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施工方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597458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设计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设计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设计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设计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施工方案(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大归谷楠岸项目 基坑降水及支护工程方方案案设设计计及及 施施工工组组织织方方案案四川安固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六月 交大归谷楠岸项目 基坑降水及支护工程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四川安固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六月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二章第二章基坑施工图设计一、基坑降水工程设计二、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第三章第三章施工组织方案一、施工准备二、基坑支护施工第四章第四章质量控制措施一、机构建制及项目组织形式二、施工组织机构配备图三、保证工程组织机构有效运转措施四、施工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职责五、质量检查保证体系及制度六、工程质量保证措施七、基坑支护工程具体质量保证措施第五章第五章

2、施工总平面布置一、平面布置原则二、施工平面布置说明第六章第六章工期及进度计划一、总工期及进度计划安排二、工期保障说明及措施第七章第七章劳动力安排计划第八章第八章施工机械配置第九章第九章材料供应计划第十章第十章基坑支护工程变形监测与信息化施工一、基坑支护变形监测的目的二、基坑允许暴露时间及基坑边堆载要求三、监测内容及工作量布置、基本要求四、沉降观测方案五、水平位移观测方案六、基坑后期监测事项七、基坑变形监测周期及信息化施工八、信息化施工及预警指标出现后的措施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安全生产施工措施一、安全生产总则二、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三、安全保证体系四、安全保障组织机构五、安全施工管理六、安全生产措施第

3、十二章第十二章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一、管理目标二、组织保证三、现场总平面管理四、现场文明施工措施五、施工现场的管理六、综合治理方面七、基坑护壁施工应急预备方案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一、环境保护二、环境卫生管理三、防尘防噪及污水、废弃物处理措施四、消防管理措施五、符合环保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新结构概述六、施工人员健康保证措施附计算书、附图(一) 附计算书(二)附图1、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 1 张2、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图 1 张3、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 1 张4、支护剖面图 3 张5、桩身配筋图 3 张6、桩间护壁大样图 1 张7、锚杆大样图 1 张8、降水井、沉砂结构图

4、 2 张交大归谷楠岸项目基坑降水及支护工程第一章第一章 工程简介工程简介一一工程概述工程概述成都吉第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拟建的交大归谷楠岸项目位于成都市双流县东升镇花园社区 6 组、9 组。拟建物建设规模:规划净用地面积约 11666.67m2,由 3 栋 6 单元 14 层商业楼及一层地下室(局部两层)组成。地下室底板、侧壁均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拟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主楼以外裙房及地下室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本工程0.00=494.80m,场平预计标高为 494.80m,我公司本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在拟建物特性

5、与所掌握的场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基础上,对基坑降水及支护工程作出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2.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双流县金河路,交通便利。场地钻孔孔口绝对高程介于493.46495.91m 之间,高差 2.45m,地形略有起伏,地貌上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 I 级阶地。 2.22.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 经钻孔揭露,场地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的人工填土(Q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的粉质粘土、粉土、细砂、中砂和卵石土及白垩系灌口组(K2g)泥岩。岩土层结构及岩性特征由上而下描述为:2.4.1 杂填土:杂色,稍湿,松散。以

6、建筑垃圾和卵石为主,夹少量粘性土,场地内部分地段分布,层厚 0.501.60m。 2.4.2 素填土:褐灰色,湿,以粘性土为主,夹少量植物根茎。全场地内绝大部分地段分布,为新近堆填,层厚 0.501.90m。2.4.3 粉质粘土:褐黄色,湿,可塑。含铁锰质斑点,无摇振反应,切面较光滑,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内绝大部分地段有分布,厚度变化大,层厚0.401.90m。2.4.5 粉土:褐黄色,湿,密实,含少量铁锰质结核。该土层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局部夹粉质粘土、细砂团块。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 0.401.30m.2.4.6 细砂:土黄色,松散,湿,成份以长石、石

7、英为主,含少量白云母碎片。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顶面,层厚 0.401.50m。2.4.7 中砂:灰色、灰黄色,松散,饱和,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白云母碎片。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顶面及卵石层中,层厚 0.700.90m。2.4.8 卵石:杂色,湿饱和,成份以岩浆岩为主,次为石英岩。粒径最大128cm,最小 33cm,一般 39cm,呈亚圆形,弱中等风化。分选较好,磨圆度中等,卵石层主要由中砂充填,局部夹中砂透镜体。卵石层顶面埋深为2.003.30m。据 120kg 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结合全取芯孔成果,将其划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卵石等亚层。(1)松散卵石:骨架颗粒含量占总重的

