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合理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597675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论: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合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辩论: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合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辩论: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合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辩论: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合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辩论: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合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辩论: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合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辩论: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合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辩论:大学生本科毕业后辩论:大学生本科毕业后, ,先工作后考研合理先工作后考研合理(正一):谢谢主席评委,从辩题看这是一个考虑先工作或先考研的相对合理性问题需要先强调的是优中选优要突出的有三个要点。(一)大学生群体究竟应当如何处理考研和工作的先后关系。 (二)如何评价工作与考研中的整体与局部群体与个人关系。三在保证最有利于成长的前提下对工作和考研谁更优先做出选择。无疑 从判断群体与个人选择合理与否的两个角度社会与个人的层面来看大学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都更为合理,首先 个人成长和需要是相互适应的,现代社会市场发达 高度分工无疑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 应用型人 才,现代大学正是以培养以高级技能的合作的工

2、作者为基本前提的这是大学毕业后优先考虑工作的客观前提。其次大学承担为科研和生产培养人才的双重任务,促使它划分出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型人才的石灰需求是少量的,培养是必须的,要保护的,可以鼓励他们先考研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趋势是明显的,要推动的应当鼓励他们先工作,这是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成功经验的概括也是我国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这有利于形成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人才结构再从个人层面上来看先工作再考验,首先有利于个人未来预期的理性化,考研的选择应当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社会地位工作能力,先工作经验的积累、心态的磨练、能力的独立、选择的自主为个人更高级的教育合理的奠基,其次有利于争取个人成长

3、的更大空间,先工作,既可以 获得分工时候的职位 空间又可以获得个人的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还可以保证工作利益与教育利益的皆得更可以保证个人受教育的职业针对性。喧嚣的社会与宁静的社会之间也许我们更情愿呆在大学里知识的传奇浪漫的追求尘俗的远离吸引着大学毕业后先考研的人们。但是时代的召唤、现实的衡量、人生的挑战推动着我们暂别校园投身工作谢谢。 反一:谢谢主席,大家好!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先考研后工作更为合理这是一个对现实进行利弊权衡后的理性选择。第一我们双方都承认工作是必要的但是先考研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强大的社会竞争力。现代社会奉行能力主义崇尚个人才学,从个人发展的起点历程到最终的社会成就先拥有高学历者明显

4、占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而目前企业对低层次的学历要求明显已呈萎缩态势,而今年高校毕业生的总量已达 145 万。这一数字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扩大。相信对方已经看到本科生毕业找工作难已是严峻的现实,而与此相对研究生的签约率却仍居高不下因此从最大程度保证就业竞争力的角度看先考研后工作无疑更为合理。第二基于今天的辩题我们双方都必须承认考研和工作对大学生是必要的但从考研成功的角度看先考研成功的可能性显然更大。先工作固然可以较早地开始职业生涯但很可能失去先考研者的种种便利,先工作后因为家事之累和工作负担难免疏于学业而工作中获得的实践经验对于考研的成功作用又实在是微乎其微应届大学生先考研则轻车熟路,得心应手目前往届

5、生的考研录取率只有 18% 而应届大学生的考研录取率则高大 40% 。并且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招生数量的逐年递增本科毕业生先考验的录取性随之增加,我方认为先考研并不妨碍下一步对工作的选择而先工作的大学生却因种种客观牵连和主观惰性而削弱考研的实力甚至最终放弃考研,大学本科毕业后先考验就意味着把握更多一次机会对自身的前途做出多一份承诺。从这点看显然先考研比先工作更为合理。个体的选择的确不能回避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呼唤,唯有审时度势方能合情合理在学习化社会初露 端之 时愿每个毕业生都能与时俱进 做出无悔的选择。谢谢 攻辩正方二对反方二: 正二:谢谢主席,有请对方二辩 反二:谢谢 正二:请问我国目前本科市场

