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考试120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7960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学考试120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教育学考试120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教育学考试120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教育学考试120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教育学考试120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学考试120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学考试120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2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 3 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4“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示范性 )特点5 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学科课程。6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最高理想的主要体现之一。7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8 中国古代学校的课程要素以道德经验要素为重点,辅以认知经验要素、审美经验 要素和健身经验要素。9 针对学生进入性成熟的过渡期带来的特点,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生理知识

2、和性知识 的教育。10 自主能力并不是技能。11 学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 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灵活地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 力,即“教学生学会学习”。12 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教育预见能力、教育传导能力、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13 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14 公平、直接、透明是招聘的优点,并不是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15 教师聘任制特征:聘任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 ,平等自愿双向选择,教师聘任是 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16 参加资格考试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17 由于普教和中等职业教育

3、主要是为当地建设服务的,所以地方和区域负有为教 育筹集资金的主要任务。这体现了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经济功能。18 课外活动是正规的教育活动。19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20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陶冶教育法 ) 。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21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目的。22 创造性思维的思维形式有两种,即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所以创造性思维也不 等于发散性思维。23 智育一般是指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的教育,是实现人全 面发展的途径之一。智育不等于教学,教学既要完成智

4、育的任务,也要完成德、体、 美、劳诸育的任务。24 教育行动研究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是(分析问题的来源 ) 。25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 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等。26“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从理论上概括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教育经验,建立了比 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1632 年他写的大教学论 ,被世人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 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7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28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促进班集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是班 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29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

5、了解学生,是由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30 在欧洲封建社会,宗教成了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和统治人民的工具,因而教育 上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 教会教育 )和骑士教育。 31 教会教育,即教会学校教育。通常是指欧洲中世纪有基督教会设立和管辖的学 校。主要有僧侣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主要以培养对上帝虔诚和服从教权 与政权的教士为目的。其教育内容只要是“三科”:修辞、文法、辩证法。 “四学”:算 术、几何、天文、音乐。合称“七艺”。其各个科目都贯穿着神学。 骑士教育是指宗主文化传承的扈从培养和沿袭的使命追寻熏陶,自己本身也是小封 建领主的子弟去爵位比自己高一级的勋贵那里成为侍从,在上帝的指引下

6、护从自己 的主人,贯彻神圣的使命和责任,获得更高阶的恩赐和封赏,追求那种崇高使命感 并不惜为之付出生命,是为骑士教育。32 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33( 普通教育学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 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34( 双轨学制 )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 35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36“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学校教育。37 泰勒采用的教育目标的表达方式是二维图标式。38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孟子 ) 。 “教育”一词,据考证,在中国最早见 于孟子尽心上39“从做

7、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杜威认为, “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 从而学得知识。 ”40 洛克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强调绅士教育。41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 动。42 教师的工作是开展教学,所以教育教学权是教师的最基本权利。43 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 布卢姆 ) 。布卢姆是美国杰出的心 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的理论业绩,在四个领域中尤为突出:教育目标分类学;掌 握学习理论;教育评价理论;课程开发论。44 发现学习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

8、。发现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 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 最后得到学习结果。45 发现法更加关注学习过程。46 探究研讨法适合于小学教学,尤其是自然课教学中。47 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创立的。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 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 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48 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 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不平衡性 )特征。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 龄阶段变化是

9、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49 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 模式。50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效度 ) 。 51 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是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德育个体发展功能应注意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52 让患者自我放松,减轻焦虑、恐惧,用放松反应代替焦虑反应通过练习消除焦 虑和恐惧的做法即为( 系统脱敏法 ) 。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朴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 要是诱导当事人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 态来对抗这种

10、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53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学习与思考相结 合 ) 。54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55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其特征是终身性、全民性、 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56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 职业道德的教育。57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 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58 普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采取全日制教学形式。59 学校按政策就近入学,各校办学是有计划按需进

11、行,适龄者都可享有教育权利, 校际之间不受竞争影响。这体现了学校组织的( 垄断性 )特征。 学校组织既具有一般的组织特征,如实体性、目的性、系统性和程序性;又具有自 己独特的组织特征,如垄断性、非自愿性和公益性。60 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 18、19 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 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个人本位论 )的认识。61 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不平衡性 ) 提出来的。 62 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 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安排 ) 。 63 提出“教

12、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 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加里宁 ) 。 64 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的是( (美)杜威 ) 。65 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入、详述和汇总。66“开而弗达”强调的是启发性原则。67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思想品德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68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它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69 学生学习特点受基础因素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水平等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70 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

13、是( 组织教学活动 ) 。71( 教学 )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72 遗传物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73 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7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涉及政治问题,故属于政治素质教育。75 素质教育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76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可塑性 ) 。77 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教育能力 ) 。 78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79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

14、观 ) 。80 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体谅模式 ) 。 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和社会模仿模式。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 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 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 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81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主要是学生。82 班级建设设计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83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84 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的欧洲,由(保罗朗格朗 )首先提出。 85 评价学校

15、绩效以办学思想、组织健全程度、制度完备程度和领导机构决策领导 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属( 学校内质优化模式 ) 。86 难题提供了试题的平均通过率信息。87 因材施教则既属于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88 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命题 ) 。 89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教学工作,管理工作也很重要。90 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直观性原则 ) 。 91 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陈 鹤琴) 。92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条件 ) 。 93 注

16、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研究型课程 ) 。94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师生进行各项教育活动, 探究活动的主阵地。 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孔子 ) 。 95 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获得间接经验 ) 。 96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内部动力 ) 。 97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98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 现了德育的( 导向性原则 ) 。 99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工作总是具有教育性。 因此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100 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101 班级组织建构主要是为了教育,所以其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的原则。102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学制的建立 ) 。 103 中国最早的教育学教科书是从日本翻译过来。104“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这是( 康德 )的言论。 105 在教育、教学中对任何学生均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