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15联考申论真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8323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9.15联考申论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年9.15联考申论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年9.15联考申论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年9.15联考申论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年9.15联考申论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9.15联考申论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9.15联考申论真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2 年年 9 9 月月 1515 日联考申论真题日联考申论真题 (福建、河南、重庆、吉林、陕西)(福建、河南、重庆、吉林、陕西)一、注意事项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作答时限:120 分钟。其中阅读资料 30 分钟,作答90 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二、给定资料二、给定资料1. 2006 年,时任德国驻华大使史坦泽到同济大学作报告。有学生提问:今天您用德语作报告,在座的同学大多能听懂。如果中国的大使在德国用汉语作报告,有多少德国人能听懂?史坦泽回答:“因为我们有歌德学

2、院!我们一直在努力,向全世界传播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请问你们国家为此做了什么?”歌德学院是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的文化学院,已有 60 多年的历史,它的工作是促进国外的德语语言教学和开展国际文化合作。通过介绍德国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生活等情况,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的德国。歌德学院目前已遍布 78 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分支机构 144 家,其中国外分支机构 128 家。除歌德学院外,西方很多国家部有推广自己国家文化的机构。英国 1934 年成立了英国文化委员会,是英国负责教育和文化关系的国际组织,致力于在全球推广英国文化。目前全球已有该机构的 230 家分支机构和 109 家教学中心。法国

3、1883 年就已创设法语联盟,它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旨在传播法语及法国文化,所有的法国总统部自动成为其名誉主席。法语联盟以其各级法语课程的高质量闻名于世,目前全球有 1100 多家机构,分布于 130 个国家和地区。史坦泽当时的回答,深深刺痛了在场同济大学的师生们。“作为中国人,没有理由不推广我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办孔子学院,不是浪费钱,是百年大计!”一位教授发出了呼吁。2与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向海外推广中华文化的自觉虽不算早,但速度却也不慢。2004年 11 月 21 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如今,387 所孔子学院和 509 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覆盖 108

4、 个国家和地区,这已然超过歌德学院 60 年来的建院总数;仅2011 年,就开设各种层次汉语课程 2.4 万班次、注册学员达 50 万人,逾 700 万人参加上万场次文化交流活动这项浩大工程的具体承办者就是 1987 年成立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严格遵循的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而非中方单独行为。年轻的孔子学院与古老的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委员会及法语联盟相比仍有差距。歌德学院中国总院前院长阿克产,歌德学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开始就重视建立职业化队伍,现有专职人员 3000 人。据了解,英国文化委员会有专职人员 7000 多人;法语联盟有专职人员 2 万人。孔子

5、学院呢?每一年,孔子学院总总部要外派中方院长、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非专职人员近万人,至今仍在“抓壮丁”。25 岁的北京志愿者小王,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匈中双语学校”孔子课堂教汉语,她说 “孩子们很喜欢中国老师!近来因为报名入学的匈籍学生越来越多,教课课堂压力越来越大。公派教师职人员,缺乏稳定性、连续性,不利于孩子们学汉语。由孔子学院派到海外教学的志愿者们,现在有几千人的队伍。尽管在异乡孤独,尽管教学任务繁重,但是他们依然怀揣着梦想。在菲律宾的志愿者刘先生感慨:“对于当今的中国,许多外国人的认识远远跟不上其发展的步伐。有的仅知道故宫、长城等传统符号。我们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为他们解读着水立方、高

6、速铁路等新的符号。在印度尼西亚的志愿者杨先生的话更是道出了广大志愿者的心声:“我们部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因这梦想,我们学会了友好交流、理性处世,把悠久而有魅力的中国文化播撒在一个学堂。”3. 2010 年,汉诺威孔子学院联合其他 9 所德国孔子学院,组织 100 多名德国中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临行前,一名德国老师召集学生开会,禁止同学单独进入中国家庭。问他为什么这么要求,回答说“害怕”;问他怕什么,回答说“不知道”。因不了解而误读、担忧,正是中西方交流中无法回避的现实。对很多德国民众来说,中国越来越令人感兴趣,但形象却一直“模糊,不可捉摸”。外国人对申国人的不了解甚至一些片面的印象,是孔子学院

7、建立时面临的最初挑战。连续四届的德国中学生赴华夏令营,已有 400 余名德国中学生来华交流,和中国普通民众面对面。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说,很多学生回来部有同感:去中国前,本以为中国到处都是问题,但后来发现,虽然中国并不完美,却也并非想象的那样糟糕。孔子学院致力于让神秘的中国揭开面纱。4、2000 余年前,一支支沙漠骆驼载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蜿蜒西行,他们脚下的“丝绸之路”改变了世界文明进程。它成为沟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把古代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联系了起来,对促进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个走丝绸之路的

8、人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张季,没有张季就没有丝绸之路,可以说张季是中原第一个了解到在沙漠和高山的那一边还有一个非常兴盛的文明人。他第一次让中原的汉帝国对外部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变道听途说为现实观察;他开辟了丝绸之路,以后的商人多是沿着张季的路线,可以说丝绸之路就是张季两次从西域回来之后才开始有的;从他开始,才有了真正的文化交流,经过丝绸之路,印度的佛教哲学、希腊的雕刻艺术等部传入中国,对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非常大。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着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更多人认为,中国的张季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地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

