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选举与选举制度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举制度的产生 定义:选举制度是选举产生国家各级代表 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所应遵循的一系列 原则与制度的总称通常由宪法和选举 法规定1.古希腊雅典和古罗马时期 (1)雅典:雅典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由公 民大会、议事会和执政官组成雅典公 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直接参与,无 须选举;议事会的500名成员由每个部 落中选出的50名代表组成,代表由抽签 产生;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通过抽签确定 2)古罗马:古罗马在共和时期,执政官、公 民大会和元老院构成罗马政治生活的主体,其 中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 2.中世纪时期:现代选举制度可以追溯到欧洲 中世纪末期在有些国家出现的等级会议,等级 会议中允许部分市民代表(资产阶级),随着 资本主义的发展,市民代表的的比例越来越多 这一时期的等级会议的选举活动还不是现代 意义上的选举,但是,以资产阶级为核心的议 会作为立法机关的权力机关的权威得以确立二、现代选举制度的发展 现代选举制度与普选制度是分不开的, 现代选举制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人们 争取普选权的过程所谓普选制就是指 所有公民不受歧视性限制地平等享有和 自由使用其选举权的现代选举制度。
1.英国选举制度的发展过程 (1)1689年的《权利法案》规定议会议 员实行“自由选举”,但是,1711年的法 律规定:下院议员要有很高的财产资格 ,如,郡议员每年的土地收入要在600 镑以上;选举权的限制,选民必须是纳 税人;另外还有居住期限、受教育程度 、种族以及性别的限制按照1711年的 法律规定,当时只有5%的成年男子享有 选举权2)1832年改革法:重新分配议席,增 加城市代表名额,降低财产资格限制 (3)1867年修改选举法:在工人阶级进 行的宪章运动的压力之下,1867年政府 再次修改了选举法,使得城市工人获得 了选举权 (4)1884年选举改革:统一了全国城市 与农村的选民资格标准,扩大了农村工 人的选举权n(5)1918年选举改革:在扩大选举权范围方 面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居住期限由1年改为6个 月;财产资格进一步降低;选举费用中属于行 政费用的部分由政府负担;妇女有条件的拥有 选举权,例如,大学毕业、年满30岁的妇女n(6)1949年的《人民代表制法》:该法统一 规定了地方和全国选举的选民资格:凡年满21 周岁,在其选区居住满3个月,不分男女都有 投票权《人民代表制法》标志着普选制在英 国趋于成熟。
1970年,男女选举年龄同等降 为18岁,至此最终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普选制2.法国 (1)1791年宪法:规定只有积极公民享 有选举权,即缴纳土地税和人头税 (2)1793年宪法:雅各宾专政,成立法 兰西第一共和国,取消1791年宪法的规 定,将普选权原则写进宪法,规定凡年 满21周岁、居住满6个月的公民都有选 举权这一时期,选举方式采用公开表 决和秘密投票并用的制度,实行直接选 举3)1795年宪法:1794年热月政变推 翻了雅各宾专政,1795年颁布宪法,废 除普选权、直接选举方式和一院制,规 定只有缴纳土地税和人头税者才有选举 权,实行间接选举和两院制 (4)1830年宪法:二月革命推翻波旁王 朝,建立第二共和国,选举制度恢复到 第一共和国时期5)1875年宪法: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众议员普选产生,参议员间接选举产 生,总统也间接选举产生6)1944年,妇女获得选举权;1974 年,第五共和国将选举年龄21岁降低18 岁3.美国 美国的情况与欧洲的情况相似,在选举权方面 都有严格的财产资格的限制,1787年宪法仍 未废除财产资格限制,直到1856年北卡最后 一个废除了财产资格限制。
