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97623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陕西省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陕西省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陕西省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陕西省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电子政务陕西省电子政务“十二五十二五”发展发展专项规划专项规划 I目目 录录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1 -(一)发展现状 .- 1 -(二)发展形势 .- 4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5 -(一)指导思想 .- 5 -(二)基本原则 .- 5 -三、主要目标.- 6 -四、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 7 -(一)加快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7 -(二)加强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于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9 -(三)推进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于社会和谐稳定.- 9 -(四)完善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体系.- 10 -(五)大力推进跨部门业务协同.- 11 -(六)积极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2、.- 12 -五、保障措施.- 13 -(一)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 13 -(二)健全规范标准,保障信息安全.- 13 -(三)加大投资力度,拓宽资金渠道.- 14 -(四)落实目标任务,加强绩效评估.- 14 - 1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我省“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务部门提升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依据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及陕西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按照陕西省电子政务基础资源共享实施办法要求,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与形势(一)(一)发展现状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进入到共

3、享协同集成应用阶段,电子政务在改善公共服务、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1、基础资源服务体系架构基本形成、基础资源服务体系架构基本形成形成了纵向上接国家下联省、市、县三级,横向覆盖全省各级政务部门的电子政务统一传输网络;基本建成省、市两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并启动了县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成为第一批与国家内、外网接入省市,第一批国家互联网安全接入工作试点省。以此为基础全面启动了全省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工作,为推进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奠定了基础。2 2、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化基于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的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法院、省检察院等专有业务系

4、统实现多项业务网上办理,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具备统一信息平台支撑的应急指挥系统。以“秦税工程”工程为代表的一批重要业务系统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程度进一步提高,业务应用不断深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以宝鸡为代表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依托市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紧紧围绕城市管理、为民服务需要,开展“数字城管”和社会保障- 2 -服务等业务应用,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安塞县为代表的全省县级政务信息化,积极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为三农服务等应用系统建设。3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见成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见成效建设在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的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初见成效,开始为全省各

5、级、各部门业务应用提供服务,促进了经济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省级其它基础类、专业类数据库体系基本建立,并在相应领域和行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 4、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等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政务覆盖面逐年扩大,改善了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水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社会治安、质量监管等社会管理方面电子政务应用逐步普及,加强和提升了社会管理能力。县级以上政务部门普遍建立政府网站,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政民互动、网上办事的重要渠道。2009 年、2010 年省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两年

6、绩效评估位列全国第四。5 5、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日益完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日益完善相继出台了陕西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陕西省电子政务整合工作意见、陕西省电子政务基础资源共享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全省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编制完成了陕西省电子政务技术规范指南、省级机关局域网建设技术指南、陕西省县级电子政务建设要求和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各级各部门电子政务规划、建设、运维和安全等工作。- 3 -6 6、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机制趋于成熟、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机制趋于成熟探索建立了“需求主导、企业投资、政府租赁” 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集中优势资金、短期内实现规模效应,缓解了政府投资压力

7、,壮大了企业。逐步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方式,坚持业务应用和基础承载分离,为电子政务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带动了我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专栏一:专栏一:“十一五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基本情况电子政务建设基本情况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建成效果建成效果基础设施电子政务骨干传输内外网覆盖全省 11 个市、107 个县(区)、各级部门。省市两级电子政务统一 平台建成投运,县级统一平台建设全面启动。初步建成上联国家,下接市、县区, 覆盖各级部门的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 络和省市两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 信息资源法人单位和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基本建成,空间 地理与自然资源、

8、宏观经济和法律法规基础信息 数据库正在抓紧建设中,企业基础信息共享数据 库建成投运。其他各类业务数据库建设稳步推进。为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 开展奠定了基础。网站服务省级 6 大业务系统及所属各部门和市、县两级政 府门户网站建成并开展政民互动和为民服务。省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两年全国第四。秦税工程:一期六大应用系统覆盖征收管理、税 收执法、纳税服务、行政管理等方面,实现了省 级大集中,开展了网上办税、在线发票项目试点。提升征管质量,促进了税费收入快速 增长。金财工程: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非税收收 入收缴管理系统、农民粮食直补系统资金管理动 态监管等业务系统应用。推进了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

9、细化。金审工程:建成审计业务管理系统。提高了审计能力和效率。 金盾工程:省、市两级三大应用支撑平台建成。 公安综合查询系统、上报系统、警务综合应用平 台等应用不断深化。为社会稳定、治安管理、保障人民群 众财产和人身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金水工程:建设雨量遥测站 640 处、水位遥测站 52 处、洪水跟踪检测站 28 处,初步形成了自动 化检测网络。为防汛抗旱发挥了重要作用。金农系统: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 立。提升了为“三农”服务能力和水平。教育系统:初步形成覆盖全省的现代教育传输网 络,基础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形成,农村中小 学远程教育覆盖全省 24860 所农村中小学校。 基本实现

10、了城市、农村基础教育同步 发展,“均衡教育”成效明显。医疗系统:统一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已全面启动, 完成 300 万人信息的录入。45 家三级医院开展 了网上、电话、手机等预约挂号。为社会公共就诊看病提供方便。社保系统:社保数据中心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省级医疗保险、省级人力资源市场等 信息系统建成。推进社会保障“五险”业务开展。政务业务应用金质、涉农信息资源共享、环保、电子口岸、组 织信息系统、法规管理、政务信息档案管理、文 化资源共享等业务应用系统建成投运。提升了管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4 -地市西安市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第一个“全国数字 城市建设示范市”。宝鸡市积极开展社会事业公 共服务“大社保”服务。 杨凌的三农呼叫中心 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县(区)长武、华阴、韩城、安塞、靖边、镇安、洛南、 勉县等县(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成,并依托 平台开展为民服务。为实现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公共 平台和业务应用互联互通,推进政务 公开、医疗卫生业务应用和一站式、 一号式、一卡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