9、地中海,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19 世纪初期,尽管欧洲强权已在海上遍布,中国依然被西方认为是向往之地,是最兴旺与古老的文明,学者多认为这是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所带来的精神性影响,也造成西方在近代 200 年期间,认为与中国交易能获得巨大利润的印象。5歌德学院像德国的大部分文化机构一样,从政府得到资助。德国联邦政府每年投入 80 亿欧元用于文化事业,占据全部文化投入的 90%以上,而来自企业的资助只有 5.5亿欧元。“在美国这个数字是反过来的,10%的经费来源于国家,90%来源于市场。所以,美国人会说,实际上德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德国学院慕尼黑总部科学与历史事件

10、部的负责人图格斯说道。他认为,文化的根基来源于文化在一个国家的合法地位,而文化的合法地位来源于“独立、远离政府、自由”这三个要素。有了这样的保证,国家为文化“埋单”的模式反而在经济危机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果大部分经费是由私人出的,像美国那样,文化会成为经济的牺牲品。比如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文化就会惨遭损失,进入寒冬。我们特别高兴的是,我们的经费是安全的。”图格斯说。在德国,虽然国家投入经费很多,但是专款专用,不入市场,经费管理非常严密。联邦、州、地方部有文化委员会,委员会由各个党派的人士组成,他们会决定哪个文化机构得到多少钱。花出去的钱要做报告,经过检查和审计看其是不是在合理使用。联邦政

11、府还有一个专门的检查资金使用的审计机构。虽然这带来了很多繁琐的工作,每月、每季度、半年乃至全年,每一个单据都要审查,对任何一笔经费的使用都要报告,对每个项目也要进行审计,但是资金非常安全,使用也很到位。绝大部分的国家部像德国一样,设有专门统管文化事业的政府部门。但是,美国这样一个政府职能完善的国家,却单单没有所谓的文化部。这在美国看来,自有其一套贯彻到底的逻辑:他们声明之所以不设文化管理部门,甚至不制定文化政策,就是为了保护言论自由和产业自由。美国对文化产业采取的是多方投资和多种经营的方式。在文化市场的刺激下,美国的文化产品占据了国际文化贸易市场 42.6%的份额,而中国仅占 1.5%。美国文

12、化商品可谓是四处泛滥,好莱坞的大制作电影、福克斯的电视新闻、MTV频道的流行音乐、时代杂志封面、ESPN 的体育直播、广告形象和包装形式、牛仔裤风格这些部被打上了“美国制造”的商标。而且,这种文化商品的传播又跨越了地域时空的限制,在地球卫星的覆盖之下,五大洲的每个角落美国文化都能达及。美国的电影产量仅占全球的6%,而市场占有率却高达 80%。美国非常擅长在电影中输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功夫熊猫中富有中国元素的“熊猫”、“功夫”,一经好莱坞文化商人改造,在创造出巨额利润的同时,也悄悄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输送出去。相比之下,国内某些电影惨遭诟病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其一昧迎合国外市场,有贬低甚至丑化中国形

13、象的嫌疑,中国电影所传达的内容与当代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精神面貌不甚符合。6.深圳曾经被叫做“文化沙漠”,但近年来深圳的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 年深圳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 531.3 亿,占全市 GDP 的 6.5%。在全国,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广泛受到欢迎。2005 年 9 月 1 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作为国内首个开设传统国学教育的学院,这些年的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弟子规等书也开始作为许多幼儿园的必读教材及中小学课外阅读的优秀读本。这种变化,折射出了国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更新。某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评论道:“只有从国内基础文化建

14、设开始,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从根本上获得人们对传坑文化精神的认同,才能使本国文化声音不湮没,文化精神不迷失。走出去的文化离不开它的根源,缺乏肥沃土壤和优良生长环境的文化,即使能走出去,也一定走不远。只有注重修内功,从长远的、战略上的意义出发,从本国文化建设的自我完善做起,文化才有可能健康地走出去,并且走得更远、更好。”7.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切;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文化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交流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西

15、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和扩大本国的影响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置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之中,是责任也是使命。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交流工具,加起了文明间对话的桥梁;文化作为民族智慧和心理特征的精神反映,促进了国家间相互的了解。孔子学院蕴含着“语言”和“文化”两大特性,使它不仅成为国际汉语教育推广的重要品牌,更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开展民间外交的友好平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特色文化,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在树立中国良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是 21 世纪的文化“新丝绸之路”。但这条路

16、并不好走,既有国家投入不够的问题,也有社会参与不足的问题。还有不少人认为,目前国内教育发展也不均衡,国家应该在国内教育上投入更多。国外的经验表明,语言和文化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要等国内的教育发展平衡了,再去推动自己国家的文化交流,恐怕为时已晚。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较多考虑的是“要让外国人看到我们”,较少考虑国外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更没有琢磨外国人想看什么,喜欢看什么,能看懂什么。对中国学生来说,“愚公移山”、“孔融让梨”是传统的美德,可是把这些故事讲给别的国家的学生去听,却不一定能接受。孔子学院的汉语教材究竟是应当坚持中国的传统文化呢,还是要考虑当地传统文化的不同?有人提比要实现教材的本土化。但也有人认为,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和德国歌德学院在编写教材时只根据本国情况进行编写,目的就是让外国人去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文化。到底是应该实现教材本土化,还是应该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孔子学院仍在摸索中。由于一些历史问题的影响,汉语的推广在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仍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虽然 A 国近年来均出现汉语热,各院校和语言学校部开设了汉语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