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闻娱乐化的缺陷与可取之处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97239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新闻娱乐化的缺陷与可取之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分析新闻娱乐化的缺陷与可取之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分析新闻娱乐化的缺陷与可取之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分析新闻娱乐化的缺陷与可取之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析新闻娱乐化的缺陷与可取之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新闻娱乐化的缺陷与可取之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析新闻娱乐化的缺陷与可取之处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这股经济浪潮的 推进,传媒业也迎来了一股来势凶猛的娱乐化浪潮,从美国的媒体炒辛普森杀妻审讯案、 克林顿性丑闻到国内媒体上对张国荣自杀的炒作,新闻的娱乐化趋势似乎愈演愈烈。面对 新闻的娱乐化浪潮,有人举双手欢迎,也有人对这种趋势深表担忧,认为这会有损媒体社 会的功能。新闻的娱乐化究竟是福是祸?认识上的偏差将会导致传媒发展方向的偏离。本 文将对新闻娱乐化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正确理解和认识新闻娱乐化现象。一、新闻娱乐化的表现传媒娱乐化的表现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比

2、例下降。在美国“大众传播主要被用于 娱乐的占有的百分比大得惊人,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 也是让人消遣),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让人娱乐而不 是以开导为目的”。“调侃新闻”火爆美国 年轻一代颠覆新闻品位二是新闻信息的娱乐化倾向日益显著,娱乐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加大,甚至于严 肃新闻也开始试探着用娱乐的手法包装而成为“娱乐信息”。 “一项对美国三大电视网、新闻 杂志、主要报纸头版的 4000 个新闻报道的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 关于社会名流、丑闻、绯 闻以及其它具有人情味的软新闻由 1977 年 15%上升到 1997 年 43。 ”三是新闻

3、和娱乐互相渗透,新闻和娱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中, 全球的电视观众看到的是一个个类似于好莱坞大片的场面; 对巴格达空袭的直播画面看起来 像一场盛大的焰火晚会,是影片独立日高潮段落的再现; 美国军车穿越沙漠的画面再现 的是奥斯卡经典片阿拉伯的劳伦斯中的场景;对七对来自田纳西州的“上阵父子兵”的 炒作明显是借用 HBO 拍摄的“二战”题材的电视系列剧兄弟连的情节; 而拯救失踪女兵 林奇更是拯救大兵雷恩的搬演。在我国,新闻娱乐化倾向也有体现,国内有电视新闻制片人公开号召“新闻是快乐的”, 电视 24 小时就是快乐 24 小时。尤其是在传媒与市场接轨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传媒 纷纷将

4、娱乐化作为争夺受众的杀手锏,尤其是网络媒体,比如国内某著名的门户网站就在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的名义下,多次刊载以暴露图片为主的新闻消息,如台湾“槟榔 妹”、日本“透视装”等。网络媒体上“性”新闻比比皆是,诸如“2003 年十大性新闻”、 “大学 生性健康状况调查”、 “木子美性爱日记”等报道,读者想要避开不看都难。媒体娱乐新闻的关注就更为突出。从毛宁遇刺事件开始,到陈宝莲自杀,再到高枫事 件、刘晓庆被捕,传媒对娱乐圈的明星不厌其烦地大肆渲染,娱乐明星们一时间成为人们 街头巷尾谈论的重要话题,直到香港艺人张国荣跳楼,将传媒追捧明星的现象推到一个前 所未有的高潮:2003 年 4 月 1

5、日香港艺人张国荣跳楼身亡后,第二天众多媒体就将这则新 闻放到头版显著的位置,有的甚至进行了整版的主题报道,这股热潮延续了半个多月。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就在传媒关注张国荣坠楼事件的时候,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也 遭不幸,然而却没有得到传媒对张国荣同样的礼遇,以致于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 对科学家的冷遇和对艺人的炒作引起了人们的警惕,千龙网甚至以“媒体的责任感哪里去了?” 为题进行网上调查,结果 38.1的人认为“媒体丧失了自身的责任感”。二、新闻娱乐化的缺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传播媒介来认识客观世界,媒介极大地拓展了 人们的视野和活动空间,同时由于人们对媒介的依赖也导致人们的“媒介

6、化生存”,人们在 便捷地享受媒介所提供的超时空的、高度密集的各类信息的同时,便自觉不自觉地漠视自 己所拥有的思维与行为的自由,漠视自然而传统的人际交流,日甚一日地习惯于传媒所提 供的广阔而又闭塞的环境,沉溺于传媒所提供的信息所引发的喜怒哀乐之中,满足于传媒 牵引下自我营造出的五彩缤纷而又子虚乌有的梦幻世界。尽管客观现实往往与媒介现实相 差甚远,但人们还是将媒介现实误当作客观现实加以认识,并以媒介提供的信息作为指导 自己思维和行动的依据。如果我们的大众媒介里充斥着娱乐,尤其是新闻节目里也重视新闻的娱乐功能,那么 就会给受众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人们在哈哈一笑中解 除

