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种债务解决方式皆很困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97728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三种债务解决方式皆很困难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三种债务解决方式皆很困难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三种债务解决方式皆很困难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三种债务解决方式皆很困难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三种债务解决方式皆很困难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三种债务解决方式皆很困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三种债务解决方式皆很困难(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答:第一章第一章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 垄断和自然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 收入分 配不公 5 经济波动 6 偏好不合理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公共物品的性质公共物品的性质:1 非竞争性 2 非排他性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1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 他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的散步到整个社区里;相比之下,私人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它 们能分隔开并可分别的提供给不同的人,也不带

2、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2公共物品有效 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的加以分配。3私人物品具 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而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财政财政: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收支活动。从实际工作来看,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 个部门,即财政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 的职能。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 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市政府集中一部分国门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 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标财政的性质财政的性质: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

3、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财政的三大职能财政的三大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指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 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广义的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的理解可以是指 生产要素的配置。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 社会公共需求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 GDP 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 排政府投资的规模

4、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 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 本身的效率。收入分配职能政策手段:收入分配职能政策手段:1税收 2财政支出 3政府管制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 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4通过转移性支出,是每个社会成员的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 水平。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债水平等做出的决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指政府根据既定的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进

5、行管理,从而影响 经济运行的决策。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 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 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 ,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 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 需要。第三章第三章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的支出活动。是

6、国家 对集中起来的财力进行再分配的活动,它要解决的是由国家支配的那部分社会财富的价值 如何安排使用或对一部分社会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的问题。同时,财政支出又是政府施 政行为选择的反映,体现着政府政策的意图,代表着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 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分类: 1按照财政功能,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2按支出用途,从静态的价值构成上划分,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从动态的再生产的角度,则可以分为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主要包括基础建设支出、 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事业费、 支

7、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 行政管理费、价格补偿支出等。 3按经济性质分,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4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5国际分类方法理论分类和统计分类 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规模 财政支出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总体水平,即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 总额。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衡量财政活动规模,通常可以用两个指标:即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和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重 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法则:由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Wagner, A.)提出,故称“瓦格纳法则” 。瓦格 纳断言,工业化经济的

8、发展必然伴随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原因: 1劳动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经济交往复杂化经济主体间的摩擦增加要求更多的政府保 护、调节和管理活动。 2收入提高和社会进步对分配问题的关心加强对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需求 增加要求政府以更大的比例提高这些方面的支出。 3政府需直接介入某些大规模的投资生产领域替代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替代效应和审视效应)规模效应理论(替代效应和审视效应)由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威斯曼(Peacock and Wiseman, 1967)提出;也称时间型态理论、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偶然事件论;主要观点:1公民的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决定可容忍的财政支出水平2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制度

9、受到冲击时,人们才会审视过去,在心理上接受一个更高的可容忍 的税收水平(审视效应),容忍政府支出更多地替代私人支出(置换效应)3审视效应和置换效应促使政府支出上新台阶4在冲击消失后,较高的支出水平因惯性而持续存在图3-5 偶然事件导致财政支出的增长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发展阶段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W.W.Rostow)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他们认 为:1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 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以及其 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这些投资,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处于早期阶段的

10、国家进入“起 飞”乃至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必不可少的。2在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逐步转换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 马斯格雷夫认为,在整个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总投资以及政府投资的绝对数会是增长的, 但社会总投资占 GDP 的比重以及政府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则会趋于下降。3罗斯托认为,一旦经济发展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 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而且这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 速度,也会快于 GDP 的增长速度。即传统阶段;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大众高额消费阶段等即传统阶段;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

11、阶段;大众高额消费阶段等我国财政支出我国财政支出 V 字型变化的原因分析字型变化的原因分析财政支出/GDP 由1978年的31%逐步下降到1995年的10.7%,之后回升至2006年的 19.3%,这是我国自1978年到现在财政支出的规模变化,这种变化呈 V 字形变动。原因:1 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重是比较高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 制决定的。一方面,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在 GDP 的初次分配中,个人收入所占 的比重较小,同时,许多个人生活必需品由国家低价乃至无偿供给;另一方面,国有企业 的利润乃至折旧基金几乎全部上缴国家,相应地,它们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

12、资乃至更新改造投资,都由国家拨付。简言之,在改革前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扮演了一个“总 企业家”和“总家长”的角色,这种角色在 GDP 的分配上的体现,便是实行“统收统支” 制度,既然要“统” ,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重必然较高。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2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调动 起千千万万个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勃勃生机,为实现这一目标, 实行放权让利政策显然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在改革之初,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向国 有企业放权让利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阶段,与此相对应,财政收入增长放慢了,许 多项目的支出特别是预算内基

13、本建设支出,便在财政支出账上或多或少后有所缩小,有的 甚至消失了,于是导致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的下滑3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的逐年下滑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我国经济改革初期之 所以逐年下滑,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结果,即为了改变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包得过多、统 得过死的局面,调整政府职能和分配格局,激发经济活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一旦经济 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到位和 GDP 的增长,逐年下滑的趋势 理应逆转,即下降的趋势会在某一时点中止转而趋于回升。图图3-6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发展变化趋势()比重

14、发展变化趋势() 影响财政规模的因素:影响财政规模的因素:宏观因素1 经济性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物价水平、征税能力 等。2 政治性因素。包括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以及政府的干预政策等。3 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状况、文化背景等。微观因素从具体支出项目来分析和控制总财政支出规模政治决策程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政府推动下由计划经济体制转换过来的, 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政府推动下建立和形成的,因而政府决策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变化以及最终形成最佳的相对稳定水平有决定性作用。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以维持日

15、常政务活动的支 出。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经费,也叫耗尽性支出。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特点是,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特点是,政府作为一个交易主体按照市场规则,一手付钱,一手得到相 应的商品和劳务,体现了政府这种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并且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实现国家的 职能。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工商农等部门的事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工商农等部门的事 业费。业费。第九章第九章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是纳税人的收入下降, 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指在效

16、用不变的前提下,因商品相对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更多购买变得 便宜的商品,而减少购买变得相对较贵的商品拉弗曲线拉弗曲线内容:内容:图中横坐标代表代表税率,纵坐标代表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税率从原点开始为 O,然后逐级增 加至 B 点时为100%;税收收入从原点向上计算,随着税率的变化而变化。税收收入与税 率的函数关系呈曲线 OAB 状态(抛物线形) ,当税率逐级体高时,税收收入也随之增加, 税率提高至 OC 时,税收收入达到最大,即 OA;税率一旦超过 OC,税收收入反而会呈减 少趋势,2 答:一三种债务解决方式皆很困难 主权国家的债务解决主要有三种方式,1.直接违约。2.大量发行货币,利用通 货膨胀或货币贬值降低债务的实际价值。3.获得其它国家的援助。 1.直接违约是万不得已的下下策 这将会重创欧元区经济,带来的危害不可估量。2.身处欧元区的希腊无法发行货币 实际上希腊这次的危机也暴露出了欧元区内 的很多国家同时面临的矛盾:欧元区内有统一的货币政策,却没有统一的财政 政策,当金融体系面临崩盘的时候,只有财政部才能够处理偿还能力的问题。 显然身处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