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实习报告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97692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实习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一语文考试人教版高一语文考试2012-5-12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 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 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 的。 北宋前期, 花间 、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 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 诗为词” ,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 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

2、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 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 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 、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 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 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 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 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 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

3、梳理,在 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 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 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 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 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 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

4、道” 。 1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 ,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 、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 越前人。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 ,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2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 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 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

5、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 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 接受。 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 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 超越传统词风是“破” ,超越新兴词风是“立” ,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 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 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 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

6、补。 二、古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7 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 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 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 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 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授承

7、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 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 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 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 二十三。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 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 九议并应问三篇、 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 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

8、屯田,乃创奠枕楼、 繁雄馆。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洲兼 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 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 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 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 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 。弃疾曰: “勿忧。 ”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 伏。军成,雄

9、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 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 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声。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 师,谥忠敏。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地之要害,甚备 备:详细、完备。B期一月飞虎营栅成 期:满,整。C州罹兵烬,井邑凋残 罹:遭受、遭遇。D帝锐意恢复 锐意:态度坚决。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 秦以攻取之外,

10、小则获邑C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因为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义端,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 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当辛弃疾从忠义军的安危出发,不顾私人情感“斩其首 归报”的正义行为,令耿京感动。 B辛弃疾后来率义军南归的主要是因耿京授意,辛弃疾奉表归宋,受到 高宗召见。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上命的危险,终 于如期盖好了部队的营房。 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报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 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

11、信色彩,但却含蓄地表露了 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D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等文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 决,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出任滁州知府 期间的所作所为充分反映辛弃疾具有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二)古代诗歌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8-9 小题 鱼游春水 无名氏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馀寒犹峭,红日薄侵罗绮。嫩草方抽玉茵, 媚柳轻窣黄金蕊。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

12、一番新桃李。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凤箫声绝沉 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8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结合全词思考上片景物描写在全词中的作用。 (5 分) 9简要分析“几曲阑干遍倚”中“倚”与“把栏杆拍遍,吴钩看了” (水龙 吟登建康赏心亭 )中“拍”各流露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古诗文默写(共 6 分) 10 (1)念去去,千里烟波, 。 (柳永雨霖铃 )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 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 (3)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定风波 )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3、) (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年美神李清照梁衡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 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 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 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 竟也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 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

14、门前盘旋;偶尔 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 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 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 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 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 叶黄花中,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 上地位的声声慢。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

15、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 她处在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 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 悲衷。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 生活。你看,北宋仓惶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 152 年吗?尽 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 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 那个姓孙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

16、照样生活吗?但 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 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 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 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 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 的超尘拔俗。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 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 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