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组合:体育教学设计的一种新方式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97463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订版)组合:体育教学设计的一种新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修订版)组合:体育教学设计的一种新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修订版)组合:体育教学设计的一种新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修订版)组合:体育教学设计的一种新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修订版)组合:体育教学设计的一种新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订版)组合:体育教学设计的一种新方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合:体育教学设计的一种新方式组合:体育教学设计的一种新方式以站立式起跑与持轻物掷远的组合教学设计为例袁志欢(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224005)一、提出组合教学设计的背景一、提出组合教学设计的背景(一)课堂教学观察笔者通过观察全国、某些省相关的投掷课,看到同样的现象:当学生将球投出后,教师为了避免个别学生盲目捡球而被砸伤,就统一口令指挥学生去捡球,而就在教师发出“捡球”信号的一瞬间,所有同学都做快速起动的姿势有站着的、有半蹲的、有同手同脚的,这都是类似站立式起跑的动作。很显然,学生忘记已学过的站立式起跑动作,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运用站立式起跑的动作。(二)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当一

2、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其知识与技能往往会被弃之不顾,很难在下一个教学单元中复习、巩固和运用。同时,当初学一个教学单元时,忘记渗透下一个单元的知识与技能。人们知道运动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复习巩固,并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与生活中。同时,运动技能之间是密切联系着的,可以利用“正迁移”整合对参与者影响相近的项目,相对减少运动技能学习的时间。教师参考用书主要为一线体育教师提供一个执行课程的参照,具体的教学执行权和课程开发权留给了一线教师。翻开各类小学体育教学用书时,发现书中大多是按运动项目类型进行编排的。教师如果不深入探究其内涵,采用“拿来主义” ,那么就会产生一种“本位”思

3、想,只求一节课的精彩和完整。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大大忽视体育教学的整体性,教学内容之间无法实现“无缝对接” ,教学过程的无法实现“自然流畅” ,由此带来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也无法实现“串联” 。为此,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可以将水平一(二年级)的站立式起跑与持轻物掷远的教学内容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二、探讨组合教学设计的思路二、探讨组合教学设计的思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同一场地和器材可以为不同的基本活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服务;同一故事情节中可以融合多种基本活动能力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各种基本活动能力的学练环节和教学片断存在这一定相互衔接的关系;体能练习和基本技能学练中同样也存在着关联性,往往体

4、能练习与技能学练处于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往往就存在于这些“同一性”和“相关联性”中,如果能抓住这些特性和特定关系,有效连接好两个教学内容,那么就可以将两个教学内容糅合起来进行处理,形成适合实际操作的组合教学设计。组合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全面把握两个教学内容后,从整体上观察教学内容在各自课堂中所呈现出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现象,接着剖析两个教学内容在体育课堂的相互关系,着重从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用整体优化的视角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一般情况下,组合教学设计要注意全面身体素质的有效搭配;注意不同运动负荷的有效

5、搭配;注意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上下肢活动方式等的有效搭配;注意新授内容、预习内容、复习内容的有效搭配;注意精学与粗学教学内容教材的有效搭配等等。三、例举组合教学设计的内容三、例举组合教学设计的内容(一)设计理念(一)设计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根据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江苏省体育教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的要求,设计“站立式起跑”和“持掷轻物掷远”相组合的教学目标,采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法,选择相关器材的合理套用和学练方式交叉融合等形式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练,练中思;启发学

6、生利用“小沙包”开展多种形式的投掷、奔跑、跳跃等身体练习,力求一物多用。课中适时抓住教材和器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及时渗透两纲教育,力争设计两节平实而富有高效的小学体育课。组合教学设计一般采用 2 个教学内容,安排 2 个课时。(二)教材、学情分析(二)教材、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站立式起跑和持轻物掷远都是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站立式起跑要以快速起动为切入口,教学重点是听到信号能快速起动,发展快速奔跑和反应的能力;难点是掌握站立式起跑动作。持轻物掷远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肩上投掷的正确挥臂方法,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教学难点是做到动作连贯、协调。为此,组合教学就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

7、的站立式起跑动作和肩上投掷的挥臂动作;二是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学练好和协调运用好这两个动作。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活泼好动,好模仿、易兴奋,愿意参与游戏和比赛,对新异的动作和练习方法有很大的兴趣,但自控能力欠缺。大部分学生对短距离跑和投掷的练习非常感兴趣,对站立式起跑和投掷轻物有所了解,但是动作要领不清楚。本课为了避免单一性、重复枯燥对一种体育动作的学练,大胆尝试着将两个学练内容组合起来,采用易懂的情境,热闹的互动,有趣的游戏,朗朗上口的口诀,精炼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兴趣,提高练习密度,完成练习任务,并在学练中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运用相

