼儿勇敢地面对问题。比如:制作陀螺过程中找不准中心点,轴过长、过短,材料制作过于简单等等,在不断的质疑中寻求症结所在,并鼓励幼儿积极与材料及同伴互动,在多重互动的过程中赢得成功和自信。在此环节中教师还应鼓励幼儿表述操作结果,与同伴交流经验,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使感性知识系统化,使学习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有差异的学习经验与能力导致孩子在实验中出现不同的构思,方案和验证过程。在验证过程中,我们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录其行,延其趣。孩子们的科学探究从实现世界中常见的物品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教师应用即有趣又能引起儿童科学思考的情景或方式引入主题,使孩子们关注周围常见事物,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同时使孩子们的探究有明确的方向,保证探究的有效性,不断地支持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