8、 50%55%,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卵石之间充填细中砂。冲击钻探时,钻杆无跳动;N120 标准值 2.2 击/10cm。(2)稍密卵石:骨架颗粒含量占总重的 55%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卵石之间充填细中砂。120kg 锤击数 47 击/10cm,平均值 5.5 击/10cm。(3)中密卵石:骨架颗粒含量占总重的 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动探施工时,钻杆轻微跳动。120kg 锤击数 710 击/10cm,平均值 8.3 击/10cm。(4)密实卵石: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重的 70%,呈交错排列,绝大部分紧密接触,大卵石之间充填小卵石,动探施工时,钻杆跳动剧烈。120kg

9、 锤击数10 击/10cm,平均值 12.1 击/10cm。以上各地基土的分布情况,详见“钻孔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2.32.3 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埋藏于第四系卵石土层中的孔隙潜水,微具承压性,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区域地下水,通过地下径流、蒸发等方式排泄。本次勘察时为平水期,受周边降水影响本次勘探期间测得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偏低,水位埋深 8.00-8.80m,相应标高约为 485.44-486.22m。在丰水期或周边场地停止降水时水位将有所回升。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可知,成都地区丰水期为 7、8、9 月份,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枯水期为 12 月

10、至次年 1、2 月份,地下水位埋藏较深。据成都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幅约 1.502.50m。水位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等因素影响。抗浮水位采用历年丰水期最高水位约-2.50m,相应高程约 491.50 m。卵石层的渗透系数 K 取 25m/d。2.42.4 场地周边情况场地周边情况 基坑开挖深度约 5.3m8.95m。根据场地周围环境条件,基坑周围均紧邻市政道路。由于基坑深度达 8.95m,属 2 级基坑。第二章第二章 基坑施工图设计基坑施工图设计一、降水方案设计一、降水方案设计1、 降水设计降水设计主要水文参数选取:静止水位: hw=5.0m 渗透系数: k=25.0m/d含水层厚

11、度: H=18.0m 基坑降深: S=8.0m降水面积: F=12000m2 降水井半径: =0.30mrs 本次设计静止水位 6.0m(按丰水期最高水位考虑)。确定等效半径 等效半径: r0=68.150m/F确定影响半径影响半径: R=339.411mkHS2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公式: 01lg2366. 1rRSSHkQ式中Q-基坑涌水量r0-等效半径R-影响半径S-水位降深值k-渗透系数H-含水层厚度则=9848.507m3/d)/lg()2(366. 1orRSSHkQ单井抽水量按以下公式计算:q=3120klr式中 q-单井抽水量r-滤管半径l-滤管长度则 q=720

12、m3/d31200.15 5.060确定井口数量按以下公式计算:n=1.1=15.73,取 n=16qQ水位降低检验等效影响半径:R0=R+r0=407.561m故水位降低:S0=nnkQrrrRHH 211 0366. 12lglg=8.61 m 8.0m 即 S0 S ,所以水位降低满足要求。2、降水井布置、降水井布置基坑布井的周长约为 450m,面积 12000m2。降水井考虑到深基坑施工需要在干燥环境,主要按基坑周边进行布置,并结合基坑的特殊情况,在基坑边线 2.0m 范围内平均间距在25m 左右,布置降水井 16 口;降水井的布置详见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 。3、 降水井结构降水井结构1

13、 至 6 号井深 25.0m 管径 300mm上部管 12.5m 滤水管 10.0m 沉砂管 2.5m7 至 16 号井深 15.0m 管径 300mm上部管 7.5m 滤水管 5.0m 沉砂管 2.5m缠丝距 1.5mm填砾 58mm(含水层 d50 为 1mm,填砾规格 5d508d50)拟采用 3060 t/h、扬程大于 25m 的深井泵抽水,排水管径为 91127mm。4、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由于本工程施工降水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础全部施工完为止,持续时间较长,抽水过程中卵石层中的砂粒流失可致使卵石架空、地面沉陷,从而对已有建筑物和市政道路造成破坏。故宜将采取如下措施防止砂流失:4.1 孔

14、径不小于 580mm(保证填砾厚度100mm);4.2 空压机活塞联合洗井,洗井后要求:抽水时含砂量(中、细砂的含砂量)分别小于 1/2 万、1/1 万,单井出水量不大于 720m3/口天。4.3 结合单井的地质情况,降水井上部不得用过滤管以达到深井降水的目的,井位附近无细砂层的降水井先降水,以控制出砂量并确保降水施工不影响基坑的持力层原状土结构,和减少周边建筑物的沉降。4.4 成井过程中认真记录地质情况,在砂层分布地段宜增设滤水管,同时控制该部分填砾直径,以 0.5cm 左右为宜。最上段 3m 范围用黄泥封顶。4.5 在砂粒含量高的卵石层中,采用 0.41cm 填砾作为滤水层,滤水管丝距采用1.5mm,同时采用细砂窗网布包缠滤水管,以起到防止砂粒流失。4.6 沉砂池进行不定期清理沉淀物。5、降水工程监测与维护要求、降水工程监测与维护要求5.1 抽水前应统一测一次各井静止水位;5.2 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