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苏北四市高三期末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597288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12月苏北四市高三期末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年12月苏北四市高三期末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年12月苏北四市高三期末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年12月苏北四市高三期末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年12月苏北四市高三期末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12月苏北四市高三期末高三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12月苏北四市高三期末高三历史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试题第页(共 6 页)1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定稿定稿)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2012 年 1 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3 3 分,共计分,共计 60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下列对材料 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

2、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 C “共主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2 (宋绍兴年间,官员张登)曰:“误矣,人只知以利对害,便只管要寻利去,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利字, 只当以义字对。 ”因详言义利之辩。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这反映了当时 A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 B教化民风成为官员主要职责 C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 D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3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 (答罗整庵少宰书 )这一言论受南宋陆

3、九渊的思想影响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A B B C D 4.“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 ”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 )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C C废除丞相制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5.明清时期, “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 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6乾隆时

4、期来华的马戛尔尼曾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因为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 近 150 年间没有沉没。 ”导致中华帝国“破败不堪”的最主要原因是 A A封建制度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封建制度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 B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驰 C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 D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71852 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1911 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 。这表明 A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 B湖北军政府继承太平天国未竞事业 C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相同D D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 8清末

5、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 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 ”这说明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A教育救国 B B实业救国实业救国 C变法图强 D罪责政府 9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 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 (中国的近代化 )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 C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 10.“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

6、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谈 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 ” (毛泽东文集 )毛泽东说这段话主要基于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 6 页,包含选择题(第 1 题20 题,共 20 题) 、非选择题(第 21 题第 25 题,共 5 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7、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高三历史试题第页(共 6 页)2A越南战争结束 B B中苏关系恶化中苏关系恶化C美国实力下降 D中日正式建交11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122005 年,

8、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说:“坚持九二共识,反对,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下列对引文理解不正确的是A “九二共识”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势力不利于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C台海稳定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D D国共两党均主张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国共两党均主张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13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A A呈现和平渐进的趋势呈现和平渐进的趋势 B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C将立法权赋予执政官

9、 D以财产多寡分享政治权力 141438 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 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 ”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 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15阅读 18541856 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商品份额图 。英国出现这一现象的因素有1832 年改革完善英国代议制 工业革命增强工业生产能力自由放任政策促进外贸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扩大其 市场A A B C D 16美国国

10、会 1791 年 12 月 15 日批准了宪法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分别 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 ”该修正案主要意图是扩大地方和人民权力限制联邦政府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确认宪法至上原则 A B C C D 171871 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同外国缔 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收使节。 ”宪法赋予“皇帝”大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A皇帝掌控外交权为德国传统 B B普鲁士领导并完成德国统一普鲁士领导并完成德国统一 C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D容克贵族在议会占绝对优势 18.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

11、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 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如果此说能够成立,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 主要表现在 A.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D.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19 “(20 世纪)80 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 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 开始广泛传播。 ” (英保罗约翰逊现代:从 1919 到 2000 年的世界 )作者认为“求变之风”是指 A A东欧剧变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中国振兴

12、D日本崛起 20.“宇宙中物质的每个粒子都对其他粒子有引力;引力与两个粒子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他们的质量乘积成正 比。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这一理论 A由普朗克创立 B B指导人们发现海王星指导人们发现海王星C发展了经典力学 D改变近代物理学传统观念高三历史试题第页(共 6 页)3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5 题,第题,第 2121 题题 1212 分,第分,第 2222 题题 1414 分,第分,第 2323 题题 1414 分,第分,第 2424 题题 1010 分,第分,第 2525 题题 1010 分,满分分,满分 6060 分。分。 21.(

13、12分)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 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 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 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

14、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材料四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 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 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4 分) (3)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2 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 (2 分) 21.(1)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 分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表彰六经。重用儒生;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表彰六经。(任任 2 点点 2 分分)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2 分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