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上岗培训教材第二章(2009.10月版)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97637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评上岗培训教材第二章(2009.10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环评上岗培训教材第二章(2009.10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环评上岗培训教材第二章(2009.10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环评上岗培训教材第二章(2009.10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环评上岗培训教材第二章(2009.10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评上岗培训教材第二章(2009.10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上岗培训教材第二章(2009.10月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2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求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求 2 2 . . 1 1 概述概述 2 2 . . 1 1 . . 1 1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 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按照以人为 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以下技术原则开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 )依法评价原则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 析规划或者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政策、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 等有关政策及相

2、关规划的相符性,并关注国家或地方在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 及相关主体功能区划等方面的新动向。( 2 )早期介入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尽早介入规划编制初期或者工程前期工作中,力使对环境的考虑 充分融入到规划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须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 (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 3 )完整性原则具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 目联系起来,做整体性考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须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 特征,对工程全部内容、全部影响时段、全部影响因素和全部作用因子进行分析、评 价,突出评价重点。( 4 )广泛参与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征求和

3、听取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 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p39p39)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具体流程见图 2 -l 。 2 . 2 .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 2 . 2 . 2 . 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 1 )环境影响识别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的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引起的物理、化学、生物、文化、社会经 济环境系统的任何改变或新的环境条件的形成,涉及环境保护法所规范的环境定义中 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人类社会的开发行动的性质、范围和 地点不同,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变化的范围和程度也不同。在研究一项具体开发建

4、设活 动对环境的影响时,应该首先分析这一开发建设活动全过程对各种环境因素产生的影 响,并重点关注那些受到重大影响的环境要素及其质量参数(或称环境因子)的变化。 例如,建设一个大型的燃煤火力发电厂,有可能使周围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显著增加; 城市污水经过一级处理后排入海湾会使排放口附近海水中有机物浓度显著升高,会影 响原有水生生态的平衡。环境影响的重大性是相对的,例如,对一个濒危物种繁殖地 的影响比对数量丰富的物种繁殖地的影响为重大,同样,高强度噪声对居民住宅区的 影响比对工业区的影响重大。环境影响是由造成环境影响的源和受影响的环境两方面 构成的,而辨识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的实施对环境要素的各种参数

5、或环境因子的各式 各样影响,以及各项环境要素对项目实施的制约性,就是环境影响识别。 环境影响识别是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应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影响区域 环境特征识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识别就是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地 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环境现状等环境特征和拟建项目工程 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 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种 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 度等,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

6、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破坏,包括有利与 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 响等。对制约项目实施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在进行环境影响识别时,可按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役)期满后三个阶段 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划分。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清单法、矩阵 法、网络法、GIS 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 ( 2 )评价因子筛选评价因子筛选就是在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按环境对开发建设活动的制约因素 和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因子作用关系,识别和筛选出主要行为影响因子和 环境制约因子。依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

7、求、规划确定的环境 保护目标(环境质量标准、生态保护需要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耍求,综合分析开 发建设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因子、环境现状污染及超标因子、环境功能目 标因子,从中分别筛选确定出需要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监测、现状评价和影响预测、 评价的主要因子。筛选确定评价因子,应重点关注重要的环境制约因素。评价因子必 须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和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评价因子应分别列出现状评 价因子和预测评价因子。2 2 . . 2 2 . . 2 2 . . 2 2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 l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系指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

8、、噪声、土壤、生态、人群健 康、放射性、电磁波、振动、景观等单个环境要素的专项评价而言。建设项目各环境 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一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 全面、详细、深入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三级评价可 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其他专题评价可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划分评价等级。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工作等级以下列因素为依据进行划分:有重大变化环境影响评价委托1 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 2 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1 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 2 进行初步工程分析 3 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环境

9、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 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 2 确定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制定工作方案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状 况调查、监测与评价建设项目 工程分析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 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 2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进行其技术经济论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公众参与图图 2-1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工程选址选线、总体布局、 工艺流程、原料的使用、能源与水资源的使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方式或途径、主要 污染物种类、源强与排放方式、去

