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功率补偿装置_文本文档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597393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_文本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_文本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_文本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_文本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_文本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功功率补偿装置_文本文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子供电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 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 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 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 波增大等诸多因素。一、按投切方式分类:1. 延时投切方式延时投切方式即人们熟称的“静态“补偿方式。这种投切依靠于传统的接触器的动作,当然 用于投切电容的接触器专用的,它具有抑制电容的涌流作用,延时投切的目的在于防止接触 器过于频繁的动作时,电容器造成损坏,更重要的是防备电

2、容不停的投切导致供电系统振荡, 这是很危险的。当电网的负荷呈感性时,如电动机、电焊机等负载,这时电网的电流滞带后 电压一个角度,当负荷呈容性时,如过量的补偿装置的控制器,这是电网的电流超前于电压 的一个角度,即功率因数超前或滞后是指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通过补偿装置的控制器检 测供电系统的物理量,来决定电容器的投切,这个物理量可以是功率因数或无功电流或无功 功率。下面就功率因数型举例说明。当这个物理量满足要求时,如 cos 超前且0.98,滞后且 0.95,在这个范围内,此时控制器没有控制信号发出,这时已投入的电容器组不退出,没投 入的电容器组也不投入。当检测到 cos 不满足要求时,如 co

3、s 滞后且0.95,那么将一组 电容器投入,并继续监测 cos 如还不满足要求,控制器则延时一段时间(延时时间可整定) ,再投入一组电容器,直到全部投入为止。当检测到超前信号如 cos0.98,即呈容性载荷 时,那么控制器就逐一切除电容器组。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先投入的那组电容器组在切除时 就要先切除。如果把延时时间整定为 300s,而这套补偿装置有十路电容器组,那么全部投 入的时间就为 30 分钟,切除也这样。在这段时间内无功损失补只能是逐步到位。如果将延 时时间整定的很短,或没有设定延时时间,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控制器监测到cos0.95,迅速将电容器组逐一投入,而在投入期间,此时电网

4、可能已是容性负载即过 补偿了,控制器则控制电容器组逐一切除,周而复始,形成震荡,导致系统崩溃。是否能形 成振荡与负载的性质有密切关系,所以说这个参数需要根据现场情况整定,要在保证系统安 全的情况下,再考虑补偿效果。2. 瞬时投切方式瞬时投切方式即人们熟称的“动态“补偿方式,应该说它是半导体电力器件与数字技术综合 的技术结晶,实际就是一套快速随动系统,控制器一般能在半个周波至 1 个周波内完成采样、 计算,在 2 个周期到来时,控制器已经发出控制信号了。通过脉冲信号使晶闸管导通,投切 电容器组大约 20-30 毫秒内就完成一个全部动作,这种控制方式是机械动作的接触器类无法 实现的。动态补偿方式作

5、为新一代的补偿装置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在很多开关行业厂都 试图生产、制造这类装置且有的生产厂已经生产出很不错的装置。当然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 从性能上、元器件的质量、产品结构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动态补偿的线路方式(1)LC 串接法原理 这种方式采用电感与电容的串联接法,调节电抗以达到补偿无功损 耗的目的。从原理上分析,这种方式响应速度快,闭环使用时,可做到无差调节,使无功损 耗降为零。从元件的选择上来说,根据补偿量选择 1 组电容器即可,不需要再分成多路。既 然有这么多的优点,应该是非常理想的补偿装置了。但由于要求选用的电感量值大,要在很 大的动态范围内调节,所以体积也相对较大,价格也要高一些

6、,再加一些技术的原因,这项 技术到目前来说还没有被广泛采用或使用者很少。 (2)采用电力半导体器件作为电容器组的投切开关,较常采用的接线方式如图 2。图中 BK为半导体器件,C1 为电容器组。这种接线方式采用 2 组开关,另一相直接接电网省去一组 开关,有很多优越性。作为补偿装置所采用的半导体器件一般都采用晶闸管,其优点是选材方便,电路成熟又很 经济。其不足之处是元件本身不能快速关断,在意外情况下容易烧毁,所以保护措施要完善。 当解决了保护问题,作为电容器组投切开关应该是较理想的器件。动态补偿的补偿效果还要 看控制器是否有较高的性能及参数。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求控制器要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时间, 准