8、关的已学动作,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第 1 课时:学习站立式起跑 ,渗透多种姿势的投掷轻物学生积极能参与抛接、抛跑沙包以及奔跑游戏等身体练习中,初步学会站立式起跑的动作;了解并体验到多种姿态的单、双手抛掷沙包的动作,发展奔跑、灵敏、力量等素质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培养安全意识和勇于进取,机智果断的拼搏精神。2第 2 课时:学习持轻物掷远 ,复习站立式起跑在多种抛接、抛跑等身体练习中,知道正面投掷时投掷手异侧脚在前的动作方法,学会前后站立、肩上屈肘的正面投掷动作,发展快速反应和起动的能力以及协调素质,提高投掷小沙包的能力。在统一信号的投球与捡球中,复习站立式起跑动作,加强安

9、全意识,提高组织纪律性。(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1第 1 课时教学内容:快速跑(站立式起跑)和游戏(狼羊抢圈)(1)准备部分学生根据教师发出的信号,将小沙包快速放在身体的不同部位,集中注意状态的同时复习左右手臂、脚,膝盖等部位,为下面理解和学练站立式起跑动作服务;学生通过抛掷沙包,在体验投掷动作的同时起到热身的作用;接着做简单的跑的辅助练习为学生学习站立式起跑技能奠定基础。(2)基本部分学生在自抛自接、一抛一接小沙包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多种原地正面投掷的动作,而教师不对抛掷动作给予要求,只是提醒学生快速起动捡沙包,很好的抓住了本课的重点。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投掷能力得到发展,特别是快速

10、起动的能力,继而能自然过渡到师生寻求最快的起跑方法。接着,教师稍加诱导进入到站立式起跑的学习阶段,迅速将刚才投掷用的小沙包变成“起跑器” (放置地上于后脚掌处) ,结合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以及口诀,学生能很快的体验到预备姿势和快速用力蹬地的起动过程,再经过多次的练习和比赛,学生就能够初步学会站立式起跑动作,很好的解决本课的难点问题。最后,通过“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情境拓展做“狼羊抢圈”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与运用站立式起跑动作,并发展快速跑的能力。(3)结束部分教师组织学生站在圆圈中做相互友好的“捏手、揉肩、抖腿、捶背、扭腰”等放松动作,接着到教师周围,听总结评议,师生再见,收还器材。2第 2

11、课时教学内容:投掷(持轻物掷远)和游戏(取流星接力跑)(1)准备部分学生沿着圆圈慢跑的同时,用快速起动的方法做“圈中夺宝,智斗灰太狼”的游戏,被灰太狼抓到的同学模仿一个体育动作,接着,自然的过渡到师生同做运动模仿操,最后,将小沙包快速放在身体的不同部位,集中学生注意状态,主要复习左右手臂、肩、头、脚等部位,并为教师讲解“后引手臂” “肩上屈肘”等服务。(2)基本部分首先,利用学生回忆与想象流星滑落的情形,让学生在第 1 课时的基础上体验到向前上方投掷的动作,此时教师依旧没有对投掷动作给予过多的要求,而是诱导学生逐步过渡到肩上屈肘、快速挥臂向前上方投掷的动作。接着,教师通过挂图和示范,讲解持轻物

12、掷远的动作方法,学生能很快的建立好动作表象,逐渐过渡到徒手模仿练习,徒手练习到一定程度后结合小沙包做投掷练习;再练习到一定程度后,教师集合队伍,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进一步讲解正确的动作方法,并对于一些共性的错误提出纠正的方法。第三,组织学生成两列横队向外投掷,提醒学生捡球时注意运用站立式起跑的动作,比看谁投得远的同时还能迅速的捡到小沙包。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可以得到解决。最后,通过“取流星”的游戏练习和比赛,进一步复习巩固站立式起跑动作,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3)结束部分在结束部分中,同第 1 课时。四、解读组合教学设计的实践四、解读组合教学设计的实践针对水平一阶段学生的

13、身心特点,教学内容“站立式起跑”和“持轻物掷远”既属于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又属于体能。根据笔者多次对投掷内容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寻求到“跑与投”两种基本活动能力的相关联性,即: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学练环节和教学片断,同时,考虑到“小沙包”这一体育器材也能串联起两项基本活动能力。基于此,笔者用整体优化的视角,通过练习形式的多变与提高,故事情节的衔接与提升,器材运用的多样与实效进行组合教学设计。在教学实际操作中,学生因多种练习相互促进而不感枯燥乏味,因游戏情节的简约和多变而倍感兴趣,因不断的处于快乐运动中而感到能力的提高,因课堂的相互衔接而懂得运用已学知识与技能。实践证明,组合教学设计有利于克

14、服单一技术教学的弊端,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整体构建,也有利于更好地达成小学体育的多元教学目标,最终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组合教学设计的往往都是复合教材单元的教学内容,放在每个课时计划中大部分都以一项基本活动能力或者基本技能为主,另一项为辅,而着眼于组合教学设计的这一个整体,其关系往往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处于一种同等重要的地位。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仅仅从教学实践当中的一个例子来阐述组合教学设计,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一个新的视角,也是一项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意义的探索,还需要广大体育教师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思辨与求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孟文砚主编.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顾渊彦.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单元构建对教学单元界定的商榷J.体育教学.2006(5):17-18.5顾渊彦,史曙生.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单元J.体育教学.2006(2):13-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