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观练习题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597238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观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展观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展观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发展观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发展观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展观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观练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课 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解析:A 项没有看到发展与运动和变化的区别,故不选。B 项没有认识到发展的前进性和上升性,故应舍去。C 项正确反映了发展的实质,故应选。D 项为错误说法,不合题意。答案:C2下列对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有( )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新事物符合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 新事物发展的道

2、路是曲折的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故符合题意。新事物就自然科学来说,不一定非要指符合人民的利益,即使是社会领域里的新事物从根本上只是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可能符合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所以表述不正确。是讲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与题干无关。答案:A3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发展的实质就是旧事物的灭亡 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新事物的成长

3、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 B C D解析:此诗寓意深长,富于哲理,形象地表述了新竹(学生)和老干(老师)的关系,揭示出后来者居上的客观规律。但是,后起之秀必须依靠前辈的扶持,唯有如此,方能茁壮成长。正确,选 A。答案:A4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这表明(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 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A B C D解析:题干并没有把新旧事物作比较,不符合题目要求。题干强调人生不摔跟头、不碰壁就不能长大,符合题意,选 B。与

4、题干无关。答案:B5对于质变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发展一定是质变 质变一定是发展 发展不一定是质变 质变不一定是发展A B C D解析:此题考查质变与发展的关系。事物的质变分为两类:一类是前进的、上升的质变;一类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只有那种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的表述错误。答案:C6青海湖每年入湖沙量 987 万吨,湖深由上世纪初的 37.5 米淤塞到现在的 25.28 米,湖堤裸露面积达 359.4 平方公里,成为近年来沙尘活动新的诱发地。这表明(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C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D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解析:青海湖的变化,

5、属于自然界的变化发展。答案:A7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这启示我们( )A要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B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D要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解析:A 项不体现哲学道理,C、D 两项都没有分析质变的重要性。答案:B8“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句话告诉我们(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抓住机遇,促成飞跃 C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D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解析:学习要想日有所长,必须重视量的积累。答案:A9据专家介绍:“毒品能使人产生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依赖性,第一次吸毒是终身吸毒

6、的开始,保护自己不受毒害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永远不尝试第一次。”这是因为( )A错误的思想意识严重阻碍事物的发展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质变是量变的前提解析:A、B 两项不符合题干含义,D 项说法错误。答案:C10鲁迅先生说:“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事物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这其中人们对“较新的事物”“初兴之事”的态度反映了( )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旧事物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新事物最初出现时不可能完全具备并充分显

7、示和发挥其优越性A B C 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本题是一道引文式选择题,考查的知识是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为什么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之所以对“较新的事物疾首蹙额”“初兴之事求全责备”,除了认识方面的原因外,还在于新事物本身的原因,虽也是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艰难曲折的原因,但与题干无关。答案:B11新事物的成长( )A一开始就表现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在其初期就完全具备并充分显示和发挥其优越性C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任何艰难险阻 D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解析:A、B、C 三项都是错误观点,都没有正确揭示新事物的成长过程。答案:D1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哲

8、学寓意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道路是曲折的 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诗句的含义,从哲学上看,诗句主要是强调新事物的发展趋势是不可战胜的,应选 B。A、C、D 三项都不是题干所体现的哲学寓意。答案:B13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A事物的变化是前进还是后退 B事物的数量是增还是减C事物的变化是大还是小 D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量变与质变的根本区别,从二者的含义可知,此题应选 D。答案:D14下列不符合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防微杜渐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

9、以恶小而为之解析:C 项体现的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A、B、D 三项都符合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应选C。答案:C15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 29 次轻微事故和300 起未遂先兆及 1000 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启示我们( )A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 B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解析:事物都是从量变开始的,由事故隐患逐步发展到严重事故,体现了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质变,故选 C。答案:C161979 年 1 月 1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30 多年过

10、去了,两岸从隔绝到交往,从交往到商谈,从商谈到共同和平发展,克服了许多干扰和杂音,不断迈出向前发展的坚实的步伐。这表明( )A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B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有一个过程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漫长的、曲折的解析:题干说的是海峡两岸之间的关系在曲折中向前发展,C 正确。A、B 与题意无关;D 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并不都是漫长的、曲折的。答案:C17我国明代大学士文嘉在今日诗中写道:“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11、这首诗主要表明( )A有了质变就有发展 B事物的发展离不开量的积累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解析:A、D 说法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从今天开始努力,这表明要注重量的积累,B 当选。C 不符合题意。答案:B18“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前途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忍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那些不变的风霜就无所谓,累也不说累。”励志歌曲今天中的歌词,给我们的哲学感悟有(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决定力量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A B C D解析:信念是实现理想的促进力量,不是决定力

12、量。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质变不等于发展。排除。答案:C19 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局息息相关。 “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 只在举手之劳间:换用节能灯、使用再生纸我们能否逃脱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灾难?答案由你 我的行动决定!“这告诉我们: 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 必须重视局部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 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A B C D 选 C 20.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道路可谓是艰难重重,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绩令人瞩目。我 国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过程表明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地震的发生规律是客观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地震

13、灾害是能够彻底消除的 A B. C. D. 20.【解析】防震减灾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量变过程;道路艰难重重, 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曲折性。材料没有涉及规律的客观性,地震灾害只能预防,“彻底消除”的 说法错误,故排除。本题选 D。 21“新技术往往会在很多不完善的开端之后,生长出令人震叹的硕果,有时甚至直接影响着 历史的进程。”这说明 A新事物的力量上强于旧事物 B凡是后来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 C新事物具有强大的征集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D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选 C。 22.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霸王。”这

14、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在善于抓住机遇促成质变 B.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C.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扶持新事物的成长 诗句引用了楚霸王项羽当年本可凭借优势兵力消灭刘邦,但他却因害怕背上“不义”之名而 多次丧失时机,最后又被刘邦击败的历史悲剧,从哲学角度来说,就是当量的积量已经达到一定程 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促成质变,A 正确。B、C、D 均不符合题意。 23.下列选项和“堤溃蚁穴、气汇针芒”体现的扣理一致的是 ( )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水滴石穿 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 君子慎其微 A. B。 C. D. 选. A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体现的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符合题意;体现的是 要全面看待问题;体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