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附答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8167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附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作业考核期末作业考核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 满分满分 100100 分分一、简答题(每题一、简答题(每题 8 8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何特点? 答:(1)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 (2)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4)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应当是 富有个性的、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 (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6)数学学习中的“再创造

2、”比其它学科要求更高。(7)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在于“点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2、简述数学问题解决学习的一般过程。 答:数学问题解决是一个连续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反映为以下四个基本步骤: (1)感知、理解问题:这一步主要是学习者明确问题所提供的条件信息和目标信息,并在头脑里建立起问题的表象。 (2)确定求解方案:这一步是根据前面获得的条件信息、目标信息、问题的初始状态及学习者头脑里形成的问题目标状态选择解题方法,制定求解计划,这是实现问题解决的最关键的一步。具体要完成有以下几个任务:问题类化;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确定解题步骤。 (3)实施问题解答:就是将前面所制定的解题计划付诸

3、实施,使问题达到目标状态。这一步既是执行解题计划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和修正解题计划的过程。 (4)总结评价:问题解决以后,学习者还应主动对自己的求解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与评价,看解题过程是否合理、简便,结果是否正确。总结评价时应注意分析问题还有无其它解答方法、还有哪些新的方法。3、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是什么?(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能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态度。二、辨析题(每题二、

4、辨析题(每题 1212 共,共,4848 分)分)1、重视所学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视发展儿童的智力,这是符合现代技术条件下美国急需培养大批的科技人才的现实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也反映了很强的阶级性。布鲁纳曾指出,只有帮助所有 学生充分利用他们的智力,那么,在这个复杂的工业社会里,美国才能有机会很好地生存下去。他曾经说过:“正在形成的作为我们这一代标志的,可能是广泛地重 新出现的对教育和智育目标的关切,但又不放弃这样的理想,即教育应作为训练民主社会里平衡发展的公民的手段。 ”从这可以看出布鲁纳教育理论具有的阶级实质。2、解决数学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正确,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

5、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不要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包括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毫无帮助,它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3、

6、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有效数学思维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4、数学技能与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正确三、论述题(每题三、论述题(每题 1414 分,共分,共 2828 分)分)1、学生是如何学习数学概念的?答:概念学习实质上就是对一类对象关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也是舍弃事物非本质属性的过程。表现为对同类对象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的区分,对概念的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的判别。小学生学习概念主要有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种基本形式。 1概念形成 就人类认识来说,概念形成是一种发展过程,也就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一类事

7、物的本质属性,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在教学条件下,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以学生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形成表象,进而以归纳方式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提出各种假设加以验证,从而获得初级概念,再把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之中,并用符号表示。 如小学生对自然数的认识过程,基本上是重复人类数的形成的历史。以 4 的认识为例,先是认识 4辆拖拉机、4 根小棒、4 颗珠子、4 个小木块、4 朵红花这时的数和物之间呈现出一一对应关系,然后排除形状、颜色、大小等非本质属性,仅仅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把数“4”从这些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来,还能自己举例说出许多其他用“4”表示的实物,并能用符号“4”表

8、示。 概念形成需要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条件,其内部条件是学生积极地对概念的正反例证进行辨别,其外部条件是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的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假设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学生就是通过对外界的肯定或否定反应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不断地选择,从而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的。 如学生对扇形的认识,一开始会从字义上认为像扇子一样的图形就是扇形,显然这是扇形的非本质属性。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扇形的本质属性,教师逐次出示下列一组扇形的正反例证,要求学生观察这些图中的阴影部分,并作出是否扇形的判断。教师根据学生的判断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学生不断判别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假设和对假设进行检验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舍弃概念的非本

9、质属性并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过程。有些学生当判断到第、图时,已发现了扇形概念的本质属性,而大多数学生当判断到第、图时,也已发现了扇形的本质属性,即必须是两条半径和圆周的一部分(即弧)围成的封闭图形。在上述概念形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排除了扇形就是两条直线和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这极易与本质属性干扰的非本质属性的性质,从而获得了扇形的概念,并能推广到一切同类事物。2概念同化 所谓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或描述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过程。也就是以间接经验为基础,利用已掌握的概念去学习新概念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10、: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例如, “等腰三角形”是学习三角形之后学习的,是一个发展性概念。教学时可以只给一些三角形模片或图形,让大家先量一量各边的长,然后把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放在一起,于是引进“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教学梯形时,可以从平行四边形人手,让学生将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相比较,就可以突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一梯形的本质属性。这就是概念的同化。 概念的同化也需要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条件。外部条件是新学习的概念必须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概念或表象有密切的联系,内部条件是学生有着有意义学习的意向。例如,学习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学生必须主动将它们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约数概念及有关

11、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认识到约数是对一个数来说的,公约数是对两个或更多个数来说,指的是它们都有的约数;由于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必有一个最大的约数,所以几个数的公约数中,也必有一个最大的公约数。这样使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三个概念精确分化,前后贯通,纳人到原有的整除概念系统中。沟通新概念与原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的联系,明确它们的区别,使新概念与原概念得到精确分化和融会贯通。这样,新概念被纳入原认知结构,形成了内容更为丰富也更为完善的新认知结构。 总之:概念的形成主要依靠的是对具体事物的概括,而概念的同化主要依靠的是学生对经验的概括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2、如何认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它对

12、数学学习有何启示? 目前,不少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很先进,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工作,每天都要从事大量极其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不能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作为常规性的教学手段,教学设备基本上属于装饰品,仅在公开课中亮一下相,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远远不能转化为教育质量。这样,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无异于一堆“高级垃圾” ,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英格尔斯曾说过“再完善的现代化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传统人的手中变为废纸一堆, ”因此,非常有必要来提高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让广大教师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原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

13、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下面从这两方面来谈谈。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知识经济是 21 世纪的主旋律,世界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社会经济的战略资源从资本转到知识,转到信息。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在农业社会,是将物质作为资源来利用;在工业社会,是将能量作为资源来利用;在信息社会,则是将信息作为资源来利用。据美国公布的统计资料,1992 年亿万富翁的排名版首次由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以 65 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到 1997 年已达到 510 亿)荣登榜首。而在过去,美国的亿万富翁是钢铁大王、石油大王,他们依靠钢铁、石油这类资源,而比尔盖茨是以知识和信息为资源,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了知识、信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