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讲义--谢老师新发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968648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76 大小:9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史讲义--谢老师新发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汉语史讲义--谢老师新发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汉语史讲义--谢老师新发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汉语史讲义--谢老师新发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汉语史讲义--谢老师新发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史讲义--谢老师新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史讲义--谢老师新发(1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汉语史讲义目录第一章 緒 論1第一節 漢語史的對象和任務1第二节 汉语研究的三个阶段2第三节 汉语史研究方法10第四节 汉语史的分期12汉语语法史第一章 概述12第二章 名词13第一节 词头14第二节 词尾18第三章 数词 量词23第一节 数词的发展23第二节 单位词(量词)的发展29物量词的发展30动量词的发展36第四章 人称代词的发展40第一节 人称代词41第二节 尊称和谦称48第三节 代詞“自” 、 “相” “莫”“或”49第五章 指示代詞53两个特殊代词:“者”和“所”55第六章 疑問代詞59第七章 汉语动词的发展(了、着)68第八章 形容詞和副詞82第一节 形容词词词头词尾88第二

2、节 助词的发展91第三节 新出现的副词词尾94第四节 否定詞“弗” 、 “勿”的用法98第九章 介词、连词的发展100第一节 介词的发展1032第二节 介词兼连词104第三节 汉语連词的发展106第四节 實词的虚化115第十一章 构词法的发展127第十二章 句式的发展131第一节 上古汉语主谓宾等成分的发展132第二节 补语的产生及其发展134第三节 “得”字结构的发展136第四节 系词的产生及其发展139第五节 词序的发展145第六节 長句的發展149第七节 能愿式的发展153第八节 处置式的产生及其发展158第九节 被动句的产生及发展162语音史第十三章 汉语语音的发展165第一节 声母韵

3、部声调的发展165第二节 研究上古声母的几项重要结论166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第一节 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一)对象和任务 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在这一门科学中,我们 研究现代汉语是怎样形成的。这就是说,我们研究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语法结构、词汇、文字是怎样形成的。语言的发展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 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研究汉语发展过程中,到底逐渐积累起来的是一些 什么新质要素,逐渐消亡了的是一些什么旧质要素。汉语史首先要和现代汉语取得密切的联系,因为汉语史主要是建立在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的基础上的。 (二)目的和意义目的:彻

4、底了解汉语的现在情况和发展前途;3意义:对于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有很大帮助。第二节第二节 汉语研究的三个阶段汉语研究的三个阶段我国历代学者对汉语的研究,从当时研究工作的主流来看,大约可以 分为三个阶段:语义研究阶段、语音研究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一)语义研究(一)语义研究(汉初至东晋末) ;汉代崇尚儒学,提倡读经,学术气氛很浓,出现了许多经学大师。语 义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有:1、 尔雅 。它是一部按事物类别编排的同训词典。它收集了先秦主要 典籍中的常用词语,加以整理研究,并按同义词的类属分类编排,共分 释诂 、 释言 、 释训 、 释亲等 19 篇,开创了辞书释义的通例,为 训诂学奠定了基础。例如

5、释诂第一:“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 ch,落、 权舆,始也” 。其它各章则是事物名称的简单分类,并加上定义。释天第八:“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夏曰 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现在较流行的是清郝懿行的尔雅义疏 。此后有小尔雅 (无名氏) 、 广雅 (张揖)等。2、 方言 。它是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词典,作者西汉扬雄。方言也是按照意义排列的,但是不像尔雅那样系统分类,也没有 “释诂”等等的类名。例如:“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 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 也。 ”“凡语”就是现在所谓普通话。方言的不同大多数是

6、词汇的不同。例如: “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或谓之舟,或谓之航。南楚江湘凡船大者 谓之舸,小舸谓之艖。 ”也有一些可能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地区里的不同读 音。例如:“自关而东曰逆,自关西或曰迎”。 “逆”和“迎”古音相近,都是 “迎接”的意思。较好注本有清代钱绎的方言笺疏 、今人周祖谟方言 校笺 。3、 说文解字 。它是我国按字的偏旁编排的第一部字典,作者东汉许 慎。说文全书分成 540 部,共收 9,353 字。这一部书决定了将近两千年 汉语字典的命运,因为后代的字典基本上都是继承说文的;它又给予 后代汉语语义学巨大的影响,并且在正字法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许氏通 过分析字形来释义,并且有

7、时在说解中引用经传来说明了字义,成了后世 辞书书证的先声。如“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 诗曰:塞向墐户。 ” 书中字头是小篆,还收录了“古文” “籀文” ,所以此书也是研究古文字的 桥梁,如“弃” (古文从子从廾) 、 “败” (籀文从双贝) 。4、 释名 (又名逸雅 ) 。它也是分事类编排的,共分释天 释 地 释山等八卷二十七篇,是一部用声训的方法探求名源的字典, 作 者相传为东汉刘熙。刘熙认为一切事物的命名都是有根据的,从语音可以4追寻语义的来源。推求的方法是“声训” ,以同音字和音近字为训,音近字 包括“双声字和叠韵字” 。例如:楣,眉也,近前各两,若面之有眉也。水草交曰湄。湄,眉也。临