6、是否已经饱和 反二:从结构上来看的确存在着饱和现象而从整体上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本科的连年扩招现在的本科生已经呈现连年的增长趋势而企业的需求量逐渐地减少,所以逐渐呈现了供大于需的情况 正 二:是结构 的问题还是就业思路的问题呢?对方辩友说已经饱和了我们来看一个数字当前本科以上的学历在全民中只占 3% 这个数字是太多还是太少? 反二:当然本科毕业生的数字在全民中占得不多,但是你要看整个市场的需求量 正二:我们看到市场有缺口那么我们是否应该鼓励本科毕业生先去工作来优先回报社会呢? 反二:对方辩友你提到优先回报社会当然了我们都有这个美好的愿望但是怎么回报社会呢,当然是等我们的竞争力更强能力更强再去

7、回报社会这样达到的效果最好呀。 正二:研究生可以更好地回报社会那么对方辩友是否支持让多一点的本科毕业生去读研究生呢? 反二“多一点的本科生去读研究生这是国家的招生计划规定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尝试的机会我们可以先尝试一下,考不上了再可以去工作嘛 正二:对方辩友刚才承认有就业缺口本科毕业生应该去工作,现在又鼓吹本科毕业生去考研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蛋糕只有那么大啊 反二:对方辩友考研和工作不一定是矛盾的,我可以先考研考上了再读,考不上再工作 反方二对正方二 反二:请正方二辩同学谢谢,请问就整体而言研究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否要强于本科生? 正二:那是当然,研究生的竞争力当然要比本科生要强否则就不是研究

8、生了,但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上本科生先工作还是先考研的问题我们工作之后再去读研究生 反二:好,谢谢,既然研究生的竞争力要强于本科生那么你何以认为我推迟几年考研反而就合理了呢? 正二:但是我们发现本科毕业生缺乏一些研究生所要的研究能力以及领悟接受能力我们让他们到工作中去磨练,发现真问题再来读研何乐而不为呢? 反二:对方辩友您说本科生缺乏研究生的研究领悟能力,所以我才要去读研学呀,工作能够给我研究生能力吗? 正二:锻炼的是我们研究、领悟的能力发现真问题在携带真问题去求取真答案使我们的本科教育之后使读研究生更有针对性目的性更强。 反二:您提到目的性那您是不是说我们应届本科生考研都是没有目的的,盲目的呢

9、? 正二:当然不是,我们讨论的是一个更为合理的问题啊,现在的研究生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些研究生教育资源呢那么就让人们到社会中再去磨练自己让社会来补一堂不可缺少的实践课。反二:那请问,工作以后的经验对 * 究竟有多大的助益您调查过吗? 正二:对方辩友让我们去调查我们发现七七、七八级实验是如何成功的呢? 反二:对不起,我们知道研究生的考试可是从 80 年代才开始的 正二:我们这里要论证的是本科生 * 工作是可以成功的。 正方三辩对反方三辩 正三:谢谢主席有请对方三辩 反三:谢谢 正三:我想请问对方三辩你方之所以论证先考研容易究竟是为什么呢? 反三:首先我要向你明确的是我方论证的是先考研

10、更合理而非先考研更容易 正三:可是对方一辩说先考研的确要比先工作再考研更容易一些 反方;应届生考研录取率 40% 而非应届生只有 18% 数据已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一点 正三:很好 请问对方辩友知识的教育是否具有连续性而高等教育也不例外。 反三:是的 正三:很好,那么请问对方辩友那么先工作是否意味着知识的中断导致了考研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良的甚至是弱势。 反三:从某中程度上来说是这样的 正三:很好那么只工作不考研是否意味着知识的终结了呢 反三:不能这么说,因为我们现在提倡的是终生教育但是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它使我们看到它和一般的进修班是不同的它需要的是大量时间和经历的投入 正三;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

11、友的是他们这样子先工作了是不是就会影响本科时的学习代表本科时学习的终结呢。 反三:他不代表本科时学习的终结但它反过来会影响你的考研和读研 正三:那么请问对方辩友社会工作也是学习的一种强调知识的应用会不会影响知识的掌握牢固程度和进一步的理解能力呢? 反三:我们说在社会中可以获得两种经验一种是一般经验这我们在一般生活中都可以获得,一种是特殊经验,也就是说只有在某些特殊岗位上才能获得 反方三辩对正方三辩 反三:谢谢主席有请对方三辩 正方:谢谢 反三:请问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单位阻止考研,同样的事情是否可能对应届生存在? 正三;我们可以解释这件事,因为单位来调整观念,让他的人才进一步地去深造,从而更好地为