7、了疲劳,对劳累的精神是个很好的按摩,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也开始陷入这种欢乐中不 能自拔,人们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逐渐对社会现实产生麻木的心理,进而丧 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快乐的媒介培养了受众的顺从心理,削弱了他们的辨别力和 对社会的批判精神。其次,新闻娱乐化也会导致媒介放弃其社会责任。因为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对于娱 乐化的追求必然要导致庸俗化的倾向,媒介在维护正义、劝人为善的名义下,利用人们猎 奇的心理,大肆将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公之于众,只是在结尾处象征性地加上评论,还美其 名曰以此为鉴,以防后效。在这一过程中,以防后效的目的没有达到,受众的猎奇心理倒 是得到了满足,媒介的利润也大

8、幅飚升。从新闻的本性来看,新闻娱乐化使新闻步入歧途,远离正轨。新闻的主要功能是提供 与人类生存关系密切的信息,使人们获取与生存关系密切的各类信息,总之传递信息、沟 通社会是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当然这并不是排斥新闻事业的其他功能,比如教育功能、 娱乐功能,但这些毕竟不是主要功能。新闻娱乐化如果过分地强调了新闻的娱乐功能,那 么娱乐功能的过分张显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功能的发挥,如果新闻仅仅成为人们娱乐的工具 的话,新闻无疑是走入了歧途。三、新闻娱乐化的可取之处在轰轰烈烈的新闻娱乐化的背后必然有其道理可究,不可否认的是,在某种程度上娱 乐化的做法至少从经济效益上给传媒带来不少的甜头。回顾新闻娱乐化的发端

9、也可以发现 新闻娱乐化是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闻娱乐化可以看作是媒介适应市场的行为方式。新闻娱乐化最早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至一战期间的黄色新闻,黄色新闻是在煽情主义新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等问题,黄色新闻是 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它起源于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和赫斯特的竞争,由于 这种做法迎合了受众的需要,所以给当时普利策的世界报和赫斯特的新闻报带来 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时至今日,新闻娱乐化不仅没有消弭,反而越来越有市场。越来越多的传媒已经尝到 新闻娱乐化的甜头纷纷将新闻娱乐化作为争夺受众和市场的法宝,甚至有的媒体还将娱乐 化作为拯救媒体的良药

10、。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对于 CNN 所做的措施之一就是要使新闻娱 乐化,被视为娱乐业人士的杰梅凯尔勒被委以掌管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新的电视网的重 任。凯尔勒掌管 CNN 之后,提出了以“明星”播报员来拯救 CNN 的策略,甚至不惜雇佣出 演过意大利色情电影曼哈顿舞女的安德里亚汤普森担任新闻播报员。新闻娱乐化是传媒走向市场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不 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它也要参与市场竞争,实行优胜劣汰,传媒要面向市场、考虑 市场需要,通过一切手段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娱乐化就成为众多 传媒不谋而合的选择。其次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新闻娱乐化充分考虑了受众的心理

11、需求,它是以受众为中心 的传播机制的产物。新闻娱乐化除了在内容上倾向于软新闻或尽量使严肃新闻软化,在表 达方式上还表现为,强调故事性、人情味,强化新闻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 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的道路。我国传媒有着悠久的政论传统,新闻传媒也已经习惯于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机制,传媒 的教育、宣传等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而娱乐功能却长期受到压制,不可否认的是,在 传媒的诸多功能中,娱乐也应该是题中之意。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传媒开始走向 市场、走向竞争,传媒开始从高高的政治讲坛上走下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走到普通 的老百姓中去,传者中心的传播机制逐渐被受者中心的传播机制代替。在这一过

12、程中,传 媒有必要发掘新闻的娱乐化因素,让新闻“软些,软些,再软些”; 同时在表达方式上尽量从 受众接受心理出发,加强贴近性,增加趣味性。四、小结新闻娱乐化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将新闻娱乐化视为洪水猛 兽,认为新闻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 也有人持肯定意见,认为新闻娱乐化是争取受 众和市场的法宝。究竟如何对待新闻娱乐化的现象呢?这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 讨论它的利弊,从而正视这一现象。在现阶段,我们很难对新闻娱乐化下一个简单的结论,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在充分 考虑受众需求和接受心理的情况下,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掘新闻的娱乐功能就 是传媒之福,这样不仅可以使

13、媒介真正走向大众,而且可以为媒介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提供可靠的保障。当然如果传媒超越了合理的娱乐化的度,一味地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 比如哗众取宠地炒作明星绯闻,不顾新闻职业道德炮制“假新闻”,甚至是肆无忌惮地渲染 暴力和色情场面以调动受众的深层欲望这样的行为对于传媒而言虽然可能会带来一时 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传媒庸俗化、媚俗化的不良倾向最终使媒介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这样的新闻娱乐化就是传媒之祸。市场经济初期新闻娱乐化的某些作法有其历史的进步意义,是新闻媒介成为真正意义 上的“大众”传媒的必然阶段之一,但物极必反,新闻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内在规 律。如果对新闻娱乐化现象不加防范的话,新闻将容易低俗化,甚至成为垃圾文化,媒介 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也会随之丧失,进而完全沦为受众娱乐的工具。这是需要引起注意并加 以避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