10、向以及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降解转化的难易程 度、对生物的毒理作用等对于以自然资源开发和区域开发等工程项目,工程特征主 要指开发方式、开发规模、开发范围、开发强度及影响环境的有关工程技术参数等。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特征:包括自然物理环境(如:地形、地貌,地表 水文、水质,地下水文、水质,河流水系、水源地,气候、气象,土壤,环境地质、 地震、自然灾害、矿物资源等)、自然生态环境(如:渔业、水生生物、野生动植物、 森林、草原、植被类型、分布,区内生态系统结构特点,濒危或珍稀物种,生物多样 性,农业生产,自然保护区类型,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等)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农牧业

11、、第三产业等产业结构特征;工矿企业分布、数量、 特点;城镇、村落及居民分布,人口数量、素质和生活水准;土地质量、功能、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基础及公共设施状况,如供电、供热、供气、供排水,住房、商业、 卫生、学校、交通等,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农业生产结构及耕作制度;水产、畜牧 等;就业情况;城镇乡村发展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生活质量,如:社会经济 价值;文化价值,如当地的传统文化、历史遗产、文化水平及人文资源;公众健康, 如目标人口的寿命与健康状况,医疗保健和医疗设施情况,区域地方病、流行病、受 拟建项目影响病的发病率(本底);社会福利和社会安全;环境美学价值;考古或历 史文物;旅游资源;

12、娱乐设施等),环境功能与环境资源、环境敏感程度等。 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要求:包括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 法规及其法定的保护对象、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环境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其他专项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可参照各环境要素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各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可根据项目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 度、工程污染或生态影响特征及其他特殊要求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 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 2 )评价范围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范围(包括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潜在影响等)确定环境 影响评价范围,其中项目实施可能影响范

13、围内的环境敏感区等应重点关注。根据环境 功能区划和保护目标要求,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相关规定,结合拟建项目污染和破 坏特点及当地环境特征,分别确定各环境要素具体的现状调查范围和预测评价范围, 并在地形地貌图上标出范围,特别应注明关心点位置。 ( 3 )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应以量化评价为主。评价 方法应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慎用争议或处于研究阶 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当选用非导则推荐的评价或预测分析方法,应根据建设项目特 征、评价范围、影响性质等分析其适用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明确。 2 2 . . 2 2 . . 2 2 . . 3

14、 3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 l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地理位置、建设性质、工程总投资,建设规模、项目组 成(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环境工程等)及厂区或路由平 面布置,主要设备装置、经济技术指标、产品方案、工艺方法或施工建设方案,主要 工程点(段)分布、工程建设进度计划等。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说明原有及在建工程的规模、项目组成、产品方案 和主要工艺方法,以及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与原有、在建工程的依托关系。( 2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基础工作之一,目的是要通过工程分析,确定污染物源 强、污染方式及途径或工程开发

15、建设不同方式和强度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改变和破坏 程度。工程分析应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 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对工程基本数据、主体工程污染影响 因素分析、生态影响因素分析、水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 运、交通运输、公用工程、非正常工况、选址选线、总体布局、环保措施和设施等的 分析。工程分析的内容应满足“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要求, “全过程”指对项目的分析应包括施工期、运营期以及服务期满后等;“全时段”指 不但要考虑正常生产状态,同时要考虑异常、紧急等非正常状态;“全方位”指不但 要考虑主体生产装置

16、,同时应考虑配套、辅助设施;“多角度”指在着重考虑环保设 施的情况下,同时应从清洁生产角度、节约能源资源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的污染物源 强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工程分析应在全面的前提下,结合项目特征和环境特征突出重点。根据各类型建 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抓住其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深 入分析。应用及提出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 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提供的资料、数据、图件等,应进行分析后引用,引用现有资 料时应分析其时效性;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相同性或者相似性。 在建设和生产运行过程中,以排放污染物为主要形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 通过对工艺流程的分析,确定主要产污环节,通过进行物料平衡、水平衡、供热平衡 分析,以及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和排污系数,估算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以及排 放达标状况。在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可能导致植被损坏、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等环境影响 的建设项目,应通过选址选线方案、施工作业设备、作业方式、运营方式等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