12、社会为单位服务难道不是对社会对单位更有益吗?这个时候我们是应该让单位调整观念呢还是让教育体制改变呢,很显然应该让单位调整观念应该让我们的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嘛 反三:那请问对方辩友您是不是说您要把您将来的希望寄托在制度的调整上而非寄托在你个人的选择上呢 正三:很简单,如果我工作以后发现知识不足想继续深造的话我会向单位领导提出申请:我要去读研。单位领导支持我当然是皆大欢喜,回来之后继续报效单位,他如果不支持,对不起难道我不能跳槽吗? 反三:好,您非常乐观,那么请问先工做后考研要皆顾工作家庭的压力请问先考研者是否有这些牵挂呢? 正三:工作不等于结婚,考研不等于单身,对方辩友所说的家庭压力是必然的吗,

13、难道我们的研究生就一定要打光棍,一出来就急急忙忙地去结婚吗?这点我们实在是不敢苟同啊 反三:对方辩友还是对将来作了乐观的估计,那么我想请问一下您准备考研吗? 正三:我准备考研,但我准备工作后考研因为我可以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深造报效社会服务个人,我实在不认为有什么不妥。观众们你们说对吗? 正方一辩作攻辩小结 正一:首先指出的是对方二辩刚才说大学本科的就业市场是饱和的这显然不对,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据统计现在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供需比是 1 : 2.86 。第二刚才对方二辩一直说研究生的竞争能力是更强的,那我要提醒对方辩友的是我们双方在这一点上是没有分歧的因为我们也要读研啊,而我们在

14、读研前又工作了一段,这一段为我们的读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读研更有针对性携带真问题求取真答案哪。第三 对方三辩刚才说,非应届毕业生在考取当中占了 18% ,但我要告诉对方一个数字,非应届考上的占了所有考上研究生的比例是 60% 这又如何解释呢?第四,对方三辩刚才说单位不放行,我们知道现在人才市场是流动的,如果老板不让你考我们可不可以炒老板的鱿鱼自己去考呢?谢谢 反一:谢谢,在刚刚的攻辩中呢,第一对方的二辩承认研究生的竞争能力普遍高于本科生,那么推迟了几年考研究生丧失了就业时的年龄优势怎么反而又更合理了呢?而在目前的形势下大学生提前考研既自身实力又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因此我方认

15、为先考研更为合理。第二,大学生要投入社会工作因此大学生先工作再考研就更为合理,那么研究生毕业后就不工作了吗?他们就不能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吗?第三,对方二辩认为时:先工作能够培养工作经验可以避免专业选择的盲目性,但是我们且不说工作经验是否一定能对考研有帮助但就盲目性一点您就一定能说您工作之后选择的专业就一能与您工作相适应吗?第四,当我方三辩举例来自工作、单位家庭甚至时间经历各个方面的困难时对方三辩乐观地表示这些困难都可以克服,但是能克服困难就意味着更合理吗?即使对方三辩能克服,您能保证所有的人能克服所有的困难吗?只要有一种困难没 有克服就会使考研成为梦想,您认为这样的选 择还是更合理吗?

16、谢谢 自由辩论 正四:谢谢主席,请教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 反四: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越来越需要高层次的人才,我想工作中的经验分为岗位经验和一般经验请问工作中得到的一般经验是不是也能在研究生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呢? 正三:当然可以帮助研究生学习了,请问对方辩友这样的社会结构会不会影响我们教育体制模式呢? 反二:当然会影响到教育体制模式了所以说要以教学来代替就业这样既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又可以延缓就业压力,一箭双雕嘛。 正二:究竟是谁代替谁,对方辩友一直没有说清楚我们就想说了,这样的结构划分是应该培养是否应该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反三:再次告诉对方辩友,以教学代替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一箭双雕。正一:再次请问对方辩友,这种影响是否应该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 反一:培养应用型人才固然是必要的,但是我想请你解释这样一句话什么叫做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增长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呢? 正四:对方只有一根救命稻草,就是说可以缓解就业压力,那你是不是先把那些人推入火坑里三年以后再让他从火坑里捞出来呢 反三:对放辩友是不是说读研是一个火坑呢 正三:读研不是火坑但是如果把读研当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