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考察经典马列主义新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597848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考察经典马列主义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考察经典马列主义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考察经典马列主义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考察经典马列主义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提要 本文从与时俱进的观察视角,认为马克思关于“报纸是工人必要生活资料”观点,应该提升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的层面来认识;强调重视马克思和恩格斯 19 世纪50 年代以后关于新科技对社会影响的观点,因为这些观点对于认识当代信息社会的特点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还讨论了我国新闻学界经常引证的列宁关于苏维埃报刊作用论述的社会背景,认为当时他实行没有商品交换的共产主义试验使得他的某些观点超前,并不适用于我国现在的环境条件。文章最后,讨论了斯大林关于“党的利益高于形式上的民主”的错误观点,认为这个观点造成了苏联党内意见交流的停滞和思想的僵化。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新闻观 我国新闻

2、学界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和宣传思想,如果从 1958 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马克思论报刊算起,已经有 60 多年的历史了。根据党中央 1981 年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反右扩大化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以及“文革”结束后坚持“两个凡是”的几年,我们党在整体指导思想上犯了左倾错误。新闻学界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和宣传思想,是在这种大环境中启动和发展的,因而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其表现就是刘少奇、邓小平同志在 60 年代批评林彪组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简单化、庸俗化、形式主义。多年来,我们几乎没有对过去这种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的方法进行过反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列

3、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使得我们有可能在反省以往马列主义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同时,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和宣传观,来审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的新闻传播业与规模化的社会宣传。 限于篇幅,本文只涉及强调或澄清以往马列主义新闻、传播或宣传思想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一、应当将马克思“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观点视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之一马克思的这个观点,是我从马克思 18611863 年经济学手稿中发现的,这部手稿马克思写在 27 本大开本的笔记本上,自编页码 1472 页。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6 卷(三册)、47 卷、48 卷全部是该部手稿,共计 300 多万

4、字。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多次论证了一个问题:现在报纸已经成为英国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1880 年,马克思在他生前最后发表的文章工人调查表中,进一步将报纸列入一般工人(不再特指英国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中。工人是当时社会的最底层,工程师论文 http:/www.e- 生活资料。这个社会最初是市场经济的社会,进一步发展,则是信息社会。 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由于其论述藏于数百万字的经济学手稿中而很少为人所知。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实物工资制向货币工资制转变、工作日的缩短、国民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税的废除的等等论述中,就已经包含了这一思想。就历史背景而言,这是 18-19 世纪世界交往革命的必然结果。大工业

5、要求的人手现代工人,必须具备最低程度的文化,以适应一系列生产资料的改革,于是普及国民教育提到日程;争取 10 小时工作制的斗争(后来是 8 小时)使得工人有了起码的闲暇时间;知识税的废除造成便士报的出现,使得工人有能力购买报纸来阅读。于是报纸成为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提出这个思想的过程,起点是他对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工人生活状况的关注。19 世纪40 年代,他深入到流亡法国的德国工人中,发现他们“产生了一种新的需要,即交往的需要”。1。50 年代,他发现英国工人有了一定的超出必要生活资料的积蓄,“去购买书籍以及请人讲演和召开群众大会。工人阶级有了更大的手段来占有像精神力量这样的普遍社会力量。”2。1861 年,英国最后一项知识税被废除,以货币最小单位作为报价的“便士报”流行。马克思从第二年起,在他的笔记中将“报纸”列为工人每天消费的产品,多次进行了论证。他写道:“这里可能存在一些变化,例如,报纸就包括在英国城市工人必要生活资料之内。”3 1984 年,我首次发表文章介绍了马克思的这个观点(黑龙江新闻学研究资料1984 年第1 期),1986 年再次发表文章(新闻大学1986 年春季号),专论这个观念。因为这个观点对于我们认识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国传媒业的功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