7、确的投切功率,还要有较高的自识别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补偿效果。当控制器采集到需要补偿的信号发出一个指令(投入一组或多组电容器的指令) ,此时由 触发脉冲去触发晶闸管导通,相应的电容器组也就并人线路运行。需要强调的是晶闸管导通 的条件必须满足其所在相的电容器的端电压为零,以避免涌流造成元件的损坏,半导体器件 应该是无涌流投切。当控制指令撤消时,触发脉冲随即消失,晶闸管零电流自然关断。关断 后的电容器电压为线路电压交流峰值,必须由放电电阻尽快放电,以备电容器再次投入。 元器件可以选单项晶闸管反并联或是双向晶闸管,也可选适合容性负载的固态接触器,这 样可以省去过零触发的脉冲电路,从而简化线路,元

8、件的耐压及电流要合理选择,散热器及 冷却方式也要考虑周全。3.混合投切方式实际上就是静态与动态补偿的混合,一部分电容器组使用接触器投切,而另一部分电容器 组使用电力半导体器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做到优势互补,但就其控制技术,目前还 见到完善的控制软件,该方式用于通常的网络如工矿、小区、域网改造,比起单一的投切方 式拓宽了应用范围,节能效果更好。补偿装置选择非等容电容器组,这种方式补偿效果更加 细致,更为理想。还可采用分相补偿方式,可以解决由于线路三相不平行造成的损失。4. 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应用方面,选择那一种补偿方式,还要依电网的状况而定,首 先对所补偿的线路要有所了解,对于负荷较大且

9、变化较快的工况,电焊机、电动机的线路采 用动态补偿,节能效果明显。对于负荷相对平稳的线路应采用静态补偿方式,也可使用动态 补偿装置。一般电焊工作时间均在几秒钟以上,电动机启动也在几秒钟以上,而动态补偿的 响应时间在几十毫秒,按 40 毫秒考虑则从 40 毫秒到 5 秒钟之内是一个相对的稳态过程,动 态补偿装置能完成这个过程。二、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有三种采样方式,功率因数型、无功功率型、无功电流型。选择那一 种物理控制方式实际上就是对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的选择。控制器是无功补偿装置的指挥系 统,采样、运算、发出投切信号,参数设定、测量、元件保护等功能均由补偿控制器完成。 十几年来

10、经历了由分立元件-集成线路-单片机-DSP 芯片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其功能也 愈加完善。就国内的总体状况,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很大,生产厂家也愈来愈多,其性能及内 在质量差异很大,很多产品名不符实,在选用时需认真对待。在选用时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 题就是国内生产的控制器其名称均为“XXX 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名称里出现的“无功功率 “的含义不是这台控制器的采样物理量。采样物理量取决于产品的型号,而不是产品的名称。1.功率因数型控制器功率因数用 cos 表示,它表示有功功率在线路中所占的比例。当 cos=1 时,线路中没 有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以减少无功损耗是这类控制器的最终目标。这种控制方式也是

11、很 传统的方式,采样、控制也都较容易实现。* “延时“整定,投切的延时时间,应在 10s-120s 范围内调节 “灵敏度“整定,电流灵敏度, 不大于 0-2A 。* 投入及切除门限整定,其功率因数应能在 0.85(滞后)-0.95(超前)范围内整定。* 过压保护设量* 显示设置、循环投切等功能这种采样方式在运行中既要保证线路系统稳定、无振荡现象出现,又要兼顾补偿效果,这 是一对矛盾,只能在现场视具体情况将参数整定在较好的状态下工作。即使调整的较好,也 无法祢补这种方式本身的缺陷,尤其是在线路重负荷时。举例说明:设定投入门限;cos=0.95(滞后)此时线路重载荷,即使此时的无功损耗已很大,再投

