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前景和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96908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前景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重庆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前景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重庆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前景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重庆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前景和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重庆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前景和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前景和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前景和对策(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前景和对策重庆市食用菌协会 彭洪光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任智 (重庆市生物技术研究所) 何志丹 (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报:重庆市计委、科委、农委、商委、政策办、扶贫办、农业局、 工商管理局、 移民局、农业局蔬菜处 送:西南师范大学科研处、重庆市生物所、重庆市农科所 2 000 年 7 月 28 日 目 录前言 一、国外食用菌生产技术及产销近况 二、我国食用菌发展状况、经验与问题 (一)回顾 (二)经验 (三)问题 三、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近况和问题 (一)回顾 (二)近年来我市食用菌生产状况 (三)我市食用菌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大力推进我市食(药)用菌产

2、业化的有利条件 (一)水热相宜的气候条件 (二)有待开发的充足原料 (三)场地广阔、劳力充足 (四)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五)技术力量和相关机构有一定基础 五、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市生物技术开发重点的理由 (一)食用菌将成为重要的食品之一 (二)食(药)用菌是重要的药物源泉 (三)食用菌产业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食用菌的发展将促进饲料的开发(五)食用菌产业的推进,有利于我市农村剩余劳力就地转移,库 区移民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 (六)食用菌产业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闯出一条新路子 六、推进我市食用菌产业化的对策 (一)市委、市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思想,把 食用菌产业列

3、入富民工程,菜篮子工程,生态农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 分来抓; (二)健全行业领导机构,加大科技投入; (三)加强科学规划、区域布局、结构配档建设; (四)成立重庆市菌种管理委员会; (五)不断开发推广新菇种; (六)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栽培原料; (七)食用菌生产发展的途径; (八)我市近期应开展的技术攻关和科技开发项目; (九)重视食用菌深加工,形成新的产业结构; (十)培育龙头组织,拉动产业发展; (十一)奋力开拓市场,强化产品营销,确保食用菌生产货畅其流; (十二)新建我市食用菌生产及其综合利用配套机械产业重庆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前景和对策前言食用菌的开发利用历史是源远流长的。但从现代产业的

4、角度来看,却 是相当落后的。目前,我国食用菌事业正以空前的规模向前发展,生产 技艺也有很大的进步。它正在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特别 是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和广大的菇农,对食用菌资源调 查,野生种驯化,栽培技术,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做了大量工作,取 得了可喜的成果。可以预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态农业的 建立、西部大开发和移民安置的大好机遇,这个古老的传统行当,在新 技术注入后,将在我市迅速转化为举世瞩目的新兴产业。 鉴此,重庆市农业局蔬菜处通过市食用菌协会委托我们进行调研,了 解全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制订出相应对策,以 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

5、务工作,同时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调查地区为我市全境,调查内容包括技术性问题(菌种、 培养料、生产及管理、加工)和非技术性问题(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重 点报告那些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同时,就我市气候地理条件,各地 经济基础和农民素质及市场前景,提出相关建议,由于我市幅员大,加 之我们调查组人员少,水平有限,如有疏漏偏颇和不妥之处,还望各位 领导、同仁不吝批评指正。 彭洪光、任智、何志丹 一、国外食用菌生产技术及产销近况:近 50 年来,世界食用菌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1950 年世界食用 菌总产量只有 7 万吨,50 年来,每年约以 10%的速度递增,到 1994 年 总产量已达 4

6、90.93 万吨。其中蘑菇占 60%,香菇和平菇各占 15%,其次 是草菇、金针菇和其他品种。 蘑菇是欧美的主要产品,产量以美国最多,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 1996 年产量为 32.1 万吨,近年来,生产者有所减少,但经营规模扩 大了,鲜菇产量占 70%,每 Kg 约 1.5 美元,人均每年销费 1.8Kg。他们 菇房设备好,年平均收 4.2 茬,平 均单产 63Kg/m2。由于美国的蘑菇 生产曾受到我国蘑菇出口的冲击,一段时间,价格暴跌,此时在美的日 本人、韩国人和华人,大力发展香菇、平菇、政府也鼓励菇农种菇,到 1997 年,美国的香菇、平菇总量超过 4000 吨,鲜香菇每 Kg9.76