到了1860年,美 国白人基本实现成人男子的普选权但是,黑 人与妇女没有选举权1868年第14条宪法修 正案赋予黑人与白人同样的选举权,但是,南 北战争后,在南方重建过程中,很多州实际上 剥夺了黑人的选举权,通过文化测验、人头税 、祖父条款和白人预选制等措施予以限制 祖父条款规定凡1867年之前其父亲或祖父有选 举权的人,可以免除人头税和文化测验,而黑 人选举权的获得恰恰始于1868年 1965年的《投票权利法》授权联邦政府直接干 预南方阻碍黑人参加选举的行为,并明确规定 取消文化测验和其他阻止黑人参加投票的措施 1970年,国会规定,在所有的国家、州及 地方选举中禁止文化测验 妇女的选举权直到1920年第19条修正案通过 ,才获得选举权第二节 选举制度的原则 一、普遍原则 1.含义:(1)普遍原则强调选举权范 围的广泛性,公民凡达到选举年龄,且 按宪法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者都拥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普选制承认并保护拥有公民权的所有 公民的选举权,但不等于对公民的选举 权没有任何的限制,普选制仍然存在选 举年龄限制,存在对于特殊职业者和其 他特殊人群选举权的限制不同于限制 选举对于选举权的限制,普选制下的这 些限制是非歧视性的,他们是政治生活 得以理性组织的保障。
2.意义:(1)通过广泛的选举权把社会 各阶层、各势力聚集在选举活动这一政 治场所,从而一方面起到统合各种社会 力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各种政治 观点提供开放而又便于管理的表达渠道 ;(2)尽管普选不能保证选举人对当选 者的完全的监督,但选票的制约作用最 终仍具有一定意义二、平等原则 1.平等原则是主权在民的重要体现,它 是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价值,同时,平 等理想的实现也必须依赖于民主政治机 制的良好运转 2.平等原则要求“一人一票,每票同值” ,即每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 票权,且每张选票的效力相等3.不平等选举有两种情况:(1)每个投 票人所投票数不等,最典型的就是英国 历史上的“复数投票权”;(2)每票的价 值不等,英国选举人按纳税多寡分成三 级,每级选举人纳税额等于总税额的1/3 4.平等原则除体现于选举权方面之外,还 体现于被选举权,即每个选举人读有同 样的当选机会三、秘密投票原则 1、秘密投票又叫无记名投票它是指选 民遵循选举法规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填 写选票并亲自投入票箱,选票不署名, 不向他人公开 2、实行秘密投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免除 投票者因受他人干扰而无法填写自己真 正意愿的可能性。
3、秘密投票制是从公开投票发展过来的 公开投票方式主要有欢呼投票、唱名投 票、举手投票和双记名投票 4、秘密投票不同于公开投票的最重要的一 点在于,它为选举人提供了一片属于自 己的思想空间,它是选举人自由权利的 重要保障四、自由选举原则 自由选举是相对于强制选举而言自由 选举的投票完全出于自愿,任何机构与 个人不得强制选民投票 决定自由选举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秘密选举(2)差额选举(3)选 民提出候选人的自由五、选举公开的原则 所谓选举公开主要是指选举规则、候选人 、选举经过和选举结果等都须向全体公 民公开 选举公开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1)候选 人情况公开(2)选举过程公开(3)候 选人公开表达自己的见解与主张(4)公 布竞选经费的来源与使用情况第三节 选举制度的内容和运作程序 一、选民与候选人资格 1.选民资格的衡量标准 选民资格的衡量标准一般包括积极条件和消极 条件两个方面:积极条件是指公民取得选举权 所应具有的情况,消极条件则指公民取得选举 权所不应具有的情况 积极条件包括三个标准:国籍条件、年龄条件 和居住条件 消极条件主要指有下列情况者不得享有选举权 :精神病患者、被法院依法剥夺政治权利者、 军人、宣告破产者、赤贫流浪者等。