8、水如眉临目也。 阙,阙也,在门两旁阙然为道也。含,合也,合口停之也。(双声)江,公也,诸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月,阙也,满则阙也。(叠韵)(二)语音研究(二)语音研究(南北朝初至明末) ;南北朝以后,语言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语音方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1、为了研究诗的韵律和节奏,需要明确地分析语音的构造,发现声调 的特性。2、由于佛经的翻译,中国语文学者认识了印度的语音学。 音韵学著作 韵书是为写作诗歌服务的,它是将同韵字编排在一起供写作韵文者查 检的字典。远在东汉,中国人已经能够把每一个音节分为两部分,就是现代所谓 声母和韵母。 由于中国学者在梵文字母的启发下发明了一种新的注音方法 “反切” 。

9、相传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时李登的声类 。南朝沈约著了一部 四声谱 ,已经意识到汉语里有四声,并且把这种认识用在诗律的实践上。 但这些韵书均早已失传。 切韵陆法言的切韵(601)是现在能看见的最早的一部韵书。收字 11000 多个, 分为 193 韵。但切韵原本已经不存在,后来发现许多唐人的手抄本。 切韵审音精确,权威性强,适应范围广,故切韵一出,六朝 以来的韵书便湮没无闻了。 切韵在唐代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广韵 (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 )切韵有许多增订本。最晚的增订本是北宋初年陈彭年、丘雍等增 订的广韵和宋仁宗时宋祁等修订的集韵 。一般人所说的“切韵 系统”实际上是根据广韵系统。 广韵收字

10、26194 个,比切韵多 出 1 倍以上;共分 206 韵,比切韵多出 13 韵。分为五卷,平声两卷, 上去入声各一卷。 切韵在汉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切韵 的语音系统,可以上推古音,下推今音,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地方言的语 音系统,基本上可以从切韵系统上得到解释。韵镜 七音略 、 韵书之外,还有一些韵图。韵图类似今天的声韵配合表。它是一种表 格,同一直行表示声母相同,同一横行表示韵母相同、声调相同。这种韵5图表示整个语音系统的全貌,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 韵镜 是现存最早的韵图。 韵镜(作者佚名)成书约在北宋时期, 宋理宗淳佑年间传入日本,此后国内反而失传,至清末复得。历史家郑樵的通志里有

11、七音略 。 七音略和韵镜的体例 大致相同,它们都是根据切韵系统的。时代较晚的切韵指掌图(相 传为司马光所作)却根据当时实际语音加以调整。 以后出现的韵图都不出 这两类的范围:一类是根据传统的音韵学的;一类是根据当代语音的。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字挺斋,江西高安人)的中原音韵(1324)是为指导元曲 制作而编写的一部韵书。该书不受广韵一系韵书的束缚,完全以元代 北方官话的实际语音为依据,这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重要历史文献。该书语音系统和中古的相比,11 个全浊声母全部清化及“疑母”消失, 入声已经消失,而平声分为阴阳两类,和今天的北音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 中原音韵的韵类分为十九部,跟今天的北音比较,

12、也相差不远。明初 乐韶凤、宋濂等奉敕所撰的洪武正韵(1375)自称“一以中原雅音为定” , 可是它里面杂着吴音的特点(如浊音和入声)。从此以后,有许多讲音韵的书 都以北音为根据,如朱权的琼林雅韵(1398)、陈铎的菉裴轩词林要韵 (1483)、兰廷秀的韵略易通(1442)、毕拱辰的韵略汇通(1642)等。 在我们研究普通话的历史的时候,这些书都是重要的参考数据。(三)全面发展(三)全面发展(清初至现在) 。朴学 清初到太平天国是中国语言研究最有成绩的时代。当明清易代之际,一些有志之士,痛心世风日下,士人气节败坏,就 以“复古”为旗帜,标榜“汉学” ,反对宋、明理学的“空虚” ,提倡实用之 学,

13、以求矫正时弊,挽回风气,志存匡复。他们讲求文字学、音韵学、训 诂学、校勘学、目录学、辨伪学等。例如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宗旨出发, 写作了地理沿革的肇域志 ,研究地势民风的天下郡国利病书 ,学习 经史的笔记日知录 、 音学五书 ,文字学著作金石文字记 ,历史著 作季明实录等书,其著作约有四十多种,四百余卷。成为开启清代学 术风气、奠定清代学术基础的卓越的学者。满清统治对文化思想的控制最为严厉,一般学者多被迫离开现实而从 事于古书的整理和考证,汉语的古义和古音在这个时代都有很大的发现。 训诂学在清代盛极一时,不仅各类古书有多种注本,而且与文字、音韵等 一起,渐成专门之学。这种作风很像汉儒,所以叫做“汉学” ;因为这种学 问是实事求是的,所以又叫做“朴学” 。 此期学术界人才济济,名家辈出, 硕果累累。字典的编纂字典的编纂这个时期有三部官修辞书:康熙字典 佩文韵府 经籍籑诂 。康熙字典 由陈廷敬等编纂的康熙字典 ,共收 47,021 字。这书也是按部首编6排的,共分 214 部。此书编纂者共 30 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