7、美元。 美国销费者对天然食品很关心,消费香菇的愿望很高。美国农业部和 许多研究机构对香菇生产十分重视,在美的日商更是十分活跃,取得 了当地的经营 权,并创办了许多香菇种植场。 加拿大 1996 年,蘑菇产量为 5.4 万吨(鲜),由于从美国进口蘑菇 增加,鲜菇价格下跌,栽培业主效益不好,逐年减少,但在栽培技术上 进行了各种尝试。有些企业调整蘑菇生产计划,利用设施进行香菇生 产。 法国的块菌、羊肚菌、牛肝菌是著名的,但人工载培的食用菌只 有蘑菇,产量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中国,年产量稳定 20-22 万吨, 是德国和欧共体的蘑菇供应基地。法国政府和农业研究所建立了一体 化蘑菇生产指导体制,还组

8、织了栽培者联合会。除蘑菇外,也积极发展 了平菇,香菇的生产。 荷兰是蘑菇生产的后起之秀,它主要靠科学技术发展,提高单产, 是我国出口欧共体的竞争对手。由于采用了多区载培系统,机械化生 产,单产可达 117Kg/m2。政府和技术指导机构对菌种选育、堆肥发酵新体系的建立付出了代价,故收益颇菲,并向国外培训。 英国是世界专用标准菇房栽培食用菌的国家,技术比较先进, 1996 年蘑菇产量达 12.8 万吨,并将 7 个相关研究所合并成 1 个综合 的“国际园艺研究所”,从事蘑菇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资金来源主要 是农业部和生产业主的资助。 德国是全球第一大蘑菇进口国,年进口量达 6 万吨,90 年代前

9、主 要靠从我国进口,近年由于价格原因,主要靠法国进口。德国 1996 年 蘑菇总产约 5 万吨,采用秸杆生产平菇也有一定规模,近年来从中国 进口棉籽壳栽培的平菇和木屑香菇,每百克约 1 美元。 日本是亚洲食用菌生产大国,栽培技术和设备已达到设施化、园 艺化、机械化,主要生产香菇、滑菇金针菇、平菇类,真姬菇、灰树花、 毛木耳,此外还有 50006000 吨蘑菇和 400500 吨的半人工栽培的 松口蘑。1996 年食用菌总产值(除蘑菇外)达 2069 亿日元,占特种林 产品总产值 3886 亿日元的 72%。香菇生产由于原木资源不足,农村强 劳力外流,气候异常,日元升值,总产量有所下降。1996

10、 年干香菇产 量 17.2 万吨,产值 63 亿日元,鲜香菇年产量 80.1 万吨,产值 975 亿 日元,金针菇 9.8 万吨,产值 580 亿日元,平菇 3.2 万吨,产值 258 亿 日元,真姬菇连年增产,年增长 20%左右,1996 年 3.1 万吨,产值 365 亿日元,滑菇较稳定,1996 年 2.3 万吨,产值 157 亿日元。近年来,除 平菇减产外,其他菇种逐年增长率为 5-20%左右。 日本松口蘑的消费量 84%从韩国、中国、朝鲜进口,每公斤 6-7 万 日元。 韩国食用菌以平菇、蘑菇为主,蘑菇年产 3 万吨,平菇是大众化食 用菌。蘑菇受中国进口影响,有减产趋势,香菇也受中国

11、冲击,增产缓 慢,近年香菇年产量为 9800 吨,但出菇期比日本早 1-2 个月,在日销 售处于有利地位。韩国对日本式的平菇、金针菇栽培感兴趣,已利用 国家投资进行大规模的周年栽培。韩国的野生松口蘑席卷日本市场, 但由于过度采收,资源减少,加之日本从中国进口,在日本市场上,必 将日趋减少。 印尼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山区气候多样,适合食用菌栽培,因受 荷兰影响,较重视蘑菇栽培,年产量已起过 2 万吨,草菇有一定产量。 印尼的香菇栽培是由台湾和福建人传入,年产达 400 吨,部分出口日 本。 泰国以草菇为主,年产量 5800-6200 吨,栽培技术为潮汕地区的 华侨传入,也有用中国、日本技术栽培香