12、电容器组也不会出 现过补偿,但 cos 只要不小于 0.95,控制器就不会再有补偿指令,也就不会有电容器组投 入,所以这种控制方式建议不做为推荐的方式。2. 无功功率(无功电流)型控制器无功功率(无功电流)型的控制器较完善的解决了功率因数型的缺陷。一个设计良好的无 功型控制器是智能化的,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兼顾线路的稳定性及检测及补偿效果,并能 对补偿装置进行完善的保护及检测,这类控制器一般都具有以下功能:* 四象限操作、自动、手动切换、自识别各路电容器组的功率、根据负载自动调节切换时 间、谐波过压报警及保护、线路谐振报警、过电压保护、线路低电流报警、电压、电流畸变 率测量、显示电容器功率、显

13、示 cos、U、I、S、P、Q 及频率。由以上功能就可以看出其控制功能的完备,由于是无功型的控制器,也就将补偿装置的效 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如线路在重负荷时,那怕 cos 已达到 0.99(滞后) ,只要再投一组电 容器不发生过补,也还会再投入一组电容器,使补偿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采用 DSP 芯片 的控制器,运算速度大幅度提高,使得富里叶变换得到实现。当然,不是所有的无功型控制 器都有这么完备的功能。国内的产品相对于国外的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3. 用于动态补偿的控制器对于这种控制器要求就更高了,一般是与触发脉冲形成电路一并考虑的,要求控制器抗干 扰能力强,运算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有很好的完成动

14、态补偿功能。由于这类控制器也都基于 无功型,所以它具备静态无功型的特点。目前,国内用于动态补偿的控制器,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一是在动态响应 时间上较慢,动态响应时间重复性不好;二是补偿功率不能一步到位,冲击电流过大,系统 特性容易漂移,维护成本高、造成设备整体投资费用高。另外,相应的国家标准也尚未见到, 这方面落后于发展。 三、滤波补偿系统 由于现代半导体器件应用愈来愈普遍,功率也更大,但它的负面影响就是产生很大的非正 弦电流。使电网的谐波电压升高,畸变率增大,电网供电质量变坏。如果供电线路上有较大的谐波电压,尤其 5 次以上,这些谐波将被补偿装置放大。电容器 组与线路串联谐振,使

15、线路上的电压、电流畸变率增大,还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再这种情 况下补偿装置是不可使用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电容器组串接电抗器来组成谐波滤波器。 滤波器的设计要使在工频情况下呈容性,以对线路进行无功补偿,对于谐波则为感性负载, 以吸收部分谐波电流,改善线路的畸变率。增加电抗器后,要考虑电容端电压升高的问题。滤波补偿装置即补偿了无功损耗又改善了线路质量,虽然成本提高较多,但对于谐波成分 较大的线路还是应尽量考虑采用,不能认为装置一时不出问题就认为没有问题存在。很多情 况下,采用五次、七次、十一次或高通滤波器可以在补偿无功功率的同时,对系统中的谐波 进行消除。无功动态补偿装置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无功

16、动态补偿装置由控制器、晶闸管、并联电容器、电抗器、过零触发模块、放电保护器 件等组成。装置实时跟踪测量负荷的电压、电流、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通过微机进行分析, 计算出无功功率并与预先设定的数值进行比较,自动选择能达到最佳补偿效果的补偿容量并发出指令,由过零触发模块判断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时刻,实现快速、无冲击地投入并联电容 器组。例子:一、SLTF 型低压无功动态补偿装置:适用于交流 50 Hz、额定电压在 660 V 以下,负载 功率变化较大,对电压波动和功率因数有较高要求的电力、汽车、石油、化工、冶金、铁路、 港口、煤矿、油田等行业。基本技术参数及工作环境:环境温度:-25oC+40oC(户外型);-5oC+40oC (户内型),最大日平均温度 30oC海拔高度:1000 m相对湿度: 85% (+25oC)最大降雨:50 mm/10 min安装环境:周围介质无爆炸及易燃危险、无足以损坏绝缘及腐蚀金属的气体、无导电尘埃。 无剧烈震动和颠簸,安装倾斜度5%。技术指标:额定电压:220 V、380 V(50 Hz)判断依据:无功功率、电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