2.选民资格的限制 (1)财产限制严格意义上的财产限制 已经被废除,但是,有些国家仍然规定 诸如乞丐、流浪者等无选举权,法国、 比利时荷兰以及美国的某些州都有上述 规定 (2)文化程度的限制 (3)居住条件限制 (4)职业限制 (5)年龄限制3.候选人资格的限制 一般地,候选人资格比选民资格要高, 表达选民意愿与权益、参与政治生活的 管理活动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这是与 现代政治的专业化要求相符的1)国籍资格候选人必须是本国公民 ,外国人没有被选举的资格有些国家 还有附加条件,如美国,移民取得美国 国籍7年之后才有资格当众议院候选人, 9年之后才有资格当参议院候选人;总统 候选人必须生来就是美国人2)年龄资格各国规定有所不同,但候 选人的最低年龄一般都高于选举人的年 龄标准,参议院议员年龄标准高于众议 院议员,如美国规定,参议院议员候选 人最低年龄标准为30岁,而众议院议员 则为25岁总统候选人的资格更高,美 国为35周岁,德国、法国为40周岁3)居住资格 (4)其他资格:主要是职业限制和财产限 制前者在英国规定,总督、上院议员 、法官、军人等都不能成为下院议员候 选人财产限制主要是指选举保证金制 度,英国众议院议员候选人需交150英 镑保证金,获选票数没超过本选区选票 的总票数的1/8,保证金收归国库。
二、选民登记与选区 1.选民登记的方式 选民登记是指选民在行使选举权之前须按照法 律规定在选举机构进行登记,以确认选民身份 选民登记的过程也就是选民资格审查的过程 ,未经登记者,不能参与选举 选民登记的具体方式在不同国家与地区也有所 不同美国采取“本人登记“与”非本人登记“两 种方式2.地域代表制 关于选举单位划分方式的设想主要有两 种,即以地域为单位进行选举的“地域代 表制“和以职业团体为单位进行选举的” 职业代表制“各国普遍采用的是地域代 表制,采用地域代表制进行选举,要求 把全国按地域划分为若干个选区,按选 区进行投票3.选区划分的类型 (1)选区的划分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按现存 的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和按人口数目进行划分 按现存的行政区域划分选区,是指以现有的行 政区域作为选区,不再作划分,如美国参议员 选举就是以现在的50个州为选区,每个州选出 两名参议员这种划分类型的缺陷是:每个代 表代表的人数不等而弥补的办法就是按人口 数目划分选区(2)按人口数目划分选区,即根据所要选出的 代表人数,将全国划分为相应数目的选区,每 个选区的人口数大致相等现在各国议会下院 议员的选举都是采用这种选区划分方法。
根据 每选区选出的法定代表人数不同,又分为两种 不同的选区制:一是英美等国实行的小选区制 ,二是欧洲大陆实行的大选区制小选区制又 称单选区制,即每个选区只选出一名代表大 选区制又叫复选区制,即每个选区可选出两名 以上的代表三、选举投票制度 1.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投票制度 西方国家的议会,下院议员一般由选民 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上院议员及总统的 产生,则既有通过直接选举也有通过间 接选举的美国参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 ,而法国的参议员则由间接选举法国 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而美国总统则由 间接选举产生2.多数代表制 所谓多数代表制是指候选人或候选人所代表的 政党,只要在一个选区内获得多数选票即可当 选多数代表制又分为相对多数代表制和绝对 代表制两种类型相对多数代表制又叫简单多 数代表制,谁获得最多选票谁当选,无须超过 半数;绝对代表制是指候选人或候选人所代表 的政党所获选票必须超过本选区全部选票的半 数以上方可当选,缺点是,没有任何一方超过 半数的情况则需要多轮选举,意大利总统选举 曾达到过23轮投票记录 多数代表制对小党非常不利3.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数代 表制所带来的不平等问题。
所谓比例代 表制是指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候选人 所得选票数,按比例分配议席比例代 表制通常只适用于大选区制,小选区制 由于只能产生一个代表,因而事实上无 法采用比例代表制四、竞选过程 1.竞选机构的组织与候选人的挑选 竞选班子的成员大致有几种类型:一是候选人 政治上的亲密朋友;二是一般工作人员;三是 义务助选工作人员;四是竞选咨询专家 候选人提名的几种方式:(1)政党提名;(2 )选民预选,又叫不分党派的提名方式;(3 )选民签署,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