12、菇,建立出口日本的干、鲜香 菇生产基地。印度:印度研究食用菌的人多,有关食用菌的书籍、文章也多,但 食用菌年产量不多,以蘑菇,平菇,草菇为主。二、我国食用菌发展的现状、经验和问题(一)回顾 食用菌已成了一项世界性的产业,食用菌学科已形成了一门独立 的新兴学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价格规律的影响下,种植业、 养殖业、菌物业(特别是食用菌业)作为农业中的三大重要支柱,越来 越受到各级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重视。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各省 市“菜篮子工程”、 “创汇农业”、 “星火计划”、 “扶贫计划”等一系列重大举 措中的首选项目。因此,种菇业发达地区的农民说:“四条腿不如两条 腿,两条腿不如一

13、条腿”(即养猪不如养鸡,养鸡不如种蘑菇),在要致 富,种蘑菇的口号鼓励下,食用菌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这种大好形 势下,由于国内食用菌界全体同仁群策群力,积极从事食用菌的遗传 育种(特别是新菇种的开发,优良品种或新菌种的选育),高产稳产栽 培技术,食用菌病虫害害综合防治,食用菌产品的深度加工等领域的 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科研成果,保证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健康 发展。各地新菇种、新品种、新菌种、新的栽培工艺、新的栽培模式, 新产品层出不穷。食用菌成为各地的热门话题,食用菌的科学知识和 栽培技术得到空前的大普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是“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这个科学论断最有力的佐证。 据农业部和食

14、用菌协会统计,1986 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为 58.5 万吨。同年世界食用菌总产量为 218.2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26.8%。1990 年是我国食用菌生产发展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年产量 首次突破 100 万吨。此后一直以 18-20%的年增长率稳步发展。到 1994 年,总产达 264.09 万吨,同年世界食用菌总产量为 490.93 万吨,占 世界总产量的 53.8%。近三年来呈持续增长势态,1997 年突破 400 万 吨。全国食用菌产值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超过了茶叶 和蚕桑,并成了不少地区的支柱产业。全国有 24 个县食用菌年产值超 过亿元。其中河南省泌阳县 1998

15、 年食用菌产值达 6.5 亿元。 从市场角度看,目前我国年出口食用菌罐头及干菇 30 多万吨,换 取外汇 5 亿多元。从中国食用菌获悉 2000 年 2 月食用菌干、鲜菇 市场(部分)价格看,国内销售仍然看好(表)。在我国食用菌迅速发展 的同时,食用菌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也受到巨大冲击。特别是蘑菇生产, 自 90 年代以来,美国、加拿大等消费国以“金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为借口,拒绝我罐头及其他产品进口。使我国蘑菇生产一落千丈。闽、浙蘑 菇生产纷纷倒闭或转产。目前只有河北山东、辽宁等新区发展部分鲜 蘑菇供应市场。在我国蘑菇生产陷入困境时,我国香菇生产却以前所 未有速度向前发展。 我国自 80 年代以来

16、,实施“香菇综合开发的星火计划”,福建、浙 江、江西、安徽等南方各省,大力推广木屑袋栽香菇新技术,新工艺 (脱袋斜放栽培、不脱袋层架栽培,高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低海拔覆 土地栽、小棚大袋层架式栽培、半生料野外栽培)并采取各类热 风干燥机等专用设备,使我国干香菇产量达 9 万吨(约 90 万吨鲜菇),雄 居世界第一位。 相反地,长期垄断香菇国际市场的日本,由于菇木资源靠进口(日 本人不滥伐森林,称森林给钱买不到,木材给钱买得到),日元危机,生 产后继乏人等诸多因素影响,香菇生产跌入低谷。去年段木栽培的干 香菇只有 7000 吨,鲜香菇不足 10 万吨。为了维持对外贸易的渠道, 近 5 年来日商每年约从国外进口香菇 7000-8000 吨,其中 75%是从我 国进口的,特别是近 3 年来,每年从福建、浙江、安徽、山东进口保鲜 香菇 1.5-2 万吨,以应付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同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 渠道增加,东南亚、欧美各国对我国香菇日需求也逐步增加。福建省 寿宁县的夏季花菇,国外收购价 12 一 26 元/Kg,最高价 50-60 元/Kg。 除南方外,北方河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